《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草船借箭名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人物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引导课外阅读;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三国演义》主题曲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借箭起因——借箭准备——借箭经过——借箭结果 上一节课中,我们重点分析了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可是,等到诸葛亮如期交上十万多枝箭的时候,周瑜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教师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力争把周瑜的心情(自愧不如、懊恼、无奈)表现出来!
二、文本赏析:
过渡:周瑜从一开始的妒忌到最后的自愧不如、懊恼、无奈,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板书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请同学自由浏览课文,用心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大方面呢?
(一)知天文:
1、知天文 师问:“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课件出示)A角色换位,对比体会: “这时候大雾漫天”,“这时候”是什么时候?(四更时候,天还没有亮)
夜色中行船,遇上大雾。看到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B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第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六自然段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C分析比较: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同学们,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课件出示)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能不能这样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不见、仍然不见’,是谁在一直观察着诸葛亮的一举一动?”“这样写更突出了只有诸葛亮早就预测到第三天一定会有大雾,而这一切,周瑜不知,鲁肃不知。这也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体现之一——知天文。”
(二)晓地理:
过渡:江上大雾漫天,容易迷惑敌人,而当曹操发现上当时,他有没有派兵追赶?没有。为什么?
大屏幕上显示: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这边的船为什么能占据天时地利呢? 大屏幕上显示两个句子:
“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两个句子。在这两个句子中,诸葛亮做了同一件事情。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介绍作战地理位置(当时周瑜与曹操相隔一水,据史料记载,周瑜的军营在曹操军营的东南方向上。教师画出简略方向图)
2、在这两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字词细细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一字摆开,便于两边受箭)(算好受箭的地理位置:顺风顺水,便于撤离)逼近、靠近:对位置的精确把握
3、诸葛亮对作战地理位置把握如此精确,所以他不仅仅知天文,还晓地理。
(三)、识人心:
过渡:除了知天文,晓地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体现在哪里呢? 提醒:当鲁肃担心曹兵出来时怎么办的时候,诸葛亮是怎样说的?谁来绘声绘色读一遍? A识曹操
大屏幕显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同学们,全文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象诸葛亮此时的笑是怎样的笑?他在笑什么? ⑴(笑曹操)笑曹操什么?(多疑、中计)从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也是一种自信的笑。
⑵(笑鲁肃)笑鲁肃什么?(胆小、吃惊、害怕)从哪儿看出来的?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⑶(笑周瑜)笑周瑜什么?(阴谋失败)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我们从这儿看出来诸葛亮能准确的推测出曹操、周瑜、鲁肃的所想所为,这说明诸葛亮不仅知天文、晓地理而且还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大家再来看一次这句话,我们应该读出诸葛亮的什么来?(自信)找个同学读一读。B识鲁肃
过渡: 随着一声轻笑,十万支箭就到手了,诸葛亮果然神机妙算。同学们,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确实识人心?
提醒:诸葛亮得以成功借箭,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这个人是谁?(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他居然还敢请鲁肃帮忙。但是,鲁肃有没有让诸葛亮失望?
鲁肃的确没有让诸葛亮失望,从哪里看出来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C识周瑜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三、各抒己见:
(一)在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中,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你觉得哪一点最举足轻重,或者说哪一点让你最佩服?
请同学先以小组讨论,再一一汇报自己的想法。
是啊,诸葛亮如此足智多谋、料事如神,难怪周瑜唯有长叹一声,说:“(生读,大屏幕显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二)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小组讨论后交流)
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四、课后拓展:
草船借箭,仅仅是周瑜与诸葛亮一个小较量。周瑜与诸葛亮之间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谁来绘声绘色地讲一讲?
课后思考: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得周瑜一声长叹“我真比不上他”,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周瑜临终的仰天长叹更是使人回味良久:“既生瑜,何生亮!”并且“连叫数声而亡。年三十六岁。”
周瑜何以至此?难道周瑜没有别的选择了吗?(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试想,如果他能正确的以一颗谦虚诚挚的心去接纳诸葛亮,中国历史上岂不多了一段佳话?)课后作业:
1、阅读《三国演义》,试着复述其中的一些重要故事情节
2、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感想的人物,分析人物形象
3、选取一个故事情节,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
本文选自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品人物,感受名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由于教学内容过多,在教学时间上安排不合理,导致后面的辩论和拓展都无法开展,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而且,教学时间的仓促导致上课时无法完全投入,总心有旁骛,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教师的情感熏陶没有发挥作用。此外,在预习上,由于疏忽,没有顾及一些学生并没有认真做好课本的批注,以后要加强课本批注的检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船借箭》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紧扣课文语言,感悟周瑜、诸葛亮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 “ 借箭经过 ” 的研究性阅读,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这篇课文的第二......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执教者:xx小学 黄xx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