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大全13篇)

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14 21:11: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流、倾听、分享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课前预习:

(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说的话多读几遍,并认真完成下列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很棒的!)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精讲多炼

预习检查一:

1、(出示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张饼)

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预习检查二: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涂一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圆里用红色表示爸爸的饼,用蓝色表示妈妈的饼。

2、说一说:请你根据所画的圆来说说怎么计算?请左边的同学说,右边同学说。

师:红色代表什么?(生:爸爸吃的饼)这1块表示(生:这张饼的)(生:有3个)

师:蓝色代表什么?(妈妈吃的饼)这1块表示(有1个)

师指涂色的圆,所以(生:3个加上1个是4个,也就是)

师:说说减法。

生:3个减去1个等于2个,也就是。

生:和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也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减。

3、规范书写

4、归纳法则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师:为什么分母不变?请联系你所画的圆想一想。

生:把1个圆平均分成8份,平均分的总份数不变,分母也就不变。

师:不看图就看这几个分数想一想为什么分母不变?

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说明是分数单位相同,分母不变分数单位也不变,分子相加减,就是把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齐读)

5、即时练习

师:请同学们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下面各题。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习检查三:

比较:这两行的分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归类整理师: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布置作业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86—87页。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理解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能够准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2、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克隆技术吗?教师简介克隆技术。20xx年10月29日和31日“双双和康康”的自体繁殖后代,“键键”和“壮壮”在我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出生了。这是键键与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出示情景图和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针对这些信息,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2、学生自主提问,教师有选择的板书问题

a。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b。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3、解决问题:a。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师: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学过两个小数相加,该如何计算?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算法。

师: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想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生:整数加法。

师:在笔算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你能结合着整数加法的方法说一说小数加法的方法吗?

(板演的同学说怎样计算的这道小数加法。)

师:给他评价一下。

生:(评价)

师:小组内交流一下,小数加法怎样进行计算?

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点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4、解决问题:b。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学生独立列式并竖式计算。

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评价。

师小结。

5、独立完成:1。3—1。25

师巡视,指名板演。

学生讲解计算方法。

师:3应该和2对齐还是和5对齐,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生:(答)

6、小数加减法的演算。

师:我想要检验一下自己做的这道题是否正确,可以用什么方法?

赶快试一下吧!

学生演算,集体订正。

7、你能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三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酸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灵活解题的能力。

口算卡片,

一、基础练习

1、口算1

20+6080+1020+5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1+3+47+2+10

10-5-26-2-3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

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四

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且要注意教材中的安排意图。慢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拍掌、猜数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蓝猫引入,直接出示主题图,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思路,应让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采取不同的形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而是传授思想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五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课件或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

21+46=96减63=39+18=651减352=

2.师:小叮当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a.0.8元=8角0.6元=6角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2减0.6=)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减0.6=0.6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被减数比减数少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和类比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被减数比减数少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整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那现在谁来说说计算方法呢?

生: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不够向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师:说得真好!再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特殊的小数加、减法。(板书)

二、自主探究

1、特殊的小数加法。(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景图,你能找出所求问题和已知条件吗?生1:已知《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是6.45元,》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是8.3元。

生2:所求的问题是买这两本书一共花多少钱?师:你会求两本书的总价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师:你会计算与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生: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竖式表示为:

答:买这两本书需要14.75元。师: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2、特殊的小数减法。

师:根据上面的情境图,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答的数学问题吗?

生:求“便宜多少钱”就是求《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比《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少多少钱。

生:还可以说求《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比《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多多少钱。

师:谁能结合题意具体说说?

生:求《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比《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少多少钱,就是求6.45比8.3少多少或者说求8.3比6.45多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为8.3-6.45.

师:你会计算与解答吗?

生:8.3元表示8元3角0分,6.45元表示6元4角5分,求8.3元比6.45元多多少钱,用0.30元减去0.45元,是不够减的,先拿出一个1.00元,用1.00元减去0.45元,得0.55元,再用0.55元加上0.30元等于0.85元,接着用7.00元减去6.00元等于1.00元,所以最后结果是1.00元+0.85元=1.85元。师:上面这一过程你可以用竖式来表示吗?(演示给学生看)

师:列竖式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我是按照整数的退位减法来计算小数的退位减法的,不同的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特殊的'小数加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生:列竖式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法时,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方法来计算。师:小数减法呢?生1: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生2: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时,可以先根据小数的性质改写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计算特殊的小数加、减法吗?生: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尾数对齐。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3)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减时,可以先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后,再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与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相同,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以相加减。生2:我学会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七

《8、9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同学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布置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之一,甚至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观察、操作,使同学感受到根据一幅图能够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同学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中教学的重点是计算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看图列算式(减法算式)、正确计算。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上我采用了让同学通过合作交流、操作、考虑、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同学善于归纳、合作以和创新的精神、培养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充沛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在教法上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方式,主要应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通过点拨、引导使同学形成技能。在教学程序上,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布置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导课。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对同学提出《课堂常规》要求,以对口令、比一比的形式,让同学了解《常规》、遵守《常规》;再复习8、9的组成,为熟练口算扫清障碍。

第二:新课。

1、结合情境,引导同学充沛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同学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局部的难点。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同学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苹果图使同学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在计算过程体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协助同学积累计算方法,为同学提供发明的空间。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同学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同时让同学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一年级同学的特点,在练习内容的设计上由易到难,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如:先根据班内两组同学的人数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再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加减计算;最后通过看卡片计算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这样的设计同时又能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八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2页例1及做一做。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引入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重点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点应对齐的问题,突出计算的算理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夯实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培养迁移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小数加减法(例1)》名师教学课件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想一想: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你任意写出几个一位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5+0.9=1.2-0.5=

7.8+1.6=4.7-2.8=

11.7+2=8.6-5.3=

1.2+0.8=7.5-2.5=

(2)列竖式计算

3685+279=3685-279=

师:你能说一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

2.学习例1。(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法

出示购书情境:

预设:

(2)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预设:

生:

因为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所以小丽买书的钱会比10元多。

(3)师:“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预设:

生1:

生2:

生3:

预设:

生1:都是用加法解决,结果相同都是10.74元。

生2: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

预设:

生: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6)教师: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预设:

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生2:6.45表示6个一,4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4.29表示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7)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预设:

生: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并且所有小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

小数减法

出示:《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1)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

小数点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2)教师: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生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3)教师: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预设:

生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生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比较内化,突出算理

快速口算:5+20.5+0.20.05+0.02+

5-20.5-0.20.05-0.02-

你有什么想法?

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无论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还是分数加减法,本质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计算时,必须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巩固练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1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12.53+4.676.07+4.89

5.64-1.787.2-0.815.62-7.46

强调:在计算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划掉。

(3)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5.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问题:如果小数部分的数位不同,怎么进行计算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试一试。

(三)课时作业

1.计算并验算。

3.64+0.4821.56+6.747.85+9.19

41.2-15.68.24-3.5611.65-7.39

答案:4.1228.317.04

25.64.684.26

解析:【考查目标1】正确列出竖式计算并验算,注意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2.小丽家两个月的电话费和上网费如下表,把表填完整。

答案:略。

解析:认真观察表格,分别计算出4月、5月两种费用的总数和每项费用两个月的总数。

3.解决问题。

(1)杯里的水有多少千克?

答案:0.95-0.35=0.6(kg)

解析:【考查目标3】认真观察,第一幅图中空杯子的质量是0.35千克,装水后的质量是0.95千克,用0.95千克减去0.35千克就是杯子的质量。

答案:2.5-1.5=1(千克)2.5-1×2=0.5(千克)

解析:【考查目标3】认真分析题意,先算出减少的质量就是一半蜂蜜的质量,再算出一整瓶蜂蜜的质量,用总质量减去蜂蜜的质量就是瓶子的质量。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九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56--57页,及61页练习八第8、10、12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速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速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索过程。

2、通过摆学具及想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培养学生探索新知,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的精神。

4、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团结同学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对一图四式的探索过程及计算方法中想的过程。

教具准备:恐龙图的投影片,练习八第8题的投影片。

学具准备:7个红苹果图,2个桃子图,0--9的数字卡片。

教法学法:

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出四个算式。教材提供一幅画有8条恐龙的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最后由五个小朋友合作共同写出四个算式。这样让学生去发现他们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恐龙吗?(喜欢)那么你们一定知道许多关于恐龙的故事吧!有谁想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呢?(指几名同学回答)教师:老师也喜欢恐龙,可是真正的恐龙已经消失,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是它们的化石和图片,那么恐龙究竟是怎样消失的,到现在仍是一个谜,希望同学位好好学习,将来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开这个谜。

二、学习新知

1、分组交流,感知新知。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恐龙图,希望大家能喜欢。请同学们看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几个算式?请同学们写在练习本上,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分小组交流:把自己写得算式说给小组其他同学听,小组整理然后全班汇报。指生汇报同时板书:

然后让同学说说两道加法算式是怎能样写出的?再让学生说这两道减法算式你又是怎样写出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图意,体会其中含义)

小结: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了一幅图可以列出4个算式,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

指名读算式。

2、操作学具,巩固新知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图,桃子图。

要求:两人合作摆,分成两部分,愿意怎样分就怎样分,同时根据两人分的结果列出算式。

订正汇报同时捡一种结果板书:

3、探索计算方法

教师:如果我们不看图,不摆学具,你们能不能直接写出方框里的数呢?让学生打开课本把57页下面的四个版式的得数填在方框里,生完后交作业放在投颢上订正。

指名生说想法。

三、作业

1、完成61页第8题。

投影出示图让学生根据图写算式。

2、做游戏、找朋友。

规则:要求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8,如果老师手中拿张卡片3,问:同学们,我的朋友在哪里?你们赶快举起数字5,边举边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同时,让生说出算式3+5=8。(师和一生示范一下,并和同学们一起玩得数是8的游戏)

生和同桌一起玩得数是9的题目。

3、帮助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家

微机出示题目,让同学们直接帮助这些小朋友找到他们的家。同时向学生渗透助人为乐方面的教育。

四、小结: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

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的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实现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是教学的难点。

2、开发性学习包:

伟大的数学家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

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

3、拓展性学习包:

体验活动:1分钟速算。整十加整十、两位加一位,两位减一位或减整十的简便运算。

1、学科单元内整合:第四单元是100以内数的口算,其中进位口算和退位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讲授过程中,利用数一数、摆小棒或者计数器帮助学生进行计算,而运用计数器进行计算时,正好运用了竖式计算的原理相同数位对齐,因此把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笔算整合在第四单元中学习。

2、学科间整合:与传统文化中的名人故事进行整合,了解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启发学生多看,多思,多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中的算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口算、笔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体验式活动:采用竞争激烈的开火车游戏,通过对口算题目做到准确、快速的口答,对笔算题目做到准确无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本单元8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片断

最近我们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至今为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

(1)先计算个位:7+8=15再和十位相加:30+15=45

(2)先给37凑成整十,37+3=40再和8剩下的5相加:40+5=45

(3)先给8凑成整十,8+2=10再给37剩下的35相加:35+10=45

(4)先算个位7+8=15,个位满十,十位上的3加进上来的1的4,即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5,合起来是45。

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操作、直观模型、生活经验等多个角度理解“数位对齐、满十进一、借1后以一当十”的道理,并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将操作、直观模型与数的运算建立联系,以促进学生反思,进而建构对百以内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操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先说后摆,先摆后说、边摆边说。课堂中我与算术课程进行整合,训练学生口算的能力。每天口算20道口算题,让算数课程的学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100以内加减法要求学生每分能计算3—4题左右,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只要求学生能正确计算出的数。通过这种整合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一

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设计】

一,复习口算

1.连一连

2.教师拿出口算题卡片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 看谁答得有快又好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二,探究知识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8和9,知道了怎样凑成8和9,谁能说一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边说,教师边将相关卡片出示并标记到黑板上.

师:小朋友们掌握得都很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8的组成和9的组成,下面我们便来学习有关8和9 的加减运算.

1.8的加减法

(1)独立思考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你还能根据8的组成写出哪些式子.试一下,写一写,算一算.

(2)举一反三——9的加减法

师:你能根据9 的组成写出有关的算式吗

让学生分组,组内学生各有分工,一部分学生根据9 的组成写算式,一部分学生根据算式算得数.一部分学生对算式和计算结果做评判,然后大家交换顺序.

(3)下面大家分组整理自己的算式,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三,练习

1.还记得我们玩过的猜一猜游戏吗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完成课后练习题目.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二

我接手五年级这个班已有半个学期,则对于这个班有了充分的了解。他们喜欢算数,喜欢板演,但是计算过程很容易出现错误,基于这点,再加上本人也喜欢计算。因此,我对小数的加减法较感兴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如下:

一、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笔算

220+286=125-25=0.28+1.21=4.6-3.2=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实施

1、例题讲解

(1)引入

开学初,小明、小丽和小芳一起去购买文具,小明买1个讲义夹用了4.75元,小丽买1本笔记本用3.4元,小芳买1枝彩笔用2.65元。

(2)提问并列式

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板书:4.75+3.4=(元)

复习整数加法的意义,迁移到小数加法的意义

(3)讨论并板演

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4)师生订正且完善解题步骤

2、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然后总结计算方法)

3、知识迁移

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用列竖式计算结果

(2)师生订正并概括小结(小数加减法都要把小数点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

4、巩固提高(教材第48页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三)、课堂作业

1、口算

0.6+0.40.1+0.87.5+0.53.4+3.6

0.5-0.41.2-0.73.0-3.00.92-0.52

2、用列竖式计算一下各题

18.35+4.6558.3+10.17216.74+85.238

3.43-0.5636.42-4.2211.37-108.37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练习八第2、3、4题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三

1、通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口算方法。

我们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一)先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加法口算?让学生举例说:

出示第一组题:50+20、57+20、57+2、57+9先要求学生口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比较。

提问: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老师结合学生讨论概括出:

1、相同点: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2、不同点:整十数加整十数,只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个位上的数字不变。两位数加一位数,只需把几个一相加,相加不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变,相加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字增加一。

(二)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减法口算?让学生举例说:

先要求学生口算,再让学生比较。提问: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老师结合学生讨论概括出:

1、相同点: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减。

2、不同点:整十数减整十数,只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个位上的数字不变。两位数减一位数,只需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十位上的数字不变,个位相减不够减,十位上的数字要减少一。

(三)让学生比较两组题

提问:这两组题的口算方法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概括出:相同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不同点:个位相加满了十,十位上的数字增加,个位相减不够减,十位上的数字要减少一。

(一)

加数50423576923

加数203038817

1、提问: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用什么方法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提问:42+30,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整十数相加,只需把40和30相加,个位上的数字不变,得72)

4、提问:76+8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加的是一位数,把6和8相加得14,满了10,十位上应增加1,得84)

(二)

被减数607268413065

减数40507348

1、提问:已知被减数和减数,求差用什么方法算?

2、学生独立计算。

41-3,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

(三)引导学生对比小结:

口算既要准确,又要迅速,就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还要看清符号。特别要注意,个位相加满了10,在十位上要添上1,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要减1。

三、加强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1)教科书p78页,第1题。

(2)教科书p80页,第5题。

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写得数,并统计5分钟完成的人数。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19557598.html】

《万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好习惯。2、培养估算意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万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好习惯。2、培养估算意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培养......

《万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

《万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

《万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万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万以内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城关四小徐春玲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

下载最新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大全13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大全13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