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_八年级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5 08:26: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猜你可能喜欢“八年级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集锦12篇)由网友“三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八年级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杨雪峰/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

一、写作说明

本节教材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初中学生来说,生活中相关感性知识不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尤为突出,这影响到学生对农业相关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了开心农场与欢乐牧场PK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地图,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推进。同时,密切联系生活中与农业相关的地理事象,从已有的知识入手,逐步加深学生对农业地理现象的理解。

二、授课年级

八年级

三、课标解读

课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解读:“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这一课程内容可细化为: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何好处,我国农业在因地制宜方面做了哪些事情,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有何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如何等。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同,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积累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不同地区面对的市场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正因为我国在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农业才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技术进步,会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改变农产品的消费格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在农业总投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通过案例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讨论、感悟,理解农业对于家庭、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阐明农业的重要意义和概念。各种农作物、农业生产部门、牧区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综合分析专题地图,并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和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强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六、主题结构

七、教学设计

【导入情境】小帅的开心农场PK美美的欢乐牧场

主题一:了解农业的概念和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

【问题情境】仔细观察小帅的农场与小美的牧场,比较小帅的农场与小美的牧场的异同。(展示图片)

【读图归纳】请学生自己观察的结果,畅所欲言。

【归纳小结】小帅的农场主要种植农作物,称为种植业;小美的牧场放养动物,称为畜牧业,种植业、畜牧业都是直接利用土地、水、气候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称为农业农产活动。

【拓展延伸】同学们,除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业还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读图观察】(展示渔业和林业的图片)

【归纳小结】农业主要的生产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保证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又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市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主题二: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问题情境】小帅和美美给自己的农场和牧场选了地址,你帮帮他们分析一下选得怎么样?(展示图片)

【问题呈现】美美选择的牧场地址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请分析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观看视频】降央卓玛演唱的MV《呼伦贝尔大草原》

【归纳概括】学生概括:呼伦贝尔草原草场广阔、水草肥美、地广人稀……

【拓展延伸】除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牧场还可以选择在其它地方吗?

【读图归纳】学生读图,找到我国的四大牧区。(展示中国四大牧区图)

【问题呈现】小帅选择的'农场地址是洞庭湖平原,请分析该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回答】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肥沃……

【问题情境】小帅的爸爸说:中国七大商品粮基地,都是建农场的好地方。这七大商品粮基地分别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同学们,我们一起找到这些地方好吗?

【课堂活动】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找到对应地区,然后请学生代表上讲台利用课件上的地图,给大家介绍七大商品粮基地的位置。

主题三:常见农产品的地区分布

【观看图片】展示不同的农产片图片。

【归纳概括】这些农产品,它们的对应农作物可以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展示大米、棉花、油菜籽图片)

【问题情境】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同学们,请读图答题:

1.找出小麦和水稻主要分布的地形区。

2.归纳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3.读图,分析“南稻北麦”现象主要原因。(展示水稻、小麦分布图)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老师引导点拨,得出答案:

1.小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水稻: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

2.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南方多水稻,北方多小麦,呈现“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

3.“南稻北麦”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造成的。

【问题呈现】同学们,我们归纳了粮食作物分布特点,经济作物又是怎样分布的呢?

【读图归纳】指导学生读图观察得出结论。(展示中国甜菜、甘蔗、棉花分布图)

主题四:通过事例知道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案例介绍】介绍与一些农业相关的高科技,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主题五: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问题情境】观看视频《兴化垛田》,阅读图文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垛田是中国南方沿湖或沿河的沼泽湿地地区,用开挖河湖的淤泥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评定“兴化垛田”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材料2:“兴化垛田”景观图

【问题呈现】

1.请判断“兴化垛田”位于哪一个省级行政区 (    )

A .吉林省       B. 甘肃省       C. 江苏省     D.青海省

2.垛田农业生产的优势?

①土地利用:                                ;

②抵御自然灾害:                                      ;

③土壤:                                                ;

④特色:                                                .

3.垛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

【合作探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利用视频中的信息和图文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地进行指导。

【参考答案】

1.请判断兴化垛田位于哪一个省级行政区?(江苏省)

2.垛田农业生产的优势?(①合理地利用了难以利用的湖泊沼泽;②地势较高,便于排水,可抵御洪涝灾害;③垛田由河湖水底淤泥堆积而成,土壤非常肥沃;④风景优美、特色鲜明,可发展旅游业)

3.垛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①垛田间有小河间隔,不便行走,须用小船接送;②垛田面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主题六:联系生活,运用因地制宜的观点分析身边的农业生产活动

【问题情境】阅读相关材料,联系生活,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湖南省西部某县是湖南省十大林业强县之一,其中茶叶、水产、板栗、竹木是该县四大特色农业。该县地形复杂,山地总面积占全县的72.7%,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境内河流众多,人平均有地表水9761立方米,为湖南省人平占有水量的2.5倍;,该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1.71%,活立木蓄积量1709万立方米,湖南省第一。

材料2 :该县旨在打造 “湘西黑猪”特色产业,以“高端生态”为产品定位,以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为基本出发点进行湘西黑猪全产业链开发,将“湘西黑猪”打造成“全国高端生态鲜肉第一品牌”.

【问题呈现】

1.请分析该县的优势农产品为什么不是粮食?

2.根据材料,联系生活,分析该县四大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生活实际出发,对比该县畜牧业与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差异。

主要畜产品

饲养方式

饲料来源

西北畜牧业

该县畜牧业

【联系生活】材料源自学生生活的县城,提示学生要密切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出发,运用因地制宜的理念,科学合理的分析。

【参考答案】

1.根据材料可知,该县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广大,不利于种植粮食作物。

2.茶叶:降水、热量、光照、地形、土壤都很适宜茶树生长

水产:地表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板栗、竹木:山地面积广大、森林覆盖率高、气候适宜

3.从生活实际出发,对比该县畜牧业与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差异。

主要畜产品

饲养方式

饲料来源

西北畜牧业

牛、马、羊

放养

天然草场

该县畜牧业

生猪、家禽

圈养

粮食、饲料

【课堂小结】

同学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生产、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目前我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战略,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全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四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路和基本方略中的一条。农业的重要生产要素耕地、水、光、热、生物资源等本身就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因此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生产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八、教学反思

1.农业虽然是非常常见的生产活动,但是对现在的大部分学生而言,那怕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农业对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很多学生不认识常见的农产品,不了解农业生产方式,更谈不上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所以教师授课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心里准备,要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确保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

2.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教师授课时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开发生活中的与农业相关的地理课程资源,运用课堂教学,既体现了课标的理念——学习身边的地理,也可以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很亲切,很有用,很好玩。

3.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和特色,创设学习情境,围绕主题来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  高媛媛

教学内容:新沂市特教中心语文校本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二课

教学理念:

1、以“课前积累-情境导入-自主感悟-合作理解-探究拓展”为主要环节,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残疾学生进行感官统合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缺陷补偿,有目的的进行美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结构美;

2、学习生动、准确、简洁的语言,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语言美;

3、挖掘课文所蕴涵的环境资源因素,体味人文景观的深厚博大;

4、加强口语和语文的交际功能训练,拓展聋校语文内涵,实现多元化发展。

教学重点:

1、如何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

2、严谨的结构,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

教学难点:感知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园林的知识

教学步骤:

【课前积累】

利用书籍或网络等课程资源,了解苏州园林概况,增强感性认识,同时预习生字词,根据《中国手语》自学手语。

一、  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风景。

2、谈话:欣赏了如此美丽的风景,你能说说你对江南的初步印象吗?

3、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 “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请问你了解哪些关于苏州的诗词或文章?

4、过渡: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苏州园林》,感受林园艺术那博大精深的美。

二、自主感悟

作者及写作背景: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教育家”之称。原籍苏州,对园林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即: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苏州古典园林)。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方法等。

2、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有趣的语言。

划出你认为精彩的文字,向同学介绍,并养成好词好句积累习惯。

找出概括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小组讨论:苏州园林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那么叶老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对苏州园林总体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受了苏州园林的影响。分析“标本”:用比较的方法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样本。

三、合作探究

1、课文先后多次提到“图画”,细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这些句子,与课文插图结合,体会苏州园林所蕴涵的美。

谈话:这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告诉了我们苏州园林色彩的美,结构的美和布局的美,体现出园艺家们的独具匠心。分小组进行讨论,哪几句是写整体的,哪几句是写局部的,哪几句是写细部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2、苏州园林是美的,可美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播放视频,请学生当做小记者,带领大家欣赏: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再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对这些句段进行品读。

3、作者在这里总说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点,特别是“图画”两个字,贯穿全篇,文章从图画开始,又到图画终止,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课文中四个“讲究”,也是对以下章节的概括。

具体讲解:

A、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思考:用什么方法突出本节中心的?--以古代宫殿特点与苏州园林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B、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思考:文中哪一部分与这一句话相对应?章后半部分介绍池沼,是分几层写的?--指生回答,突出一个“活”字,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趣。

C、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学生自学,本节是紧扣哪几个字来描述的,从哪几个字可以看出苏州园林的自然美,本节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例如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应用?

D、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叙述层次的远近。

过渡:苏州园林的设计们在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时,不但从大处着眼“讲究……讲究……讲究……讲究……”,而且也注意细小处,哪些细小处?引导:建筑、门和窗的雕刻、建筑的颜色。

自读课文,找出7、8、9节的中心句,及介绍的中心。

小组讨论:本文是规范的说明文,你能根据《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中所介绍的说明方法,说说文中用什么方法介绍苏州园林的色彩特点吗?

引导学生说出说明方法,并举出例子。

4、指导朗读:朗读全文,在脑海中感受苏州园林的层次之美,自然之趣,用语言表达对苏州园林的美的感叹,对园林设计者智慧的感叹。

5、引申:用我觉得“苏州园林”真美,美在                               句式练习说话。

思想教育:苏州园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艺术杰作,虽然你们有耳听不见,有口不能说,但是同样有对美的感受,同样可以创造出让人震撼的艺术作品,比如陈聪艳的美术、周亚伟的书法,只要用心,持之以恒,你们也一定可以成功!

四、课堂练习,拓展延伸(发放练习纸)

1.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A.修建 一直 期望 B.修建 一致 唯愿

C.修建 一致 为使 D.修建 一直 唯愿

2.在文中a、b、c、d处依次填进的一组词应是(  )

A.布局 映衬 层次 配合

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C.布局 配合 层次 映衬

D.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3.这段文字在课文中是总括性说明,其作用是(  )

A.概括苏州园林的概貌

B.概括苏州园林的修建情况

C.概括苏州园林的分布情况

D.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下定义 B.分类别 C.打比方 D.作比较

5.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D.设计中“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6.根据下面的释意,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1)花木的掩映衬托。( )

(2)出于自心的创新和裁断。( )

(3)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

(4)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

7.文中“布局”的含义是指________。“层次”的含义是指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几次用到“图画”一词,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外练习

苏州园林美吗?不仅是园林的建筑美,叙述者的语言也美,用《苏州园林》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介绍一下你的校园。

六、课终总结

苏州园林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彰显着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希望大家既能引以为豪,也要引以为鉴,将这种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克服残疾障碍,你们的人生也定会有所成就!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讲究……讲究……讲究……讲究……

惜缘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3:《行路难》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瓯北五中 谷雪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准确认读多音字塞、行,理解羞、直、歧路、济等词义,初步理解诗意。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

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习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

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填空,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学生思考:好酒,有才,狂放,傲岸

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他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可是,不过短短两年之后,李白竟写下了一首诗歌,题为《行路难》(生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

学生回答:李白在仕途上遇到了困难?李白的心情很郁闷?

生再读题目,读出感觉。

二、     初读诗歌,感受诗意

1.  自由放声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  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塞、斗、箸、行等);齐读。

3.  诗中哪些语句证实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李白怎么了?

PPT插引写作背景:李白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才粉饰太平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于是,谗言纷纷而至;

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

三、     品读诗歌,走进李白内心,感受李白形象

1.  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

2.  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

“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

山”比喻理想受阻。

(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

“行路难------今安在”

反复、疑问的修辞,感叹号的强调,短句的紧张急促,表现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

(品读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一定要品与读结合,以品促读。)

3.  师朗读,小结过渡: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打倒了吗?

引入“闲来济沧海”两句。

品读,说说你在这两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吕尚八十终遇文王,伊尹奴隶竟成国相(年老位卑,仍成大业)

本意解读:垂钓碧溪,泛舟日边,感觉悠闲自由,温暖清新。

(隐逸与进取,矛盾的选择纠结于同一句。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期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

“济”:同舟共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多义解读,坚定的理想,自我的勉励)

(品读时,应注意前句隐隐的希望与后句坚定的自信这种感情的区别,朗读处理时应努力表现情感上的层次。)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诗仙,在痛苦的深渊中仍能将自己打捞,在俗世的尘埃里也能开出青色莲花。

仰望诗仙,有情诵读。

4.  引入录音范读,听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句来试读。(先同桌互读,再推

荐班中展示,最后再次齐读。)

四、     结合情境,诗意拓展:

1.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会背诵这首诗,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句:--

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这句诗?你会把他送给谁呢?

当我陷入困境时,我在心底轻轻地勉励自己:--

当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会深情地鼓励他:--

当整个世界都背对着我时,我也一定要面朝大海,大声地喊出--

2.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辗转流浪,倏忽十二载--

756年,安史之乱,受聘入永王李璘军中

757年,获罪,流放夜郎

759年,遇赦

761年,欲投李光弼军,因病未果

762年,病殁(mò)于安徽当涂

他,是凄凄长夜中最孤独的行者--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他的生命,就是歌唱,就是行走,因为他坚信--

行路难,难路,行!

五、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此诗,并默写。

2.课外研读《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六、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教学反思:

《行路难》描述的是诗人被“赐金放还”之后,京城好友为其设宴饯行时的场景。廿年颠沛,赢得天下诗名,终于得近天颜;理想近在咫尺时,却因不甘献媚于权贵而黯然被逐,其间的心理落差何啻天渊!面对着“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诗人食不甘味,酒难入喉,这是他此时忧闷茫然的心理直接在生理上的表现。理想破碎的痛苦幻灭和内心深处的孤傲自许纠结、挣扎,刹那间心灵的丝丝颤动,体贴入微的捕捉和解读,正是走近诗人的不二捷径。

教学过程中,故设疑问、巧妙追问、还原解读,各种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捕捉诗人刹那间的心灵颤动,一步步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茫然中仍藏希望,绝望中依旧昂扬的浪漫主义形象。还原本真,从字里行间寻求诗人的心灵颤动,解读诗人的心灵密码,这,才是读诗的正道啊。

“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如何去轻叩诗歌们,让诗人汹涌澎湃的情感激流汩汩地流淌进读者的心灵呢?其秘诀就是朗读,在反复的浅斟低唱中进入了诗歌的氛围与美好的意境。

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的设计和展示是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最有效渠道之一。朗读的指导亦是随机应变,巧妙多样。或通过学生自评理解,或通过朗读展示直观体会,或通过字词赏析细细落实,或通过聆听教师范读揣摩模仿,不同的指导却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出发点的,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心灵来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以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所以,诵读不是让学生在别人的作品里机械地抒情,而是要让诗歌成为引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源泉, “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与筋肉里”(朱光潜语)。

李洪波

[《行路难》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篇4:《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背景中,

教师:父母亲是伴,当我们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主张,能力与阅历,忙于去建造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时,往往忽略了一直支持着、鼓励着、伴随着我们的父母却已不再年轻。在文坛上,表现父母为子女付出一切的题材数不胜数,却以母爱居多。古人云: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ppt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二、反馈预习,知人赏文。

1、学生完成预习单。

2、教师反馈预习单中“知人赏文”板块。

(详见预学案)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三、整体感知,感受亲情。【我眼中的父亲】

过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现在,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是啊,《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速读课文,并作圈画,重点批注。

思考主题:

我看见的父亲,重点关注父亲的一言一行,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细致入微)爱。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父亲劝我

嘱咐茶房

亲自送我

忙讲价钱

拣定座位

嘱托茶房

为子买橘

远行回头

惦记儿子  )

并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人物描写的方法并板书:

如:语言、动作、神态、肖像。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发现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四个背影,四次眼泪的模式来教这篇文章,学生不仅不能全面把握文章,连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都不能很好的代入并感同身受。因此,设计了一个主题讨论:讨论父亲在我眼中的形象。“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是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希望能够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企图能够强化并帮助他们梳理阅读经历。]

过渡: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么,为什么?

“为子买橘”

品读比较父爱情深

(1)请男生朗读课文第六节。

(2)出示删改后的语段,请女生朗读删改后语段比较读,问:你认为文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请再用你的朗读感染其他同学,让他们和你产生共鸣。

原文                             删改后的语段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要费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最打动你的细节。

(4)学生自由读,为个别读蓄情。

(5)配乐个别读,在音乐声中让全班同学得到熏陶。(轻音乐:《月光》)

(6)配乐齐读,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

(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于是,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爱,打动了作者,打动了同学,也打动了我。作者流泪了,我们也是。)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设计通过比较阅读,把精彩的细节删掉,换成无感情的叙事文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本设计摒弃了烦琐的基础知识与词典意义的词语解释等形式,着眼于对文本的人文内涵与思想精髓的整体挖掘。]

(预设:第一课时结束以上内容)

四、赏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我心中。

对于父亲的一言一行,儿子有着怎样的感受?请在文中作圈点勾画。

这样的感受是否有变化?从哪些相关字词句中我们可以捕捉到这种变化?

教师总结:儿子对父亲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后深深地自责,真切的感受,细微的变化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对父亲真挚的爱。

相信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仅了解在朱自清先生心中对于父亲这一角色的情感变化,也能够对大家产生一些共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一齐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从“我”的角度提出来的,目的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讨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通过变化来寻找作者感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爱并能够借助文本照映自己,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正要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少女对于父亲的爱的抒情动机。同时完全理解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这一主题]

过渡:   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五、体验落实,技能拓展。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写一写你自己关于父亲的印象,谈一谈你对父爱的理解。(当堂练笔)

[设计意图:在教学环节三中学生能够通过把握关键字词,强化并明确自己的阅读过程以获得一定阅读体验和情感基础,在教学环节四中通过重点分析儿子内心对于父亲的情感变化,将前一步的阅读体验作为基础引发更强烈的内心共鸣,唤起学生内在的对于父亲角色的抒情冲动。同事在写作过程中,轻声播放萨克斯音乐《奇迹》,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手法,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结语:

同学们,我们不应该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去安慰父母那颗“可怜”的心,因为面对父母的养育和爱护,一切豪言壮语都显得如此的苍白与无力。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表述的概括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子女是无所求的,但是,作为子女应该明白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侯晓旭

[《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5:《陋室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散文。“千般教法读为本”,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本课教学,既要积累重要文言词汇,理解内容,又要解读“铭”的特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更好的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

4、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教学方法】

教法:点拨引导法、朗读品味法;

学法:探究归纳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描述陋室情景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每一个文本的导入都有一定的艺术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之中,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知陋室:

1、一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穿插生字读音)按照朱熹的要求:①自由练读课文两遍;②指名一生朗读,师评价;③全班齐读课文。

2、二读:读出节奏

出示划分节奏的文本,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停顿。

3、三读:读出韵味

解读“铭”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到韵脚,根据骈文特点指导读出语气。

(设计理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通过反复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情感体验。)

三、赏读文本,走进陋室:

1、由题目,问:文中直接出现“陋室”“陋”的地方有哪两处?

斯是陋室    何陋之有?

2、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这是陋室,可使人却说不简陋,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诗人眼中的陋室。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归纳: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概括出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架空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应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

四、品读文本,走进作者:

1、结合以下几句体会作者的高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以“仙”、“龙”自喻,表达高洁的追求。

2、结合以下几句体会作者的傲岸: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以“诸葛庐“子云亭””自比“陋室”,表达自己傲岸的节操。

3、出示作者背景,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4、总结归纳托物言志的写法。(课中微课)

(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通过对刘禹锡背景资料的导入,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个人的独特情感体验。)

五、总结评价,背诵文本。

刘禹锡一生安贫乐道,保持着高洁傲岸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其精神令世人敬仰。让我们带着敬仰之心齐诵课文。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惟  吾  德  馨

安             高

贫     陋?    洁

乐    不陋!   傲

道             岸

潘德超

[《陋室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6:八年级英语unit10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Teaching Procedures

Pre-task

A. Greetings

Hello, everyone. I’m an English teacher from No. 4 Middle School. My name is Han Guili. You can call me Miss Han. Today I’m going to be your English teacher.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10 Section B together. Now let’s begin our class. Stand up, please. Good morning, class. How are you today? I’m OK.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B. Explain “resolution” by listening to a song.

We all know New Year is coming. Today I have a gift for all of you.Do you like music? Great. Let’s enjoy it together. If you can sing it, you can follow it.(在听歌时教师板书课题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Section B )

Do you like the gift ? I’m happy to hear that . I’m going to learn it next year and then I’m going to sing it for you.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me? This is my New Year’s resolution. “resolution” Are you clear? Follow me ,please. “resolution” From group 1to 6. “New Year’s Resolutions” From group 1to 6.(同时板书resolution New Year’s Resolutions)

(设计意图:通过新年礼物--周杰伦的歌曲“稻香”引出主题。歌曲具有时代气息,内容激励学生心存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

Now let’s look at some New Year’s Resolutions. What are the meanings of the resolutions.

Discuss in groups. First translate and then read them. The others follow him or her.Go! Are you ready? Volunteer. (叫几名学生回答,学生领读时教师写板书instrument最后教师领读生词instrument)Now we have known the meanings of the resolutions. Please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resolutions. Answer it together. Let’s check the answer.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翻译短语并由学生领读。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小组探究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图片与短语的搭配有助于学生对短语的理解和记忆。)

C. Now let’s guess some famous people’s resolutions. Look! Who is it? What’s his resolution? Guess.(几名学生回答)Are they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they are right. Who can right it on the blackboard. Volunteer. (学生写板书时教师问)What is he going to do ? Answer it together.(这一步骤共五幅图片采用相同的方式训练学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趣味性强,对学生有吸引力。通过对名人决心的猜测,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练习了对第三人称一般将来时的提问与回答。)

While-task

A. Now let’s use the resolutions to mak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For example, (Ask one student)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 Sounds interesting. I’m going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Are you clear? Go! Are you ready? The more pairs the better in a group. Volunteer. The last pair. Which group has the most pairs?(给获胜组贴一个笑脸) Come on boys and girls . Let’s learn from them.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对话练习,使学生能更熟练的掌握一般将来时的问与答,而且对话内容贴近实际生活。给获胜组贴一个笑脸,既鼓励了获胜组又激励了其他组。)

B. Let’s use the resolutions to make up a play. Look at some festivals here.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m and then make up a play in groups.The group leader should say your choice. Go! Ready? Volunter.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I think you are all great.(给每一组贴一个笑脸)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编剧并表演出来。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给每组一个笑脸,既是对他们积极参与的表扬,又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

Let’s do some listening practice.Activity 2a. Let’s answer it together.Are you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you are great. Activity 2b. How are they going to do it ? Who can answer it? (叫几名学生回答)Are they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they are right. Who is right? Put up your hands. OK. Put down your hands. If you are not good at listening, please practice it after class.

(设计意图:通过听力练习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短语和句型的理解。2a听力部分较简单,适合总体检查。2b听力部分较难,可对学生答案进行抽查,再总体核对并进一步说明。)

Post-task

A. Now let’s have a PK in groups .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like this .(Ask one studen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This student answer it and ask the next one and go on .The fastest group is the winner. Go! Ready?Which group wants to be the first one? (用记时器为每一组记时)Which group is the fastest ?(给获胜组一个笑脸)Let’s learn from them.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提高说的流利程度,并增强集体合作意识和荣誉感。有竞争有趣味,学生都乐于参与。)

B. Discuss in groups. How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in the new year? The group leaders write down your answers and then report it for us.Go!Ready? Volunteer.(每组组长到前面来报告)

Great! I hope your resolutions can come true in the new year. A good plan is a good start to success. And 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Let’s work hard togther, and get good grades. Come on , boys and girls.

(设计意图:通过对怎样提高英语的讨论,同学们之间都了解了各自的决心,并为之而努力。最后教师用恰当的谚语来鼓励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C. Sum up . 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先由学生总结最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D. Homework :Clean and Green

Imagine you work for your city . It’s your-job to make it clean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Think of a six-point plan.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

Ⅱ.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Vocabulary

1.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engineer, pilot

2.computer science, dream job, grow up, move to, fashion show, retire, save

3.resolution, get good grades, get a part-time job, make more friends

B.Target language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2.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his unit is divided into five periods.

Period 1 Listen and spea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1.professional, acting, take lessons, every day

2.computer programmer, engineer, baseball player, pilot, actor, actress, artist

B. Target language

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2.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 up

Task 1 Ask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ways they already know to talk about future events. For example:

☆Where are you going next week?

I’m going to my grandmother’s house next week.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I’m staying for a week.

☆What are you doing on Saturday?

I’m playing tennis all day.

Task 2 Circle the –ing in each sentence. Say, We use ing words to talk about things that are going to happen in future. We are sure these things will happen.

Step 2 Key vocabulary

Task 1 Read each words to the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point to the jobs that appear in the picture.

Task 2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say, put a 1 after the most interesting job, put a 2 after the second most interesting job, and so on.

Task 3 Check to say which things are the most interesting in the class. Ask students to write the six jobs on the blackboard. Ask: How many students made engineer number 1?

Step 3 Target language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Learn the target language: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Task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draw lines connecting the jobs and the activities.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4 Pair work

Task 1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activity 1a.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s in activity 1c.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Task 4 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one or more of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Ⅵ Homework

1.Remember the vocabulary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2.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Period 2 Listen , speak and Grammar Focus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listening practice;

2. Learn Grammar Focus.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take acting lessons, move

B. Target language

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actor.

2.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Task 1 Ask questions beginning with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ask 2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tudents have already studied.

Step 2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what they say.

Task 3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4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check the pictures of the things Cheng Han is going to do.

Task 5 Check the answers.

Step 3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

Task 2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sample questions and sample answers to the class.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fill the chart.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4 Pair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for the activity.

Task 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to the clas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by asking different pairs to do one question and answer each.

Step 5 Grammar Focus

Task 1 Read Grammar Focus

Task 2.Explain the two different ways of saying the same things.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 I'm taking acting lessons.

Ⅵ Homework

1.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3 Read and spea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reading practice;

2 Go on learning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Somewhere, Paris, sound like, fashion show, part-time, save, at the same time, hold, rich, retire, yet

B. Target language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actor.

2.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3.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ntrol reading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Step 2 Read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ry on their own, and circle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don’t understand.

Task 3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don’t understand, ask other students to explain.

Task 4 Ask students to underline the things that Tian Tian is going to do.

Task 5 Correct the answers.

Step 3 Writing and speak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Have students write down answers about themselves, and tell their plans to their partner.

Task 3 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Have them work in pairs to ask and answer, then change the roles.

What …? Where…?How…?

Task 4 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their dialogues to the class .

Step 4 Group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to the picture. Write the year on the blackboard. Ask the class why that is an important date for Beijing and China.

Task 2 Write going to on the board. Ask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help make the Olympics a success?

Task 3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four or five students. Ask them to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Task 4Ask each group to present its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 .

Ⅵ Homework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 Revise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3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4 Section B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Learn some new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listening practice;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New language

fax, few, food, resolution, grade, healthier, instrument, part-time job, harder, learn, letter, lots of, resolutions, money, New Year, next year, make the soccer team

B. 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C. 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Discussion

Get the students discussion the New Year’s resolutions in group of four by asking the questions like the follow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Why are you going to do so?... ..

Step 2 New words

Task 1 Ask students to tell when New Year’s Day is. Ask students what they do on New Year’s Eve.

Task 2 Ask students to explain the resolutions in their own word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match the phrases and pictures on their own.

Step 3 Pair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what things they are going to do.

Task 3 Ask several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Step 4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the phrases in activity 1a.

Task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circle the resolutions in activity 1a that they hear.

Task 5 Check the answers.

Step 5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fill the chart.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6 Group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for the activity. And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ask 4 Ask som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dialogues to the class.

Ⅵ Homework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5 Self chec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Revise the content taught and complete the writing practice;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Writing practic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ntrol reading and writing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be going to.

Step 2 Reading

Task 1 Read the magazine article to the class.

Task 2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finish the activity on their own.

Task 4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the New Year’s resolutions that the article mentions.

Step 3 Reading and Writ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Task 2 Have students writing a magazine article.

Task 3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ir articles to the class.

Step 4 Writing

Task 1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their resolu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rite about their resolutions using the language learned in this unit.

Task 3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ir resolutions.

Step 5 Group work: Clean and Green

Task 1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the example answer for the class.

Task 2 Ask Ss to work in groups and write the group plans.

Step 6 Self check

Task 1 Fill in the blanks.

Task 2 Write a list about your plans what the American exchange students and you are going to do.

Task 3 Just for fun: read and act out.

Ⅵ Homework

1.Finish the writing practice.

2.Revise the words and target language of this unit.

篇7:八年级政治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本P43,找到并说出政府的含义和具体要求,能够在合作探究和选择题中做出正确判断,准确率达90%。

2.阅读课本P43-44,找到并记住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依法行政的意义。

3.阅读课本P44,找到并说出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及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和防止决策失误的措施,能在合作探究和选择题中做出准确判断,准确率达90%。

4.通过演讲,能够培养自身的法治和责任意识,感悟政府的依法行政,自己也能为其贡献一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政府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2.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依法行政的意义。

教学过程

1.自主回答预习检查问题:

⑴依法行政的含义——针对学习目标1

⑵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针对学习目标1

⑶权力行使的环节——针对学习目标3

2.情境导入:

观看《投其所好》的反腐题材的小品,感悟出国家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不能滥用,应该依法行使!

3.问题探究一——针对学习目标2

⑴探究问题:暴力执法泛滥下去,会有什么危害呢?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1展示:暴力执法泛滥下去,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人权。

小组3展示:暴力执法泛滥下去,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不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

小组5展示:暴力执法泛滥在全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利于推动全社会尊法重法守法。

⑷师点拨:各组展示地都很有道理,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公民、政府、法制建设。

4.问题探究二——针对学习目标1

⑴探究问题:分析三组镜头分别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个具体要求?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2展示:第一组镜头体现了合法行政。

小组3展示:第二组镜头体现了程序正当。

小组6展示:第三组镜头体现了权责统一。

5.问题探究三——针对学习目标3

⑴探究问题——材料中政府是如何决策的?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4展示:“通过网络调查、走访社区等形式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民主决策;

小组6展示:“聘请专家对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体现了科学决策;

小组8展示:“政府法制部门要负责对决策内容进行合法评判”体现了依法决策。

6.检测反馈——针对学习目标1.3

学生活动:5分钟完成【课堂探究学案】中的【当堂检测】5道选择题,做完自对答案,学生自主讲解错题,教师点拨。

7.演讲展示——针对学习目标4

演讲主题:《我的中国梦》

学生活动:卜令剑、王杰、韩祥行三位同学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中国梦。

8.总结反思

学生活动:根据屏幕上的【总结反思】自主整理笔记,完善体系。

课后习题

【问题探究一】“暴力执法”泛滥下去,会有什么危害呢?

【问题探究二】分析三组镜头分别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个具体要求?

镜头一 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 )

镜头二某市政府在广泛公开宣传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政府采购竞标大会,以实惠的价格采购到了全市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位所需的一宗办公用品,既节省了财政开支,又解决了各部门办公设备紧缺的问题。 ( )

镜头三: 20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一切违法违规的行为都要追究。 ( )

【问题探究三】政府是如何决策的?

为规范小商贩合法经营,石家庄市政府通过网络调查、走访社区等形式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制定初步方案;聘请专家对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举办听证会对决策部门初步拟定的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合完善;政府法制部门要负责对决策内容进行合法评判,合严格把好合法性审查关;再次修改好的方案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社会公示,增强公民的参与度;最后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集体讨论确定,要求各区政府具体落实实施。

【检测反馈】

1.某市城管执法人员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露天烧烤摊主讲明道理,劝其离开。对那些劝说不听屡教不改者则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这一做法坚持了

A.合法行政 B.权责统一

C.廉洁高效 D.高效便民

2.《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受其委托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遵守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和高效的原则。如果你就这一原则拟一主题,最合适的是()

A.依法行政 B.科学执政

C.高效便民 D.民主决策

3.下列做法体现科学民主决策的是()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让公民成为直接决策者

④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5月,广东省河源市公布第一批行政权力清单,今后,市民可通过上网点击了解某项行政权力的依据、运行等相关情况。市民、企业等在接受处罚时,能查询到处罚机关是否拥有这项行政处罚权,“该不该罚”变得有章可循。上述措施()

①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行政管理权 ②有利于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③能够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④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仔细观察漫画《放心肉》(见下图)。该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 )

①部分经营者缺乏市场规则意识 ②部分经营者缺乏良好的形象 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差 ④某些政府部门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不到位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篇8: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 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 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 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篇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 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 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 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 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 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 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篇10: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

(l)通过讲授、欣赏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2)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

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准备教学用具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 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静物色彩写生练习。

三、讲述色彩知识 1.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就是色彩的含灰程度或饱和程度。

3.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面积对比等。(见课件中图)

4.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 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在师生讨论中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 通过提问思考,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教师展示写生步骤或演示写生步骤 (见课件图)分五步进行:

1.用铅笔画出大形体,注意构图和空间关系。

2.用较薄的单色画出大的明暗关系。

3.从画面暗部入手,把握整个色调,这一步使画面色彩冷暖、明暗及前后关系更加明确。

4.进一步用较饱和的颜色把上述关系表现得更准确些,注意边缘线的虚实变化。

5.最后刻画亮灰面,点上物体高光,勾出梨的果蒂,调整色彩整体关系。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通过色彩写生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体会到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绘画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中的作品并根据老师摆设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写生要求如下:

1.构图完整 2.造型准确 3.色调和谐统一 学生各自准备好工具,进行色彩写生练习。

六、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并分组讨论,谈谈认识和体会。

七、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八、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尝试用写实的手法进行美术创作,作品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情趣。(主题自拟)

知识资料:

色相:也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们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缤纷,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蓝、紫是最基本的色相,以它们为基础依圆周等色相差环列,可得高纯度的色相环,在此基础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

明度:色彩的层次感、空间感都是依靠明度来表现的。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仅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无彩色中,白色明度,黑色明度最低。

色彩明度的表现(见课件中图)

(1) 黑、白、灰无彩色。

(2) 同一色相加白产生由深到浅的不同明度的差别。如:蓝、浅蓝、白。

(3) 同一色相加黑产生由浅到深的明度变化。如:绿、深绿、黑。

(4) 不同色相由于反射光线的强弱产生明度的差别。如:黄、橙、红、紫、蓝、绿等依次从高到低变化。

纯度:色彩的色相感越明确,其纯度也越高。黑、白、灰没有色相倾向的无彩色的纯度为零。不同彩色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绿色纯度最低,其余色相居中。(见课件中纯度的表现图)

(1)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展示静物白色花瓶、红色玫瑰等)

(2) 环境色——不同环境影响下呈现的色彩。(如白色衬布对静物固有色彩的影响)

(3) 光源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课后反思:

篇1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8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掌握本单元词汇,听懂、掌握谈论读书的语言材料。

2 技能目标:能听懂语言材料,掌握听的技巧;能就阅读方法提建议,掌握阅读策略;能读懂介绍名著的文章。

3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角色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本单元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1) 短语: hear of, be like ,go out ,full of, finish doing sth., be about, grow up,put down, hurry up, arrive on this island, make a boat, bring back, give up, wait for, cut down, build a house, kill…for food ,the marks of another man’s feet, who else, see sb. doing sth., run towards, help sb. do sth., name sb.…,teach sb. sth., be interested in ,can’t wait to do sth., used to, fight over, return home ,on the radio, make sb. do sth., think about, come to realize ,ever since, the home of, such as, belong to, be kind to sb., trust one another, remind sb. that…,have been to, do research on ,hope to do sth. introduce …to

(2) 句子:Have you ever read Little Women yet?

What’s it like?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Steve, have you decided yet which book to write about for English class?

Although I have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t lost my life.

How long have they been here?

So I will not give up and I will wait for another ship.

Not long after that, I saw some cannibals trying to kill two men from a broken ship.

One of them died, but the other ran towards my house.

I named him Friday because that was the day I met him.

Every time she is in the library, Sally looks at the many books she hasn’t read yet and can’t wait to read them.

When Sarah was a teenager, she fought over almost everything with her family.

Ever since then, she has been a fan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t reminds us that the best thing in life is free….

Sarah hasn’t been to Nashville yet, but it is her dream to go there one day.

He’s sold more than 120 million records.

Have you introduced the singer to others?

(3)语法:现在完成时

教学难点: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课时划分

Section A1 1a – 2d

Section A2 3a-3c

Section A 3 Grammar Focus 4a-4c

Section B1 1a-2e

Section B2 3a-3b Self check Summary

Section A1 (1a – 2d)

Step1 Presentation

1a Look at the picture. Have you read these books? Check (√) the ones you know.

___ Alice in Wonderland ___ Little Woman

___ Treasure Island ___ Olive Twist

___ Robinson Crusoe ___ Tom Sawyer

Step 2 Learn the new words

treasure, island, classic, page, hurry, due

Step 3 Listening

1. 1b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chart.

Book

Title Name Have they

read it? What do they think of it?

Treasure Island Nick ×

Judy √ exciting

Robinson Crusoe Sandy ×

Alan √ wonderful

Little women Kate √ fantastic

Harry ×

Step 4 Speaking

1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Then talk about the other books in 1a.

Examples

A: Have you read Little Women yet?

B: No, I haven’t. Have you?

A: Yes, I have already read it.

B: What’s it like?

A: It’s fantastic.

Step 5 Listening

2a Listen. Who has read these books? Circle the names.

1. Treasure Island Mark / Tina

2. Olive Twist Mark / Tina

3. Robinson Crusoe Mark / Tina

4. Tom Sawyer Mark / Tina

Keys: 1. Tina 2. Mark Tina 3. Mark Tina 4. Tina

2b Listen again. Write T for true and F for false.

1.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 )

2. Robinson Crusoe is a classic. ( )

3. Tina thinks that Treasure Island is a fantastic book. ( )

4. Tom Sawyer is about a boy who liv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 )

Keys: FTTF

Step 6 Speaking

2c Use the information in 2a and 2b to talk about the books.

A: Has Tina read Treasure Island?

B: Yes, she has. She thinks it’s fantastic.

A: What’s it about?

B: It’s about….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Step 7 Language points and summary

1.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雾都孤儿》是一个男孩去海边发现一个充满珍宝的岛的故事。

full of 满是……的;(有)大量的

e.g. The area is full of beautiful lakes and rivers.

这个区域有大量美丽的湖泊和河流。

2. Have you at least read the back of the book to see what it’s about?

至少你已经读过书的背面,了解了它的大致内容吧?

此句中的动词see表示“(通过查看、打听等)弄清、了解;查看、发现(信息或事实)”。作这种用法时,see常接how, what, when等引导的宾语从句。

e.g. He agreed to go with me to see what was wrong.

他同意跟我去了解一下毛病出在哪里。

First of all, we need to take some time to see how it works.

首先,我们需要花些时间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运作的。

3. You should hurry up. 你需要加快速度。

hurry up 赶快;(急忙)做某事

e.g. Hurry up, or we cannot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on time.

快些,否则我们不能按时赶到火车站了。

4. Steve: …The book report is due in two weeks. 读书报告两周后必须交。

Amy: Yes, I know… 是的,我知道…

1) due adj. 预定;预期;预计

后边引出预期的时间、地点等,还常常构成短语be due (to do something)或be due (for something)。

e.g. Our plane is due at Shanghai Hongqiao International Airport at 12:30.

我们的飞机预计于12:30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Rose is due to start school in January.

罗丝一月份就要开始上学了。

You are due for a medical examination next month.

你的身体检查预定在下个月。

2) I know表示说话人对所谈的观点、内容已了解,无需多说,相当于汉语中“我早知道了;我全都了解”这样的意思,区别于许多日常交际场合中表示“我明白了;我知道了;我懂了”的用法。

e.g. A: It’s already very late. You should get some rest.

已经很晚了,你应该休息了。

B: Well, I know. Thanks.

对,我是知道的。谢谢。

注意,当我们获知对方提供的信息后,常用I see. 表示“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懂了”。

e.g. A: He lives in the countryside but works in the city during the week.

他住在乡下,但工作日在城里上班。

B: Oh, I see.

哦,我知道了。

Summary

Phrases:

hear of, be like ,go out ,full of, finish doing sth., be about, grow up, put down, hurry up

Sentences:

Have you ever read Little Women yet?

What’s it like?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Steve, have you decided yet which book to write about for English class?

Step 9 Exercises

1. I hear some of us like reading _______(名著).

2. How many _____ (页) have you read?

3. It’s already 7 o’clock. Let’s _______ (赶快).

4. The book report is _____ (到期) in five days.

5. There are some big _________ (岛) in our country.

6. My father has a box full of __________ (珠宝).

Step 10 Homework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by heart.

篇1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8教学设计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前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形成英语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而“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科学 、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我国著名心理学者林崇德先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作为一个教师一生工作也许会有30年,如果他从不进行反思,那么他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而且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我也时常在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是否完好令人满意。以下是我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Selfcheck部分的课堂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的主要话题是谈论如何提建议、比较东西的质量及送礼之道。5月21号有老师来听课,而我当时正好教到本单元的selfcheck(自我检测)部分,这里有一篇短文和一些检测练习。针对课文内容我做了如下的安排:一、学生听磁带,感知课文。二、学生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大意。三、听读课文,重复课文。四、讨论:“什么礼物是最好的礼物?”五、作文,写出适合送给自己父母的生日礼物及原因。我在C0702班先试着上了这一内容,上完课后我发现班上的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我牵着走.我要求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中,可是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我总觉得这堂课学生参与面不广,回答问题不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少,能说到点上的同学更少,他们似乎也没什么好说的,作文部分更糟糕,能写出几句话的人很少,我本人觉得这堂课没达到原来的教学目的和应有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案做了重新调整,第二天在C0705班上调研课,这一次,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反响。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调整:首先,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先热身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单词、短语及句型。我制作了PPt课件,运用了26副图片,让学生复习常见的礼物,用简单的句型:What’s this? It’s a/an… 和What are these? They are..来让学生反复练习本单元及以前学过的礼物名词。再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it/them?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过的句型和比较描述的单词回答:It’s /They are cheap/expensive/special或是:It’s /They are not interesting/special/original enough.这样,他们就熟悉了单词和句型。接着,我给了另外一个任务;假设你的妈妈或是爸爸要过生日,你不知道该送她/他什么礼物,你向你的好朋友请教,让他/她提建议。在这个步骤,我给出了20副不同的图片供学生选择,同时提供了基本句型:

A: What should I get…for her/his birthday?

B: How about…?

A: Oh, that’s/they’re…

因为任务明确,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利用前面复习过的内容,他们很快就会做对话,参与踊跃,效果显著。

然后,在这堂课的短文阅读前,我设计了几个读前问题:

1. Have you ever received some gifts?

2. What are they? 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gift? Why?

3. When did you get it?

4. Who gave it to you?

学生们非常兴奋,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谈论自己的经历及见解。然后,我要求他们边听磁带边阅读,读完两遍后,我针对本文给了五个判断正误的句子,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令我欣慰不已。针对文章内容,我给了学生讨论的话题,

Nowadays, many students like to send gifts to their friends on their birthdays. Do you think gift giving is good for the students. Why ? What kind of gifts are the most popular? Why? Xk b1.c o m

让他们先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再推荐一名同学用下面的句型来报告他们的观点。Report: We think gift giving is …for the students because…We think a/…is the most popular because…

学生在得到这个任务后,非常激动,兴致勃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组长能取长补短,同时希望自己这一组的见解是班上最独到的、最令人信服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气氛热烈而融洽,虽然同学们很活跃,七嘴八舌的,但是并不显得课堂乱。在听取组长汇报每组意见时,他们忍不住热烈鼓掌,不住点头,组长们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侃侃而谈,下面的同学佩服不已。这种活动的设计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一个教学步骤中,我设计了男女同学竞赛游戏,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依据由浅至深、从易到难的原则,我设计了几个不同题型的练习,让学生抢答,答对者加分。第一个题型: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given.

第二个题型:请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 用适当的单词完成下列句子。第三个题型:用括号中的动词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第四个题型: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每空一词。每一种题型给了5道题,从选单词到写单词再到写词组,依次增加难度,体现了题目的梯度。尽管稍有难度,但是绝大多数题目学生能做出来,他们信心十足,举手发言积极,被点到名字的同学很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答案,没被点到名字的同学似乎有点失落。整堂课结束后,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大家认为学生参与面广,运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强,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们的见解新颖独到,课堂气氛活跃,重点难点突出,很好地达到了课时教学目标。课后,我询问了学生,他们觉得本堂课学到了不少,掌握了该学到的知识要点,收获很多。不过,听课老师也给了建议,认为复习步骤用时稍多,图片可以更少而精。这样学生在对话练习时,更能自由发挥,而不是拘泥于老师给的图片上的内容。我十分赞同这建议,认为考虑得有欠周详,需要多反思。

通过同一内容两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我深深觉得: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英语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学反思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师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本人会不断努力,勤于反思,刻苦钻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人教新版八年级《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老王》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一、课型:教读课。二、教学目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本文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写法;理解本文语言风趣含蓄、简练风趣的特点。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

教学工作计划人教语文八年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教学工作计划人教语文八年级,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八年级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