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制图与识图教学设计”。
相 片
教学设计:沈秀芳 张淑玲 李志华 指导教师:于国利 教材分析:
《相片》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同一蓝天,共享幸福”。课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火中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文章语言通俗简单,情感深沉含蓄,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是其写作上的特点。
本文作者是孙犁,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代表作为《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的苇》等。他的作品多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的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抗属、呆板、验讫、良民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
1.深读感悟,合作交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读写结合,替青年妇女写信,训练学生想象与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恨战争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设计理念:
1.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课堂的着眼点。运用工具书辨字正音,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理解文本注重个性化感知,做到说话有理有据,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课内阅读向习作拓展,将阅读学习恰当迁移,培养学生合理表达。
2.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推动教学的进展,力图使学生“自能阅读”。体现阅读的层次性,依据“由预习而提问——由提问而入文——随精读而深化”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课前准备:
学生自备字典、水笔;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课时任务:情境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课题,利用工具书辨析“相片”的读音和“相”字的用法。
2.由“相片”做引线,展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包括敌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抗击敌人的战士、支援抗战的民众等。学生谈观感。
(设计意图:借助“相片”的汉字辨析,渗透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预习检查。
1.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易错音: 预设 验讫 忌讳 哆哩哆嗦 哭丧着脸 难写字: 戳(学生说出识记方法)难于理解的词: 验讫 良民证 抗属 呆板 2.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测评,使学生在总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根据学情对教学预设进行调控。)
三、自读自悟
1.小组检查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
2.自己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给你的感受最深?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课时任务:深读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深读感悟。
1.教师出示感悟题: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张怎样的照片?青年妇女为什么要寄这样一张照片?”勾画相关词句,在文中空白处标注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做批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学生自读自悟,勾画相关词句,标注感悟。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本环节教学主要注意点:
(1)要求学生先给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并“有理有据”地依托文本谈出个性化的见解。
(2)抓住“良民证”“验讫”等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充分联系时代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抓住重点的语段进行朗读练习,通过资料补充、边读边想等方式,指导学生把文本“读明白”。
预设点:
(1)这是她的照片,可是一张旧的、残破了的照片。照片上的光线那么暗,在一旁还有半个“验讫”字样的戳记。
师点拨:什么是“验讫”?(检验结束了)谁检验结束了?
(2)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像!”
点拨:这照片不像,比现在还老。从这里你还读出了什么?(眼前的这个女人本来挺年轻,可她宁愿给自己的丈夫看自己老些的样子,就是因为她想让丈夫看看她被战争折磨的样子,鼓励他能坚决地勇敢地去打仗,把敌人都打退,以后才能过更好的生活。)
(3)“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
点拨:所有的人都哭丧着一张脸,这相片是怎样照出来的?(照相的时候,敌人拿着刺刀在身后。)
点拨:想象敌人拿着枪刺逼着的情景,自己再来读读这段。拿枪刺逼着照的相片用在了何处呢?你找到了吗?
(4)她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为了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师点拨:良民证是什么,有了解的吗?(抗战期间,日本伪政权对中国老百姓的身份管理制度中推行的身份证明,由居民当地保长确认。日本人为了维持占领区安全,确定人员身份,进行了工程浩大的居民身份管理,为每一位占领区百姓发放良民证)日本人定义什么样的人是良民?(不反抗日本人的人。)
出示良民证的图片:我们看看日本人颁发的良民证。
点拨: “良民证”为何加引号?知道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了吗?这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总结。
(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之后,就会更加了解这张照片的意义,更加理解这个妇女的行为。于是,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文本,将会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
5.升华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围绕“为什么寄这样的一张相片”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义,体会那位年轻妇女的思想情感,也体会作者的情感。
预设点:
(1)“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 她走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郑重”这个词来体会青年妇女的思想。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这位妇女刚刚介绍照片的时候还是笑嘻嘻的,后来变得庄重起来,现在又抬高了声音,怎样读?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抬高”这个词语,体会青年妇女感情的变化。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学习人物语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师:知道青年妇女为什么要寄这样一张相片了吗?青年妇女的心意到底是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师:这照片是千千万万照片中的一张,这心意也是几千几万老百姓的心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这张相片表达了青年妇女崇高的心意,为什么说这和英雄气概相当?(青年妇女是在积极鼓励丈夫,前方的战士积极得打仗,保护着人民的生活,这种英雄气概就是不怕日本人的进攻,保护老百姓。)(4)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要寄这样的相片,那为什么以相片为题呢?(相片代表了那个艰难的时代,她是想用相片激励她在前线打仗的丈夫,相片代表了她们的心意,所以用相片作为文章的题目。)
(设计意图: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并谈出个性化的理解。从发展语言的角度来讲,培养学生“说话有理有据”的言语表达能力。注重感悟,强化朗读,让语文课能听到读书声。)
二、选择练习。
1.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的丈夫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细致问候等角度思考。注意书信格式。
(设计意图:写作基于阅读,从阅读延伸开去,把写信作为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写作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2.比一比,再组词。
载()抗()伟()慨()
栽()炕()讳()概()
裁()坑()纬()溉()3.在正确的音节上划“∨”。
模样(mú mó)活泼(pō bó)炕沿(yán yàn)觉得(dã dě)受难(nán nàn)正月(zhēng zhâng)4.根据你的理解,解读下面的句子。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是这样呆板阴沉!”请你说说其中的原因,并谈谈为什么要给丈夫寄这样的照片?
板书设计:
相片
旧、残破、呆板、阴沉 对话 从“良民证”上撕下 鬼子枪刺逼着 神态 崇高心意 英雄气概
教学反思:
《相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相片》教学反思:《相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士给战火中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在授课时我以“文中是怎样的一张相......
翼教版《相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
相片读后感“有忧郁性的人和悲观者有分别没有?我想悲观者多是阅历已深之后,对于世界上的一切事,都看作灰心绝望,思想行为多趋消极。忧郁性是入世之处,观察世界上一切的事物,他的思......
相片作文繁华,熙攘,匆忙,优雅,龌龊,寂寞,冷淡,怜悯,哀伤……“咔嚓,咔嚓,咔嚓……”我站在人来人往的天桥上,身体靠着栏杆向下倾斜,从口袋里掏出相机,闪光灯一闪,“咔嚓”。然后把相机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