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9 15:00: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1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可以为化学必修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和能量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要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学生在前一节已经了解了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并且了解了铝可以与强碱溶液作用(铝的特性),因此通过Al2O3和Al(OH)3的两性概念的形成,可以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因此本节课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加深又是对今后所学知识的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设计思路:

本节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故而从生活中入手,采用设问的手段“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铝制品却被广泛应用?”“为什么铝制品不易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过渡到铝的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在教学中采用对比试验的探究方式,如涉及3组试验:

①未打磨和打磨的铝片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②硫酸铝溶液分别与氨水作用直至过量;

③硫酸铝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直至过量;

④向实验“③”的试管中吹气看到什么现象?

⑤在实验“③”沉淀恰好溶解的溶液中再反加硫酸铝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在实验探究中引出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同时在实验探究中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能力。在教材深度的挖掘上通过实验④⑤的`设计,使学生既要认识到“Al3+、AlO2-的相互转化”规律又要认识到氢氧化铝的制取不止一种方法,只是本节课仅要求掌握一种,今后随着知识的丰富还会认识到其他制取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

3、教法分析:

根据认知冲突理论,通过Al2O3和Al(OH)3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学生发现有些氢氧化物还能和碱反应,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故教学中采用教授法、发现法、探究法、讨论法等。

4、学情分析

首先,教材在第一章中就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使得学生有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让这节课的探究活动成为了可能。其次,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再次,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氧化还原理论水平和通过一定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等进行物质鉴别的能力,也为探究式学习形成清晰思路提供了可能。但是,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感知能力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更要注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在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上形成清晰思路,避免实验的盲目性,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获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分析铝的氧化物的两性。

②通过探究实验掌握铝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两性。

③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升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深度。

④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

⑤体验合作与交流学习方式的价值与快乐。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相应结论的过程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化学素养——运用化学语言表达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升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知深度,锻炼自己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大胆置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索精神。

③培养自己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教材把握

1、教学重点:

①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②通过学习,了解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2、教学难点:

①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的形成。

②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升华结论(即总结出“Al3+、AlO2-的相互转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

电脑展台(各一台)

实验仪器:试管多支、长吸管、试管刷、废液缸

实验药品:Al2(SO4)3(aq.)、NaOH(aq.)、盐酸、氨水、铝片多片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意图回答老师提问设问:“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铝制品却被广泛应用?”“为什么铝制品不易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碱性食物?”集中学生注意力,过渡到关于氧化铝的教学。观看图片,聆听运用图片和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铝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为切入主题做好铺垫观察实验

实验:①未打磨和打磨的铝片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实验证明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激发兴趣,导出概念。谈论回答设问: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说明什么?导出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对两性氧化物的核心知识加以解释,并指导学生书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强化化学用语的练习。合作完成实验,并思考产生该反应现象的原因。

实验②:硫酸铝溶液分别与氨水作用直至过量。

实验③:硫酸铝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直至过量;引导学生导出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思考、回答设问:实验③溶解的原因?

实验②为什么不溶?深刻理解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学生动手练习书写上述实验中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强化化学用语的练习。

让学生总结出两性氢氧化物的定义触类旁通的学法指导,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聆听思考讲解:氢氧化铝的酸性和碱性都很弱,它既能和酸又能和强碱反应。接受的学习方法一个学生配合实验,其余观察实验。实验④:向实验“③”的试管中吹气看到什么现象?

体验实验学生思考总结归纳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总结“Al3+、AlO2-的相互转化”规律将课本知识延伸,达到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阅读课本、结合实验、归纳总结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指导学生看书并总结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明矾的净水作用。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延伸观察、思考、讨论实验:⑤在实验“③”沉淀恰好溶解的溶液中再反加硫酸铝又会看到什么现象?为总结出“Al3+、AlO2-的相互转化”规律做准备。讨论完成设问:通过今天的实验,想想如何制取氢氧化铝?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强化本节课内容学生讨论回答课堂总结:

1、铝及其化合物的特点。

2、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认识铝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课后完成作业布置作业强化训练所学知识,使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水平。

六、板书设计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Al2O3: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2、Al(OH)3:两性氢氧化物

物理性质:白色胶状物,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

①两性氢氧化物:Al(OH)3+3HCl=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小结:Al3+≒Al(OH)3≒AlO2-

②不稳定性:受热分解为Al2O3和H2O

实验室制法:Al3++3NH3·H2O=Al(OH)3↓+3NH4+

AlO2-+CO2+2H2O=Al(OH)3↓+HCO3-

硫酸铝钾:明矾可做净水剂

《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问题循环的过程。心理学则告诉我们,青少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要求,即渴望有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探究,当学生产生思维障碍时,应为学生提供支撑性问题,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是一种优良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出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奥妙与价值。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Ⅰ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本节内容组成及模块教学要求

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化合物的不同,能书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学习该知识,不仅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部分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基础:

初中已学内容“铝合金应用、铝与氧气、盐酸的反应”,高中必修1铝单质内容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理论平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认知关键点

学生已经学习过钠、镁、铁等金属元素,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因而对一般物质性质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这是它们的独特性,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因而两性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点。

(3)学生认知障碍点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关键点,对两性的教学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实验最关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最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已有认识中还没有两性的相关认识,这些决定了在探究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障碍点。

(4)学生认知发展点

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更全面的感性认识,对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非金属元素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对元素的性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对元素性质规律的理性认识飞跃是学生认知的发展点。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4.技术准备

实验药品:氧化铝、浓盐酸、稀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NH3·H2O)、蒸馏水、Al2(SO4)3溶液、氢氧化铝(提前制备)

实验仪器:试管12支、烧杯2个(1个装胶头滴管数支、1个装废液)。

学生分组:5人/组,共十组;小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纪律,协调组员的具体分工

搜集铝的化合物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以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为代表掌握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学性质;

(2)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制备氢氧化铝的较优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Al(OH)3的制备

难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流程图如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分析

课题引入氧化铝的性质氧化铝性质小结

氢氧化铝的性质氢氧化铝性质

小结

总结课后作业

课件展示:展示红宝石、蓝宝石。

【问题】同学们知道如何清洗这些珍贵的宝石吗?

课件展示:宝石的清洗

宝石的清洗应浸泡在稀释的中性清洁剂中,以软毛刷轻擦,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追问】宝石的清洗为何要浸泡在稀释的中性清洁剂中呢?

(停顿)

【问题】下面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一起来探究一下红宝石、蓝宝石为何要用中性的清洁剂清洗?

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l2O3。大家面前的化学试剂里有Al2O3。请同学们首先根据氧化铝所属物质类别推测其可能原因,并用所给药品进行验证。(现有试剂:氧化铝、浓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实验探究1】宝石的清洗为何浸泡在中性清洁剂中呢?

【巡视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强调10%盐酸,氢氧化钠取用注意事项。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蒸馏水与氧化铝不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与氧化铝反应。

【评定反馈】肯定实验结论,讲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细节性问题与今后注意事项。

【板书】一、氧化铝的性质

a.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b.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问题】Na2O、CaO、CO2各属于哪类氧化物?

【问题】Al2O3属于哪一类氧化物?

【讲述】根据上面的探究实验和酸碱氧化物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Al2O3既能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我们将Al2O3这类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

【板书】两性氧化物: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之为两性氧化物。

【自学】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问题】前几天,小王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酸菜鱼火锅。一走进火锅店,那铝锅上炖着的酸菜鱼正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这时,小王突然想起了……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这火锅是吃还是不吃呢?

【教师】大家讨论的好极了。

【过渡】同学们,我们再来共同看一个生活情景【图片展示】明矾净水。

同学们知道明矾为何能净水吗?因为明矾与水反应生成了另一铝的重要的化合物--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净水的功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净水功臣——氢氧化铝的有关知识。

【实验探究2】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同属铝的化合物,那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并用所给药品进行实验探究?

①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铝是否反应②探究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是否反应

仪器:同实验探究1。药品:氢氧化铝(提前制备)、10%盐酸、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要求:(同实验探究1)

【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汇报交流】各小组发言,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问题】根据上面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出:Al(OH)3既能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类比Al2O3如何把Al(OH)3归类呢?

【板书】两性氢氧化物的定义: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称之为两性氢氧化物。

【板书】二、氢氧化物的性质

a.与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

b.与强碱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

强调: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铝盐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实验探究3】如何制备氢氧化铝?

我们一起来完成本节课的第三个任务:如何制备氢氧化铝。

所需仪器:试管,药匙,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药品:氧化铝、Al2(SO4)3溶液、10%盐酸、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巡视与指导】

学生实验,并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实验中,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汇报与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结论】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弱碱)反应制备

【板书】三、氢氧化铝的制备:

Al3++3NH3·H2O==Al(OH)3↓+3NH4+(Al(OH)3易溶于强碱,难溶于弱碱:氨水)【练习】写出硫酸铝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自学】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⑴医学上的应用⑵净水

【总结】在这节课上大家表现得很好。我们这节课学习了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学会了两性物质的性质和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非常有用。

【问题】胃舒平(复方氢氧化铝片)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它能缓解因胃酸过多而出现的胃痛,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

研究性学习:铝的许多化合物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大家回去(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并与同学们交流。

《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3

一、背景分析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的素养。这五个方面不可分割,互相联系渗透,在不同知识点中各有侧重。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认识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要求学生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这些都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学习内容分析: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要求,结合真实情境中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通过对金属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比较和归纳,逐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学习了钠的化合物性质,基本熟悉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探究实验,和铝单质、钠的化合物比较的方式,启发思维,突出共性和特性,促进学生思考、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的自主学习方式形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Al2O3的物理性质,了解Al2O3和Al(OH)3的'用途。

(2)掌握Al2O3和Al(OH)3的化学性质及Al(OH)3实验室制取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和金属钠的比较,体会Al2O3和Al(OH)3的独特性质;

(2)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分组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启发、诱导学生思考分析,突破难点、巩固重点。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结合钠的化合物的对比,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启发、诱导、观察、动手及讨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Al2O3和Al(OH)3的化学性质及Al(OH)3实验室制取方法

2.Al(OH)3 的两性及Al(OH)3实验制取方法

四、课前准备

实验用品、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引入】

金属铝是地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是却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使用最晚,是因为它比较活泼,总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大家可以看图片红宝石、蓝宝石,其实他们就是铝的化合物。

【ppt图片展示】

图片红宝石、蓝宝石

【启发、引导】

1.大家回忆咱们前面学习金属钠的化合物主要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碱性氧化物,什么是酸性氧化物?

3.金属铝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说明铝是什么元素?分别反应生成什么?

【过渡】首先我们先来学习铝的氧化物Al2O3

【指导阅读】课本P58第一段文字,说明铝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学生总结】难溶于水、熔点高、硬度大;可作耐火材料,冶炼金属铝的原料。

【教师补充、PPT图片展示、氧化铝粉末实物展示】

1. 白色粉末固体。

2. 难溶于水,和前面的氧化钠不同。

3. 熔点高在第一节燃烧铝箔的地方已经有所体现。

4. 硬度大到仅次于金刚石,有些磨刀石上面写着刚玉,其实就是氧化铝,机械表等轴承材料都应用了氧化铝的硬度大。

5. 大家看到的图片上的红宝石蓝宝石珠宝饰品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成分其实就是氧化铝,只是其中掺杂了有色杂质。

6. 有关铝的冶炼咱们在后面还要学习,主要涉及活泼金属冶炼原理。

【强调】如果大家在高考题中碰到推断题,有“耐火材料、硬度大、熔点高”这些字眼,就可以确定是氧化铝。

【过渡】下面咱们共同探讨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启发、引导】

1. 根据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推测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 我们前面学习的金属铝能和强碱反应,强调是强碱,本来大多金属、金属氧化物是不和碱反应的,现在要反应,那就得是强的才行,咱们根据铝的反应大胆的推测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PPT展示】氧化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强调】

1.氧化铝不能拆;生成的含三价铝的盐叫铝盐;偏铝酸钠的电离

2.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我们把它叫做两性氧化物。

【总结】两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启发、过渡】

1. 氧化钠的水化物是什么?氧化铝的水化物呢?

2. 我们可否用氧化铝溶于水来制取氢氧化铝?

下面我们来学习铝的氢氧化物Al(OH)3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3-7 在试管里加入3mL0.5mol/L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振荡,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观察现象、书写方程式】

【PPT图片展示】

【强调】氨水不拆;最后还需化简。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实验3-8 取上述实验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别装在两支试管里,往一支试管滴加盐酸,另一支试管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描述现象、书写方程式】

【PPT图片展示】

【强调】

1. 氢氧化铝是白色胶状物质沉淀不能拆

2.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分析:把氢氧化铝当做酸,为铝酸,不稳定失水成为偏铝酸。

【总结】氢氧化铝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学生探究实验、观察】

取上述实验中制得的Al(OH)3沉淀,向其中滴加氨水直至过量。

【描述现象】

【思考】制取氢氧化铝是用氨水好还是氢氧化钠好?

【教师演示实验】

1.将实验3-8反应后的两种产物混合,振荡,观察现象。

2.向Al(OH)3与NaOH反应后溶液再滴加HCl,振荡,观察现象。

【观察、描述现象】

【结论】

1. Al3+与AlO2-不能大量共存能够反应生成Al(OH)3

2. H+与AlO2-不能大量共存能够反应生成Al(OH)3

【过渡】

这些内容咱们在后边再做详细探讨

【补充】

Al(OH)3受热分解 2Al(OH)3==Al2O3+3H2O

【说明】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只有K、Ca、Na的氢氧化物可溶于水(其对应的氧化物可与水化合),热稳定性好,其它金属的氢氧化物均难溶于水(其对应的氧化物不能与水化合),且受热易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水,后面咱们会接着学习的铁也有这个性质。

【指导阅读】

课本59 页资料卡片

1.了解明矾

2. 描述明矾的用途。

【PPT展示】斯达舒主要成份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

【引出】Al(OH)3的用途

【总结】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铝的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铝Al2O3

俗称:刚玉,红宝石、蓝宝石主要成份

1.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熔点高,硬度大

2.作用

耐火材料,工业冶炼金属铝

2.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Al2O3+6H+ =2Al3++3H2O

Al2O3 +2OH-==2AlO2- + H2O

二、氢氧化铝Al(OH)3

1.制备: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4)2 SO4

2.性质:两性氢氧化物

Al(OH)3 +3 H+ ==Al3+ + 3H2O

Al(OH)3 +OH-==AlO2- + 2H2O

3.用途:中和胃酸过多,净水

七、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B.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C.氢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氨水反应

D.氧化铝坩埚不能用于熔融烧碱

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化合物是( )

Al Al2O3 Al(OH)3 NaHCO3

A. B.

C. D.

3.实验室里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 D.氨水

4.下列变化不可能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A.Al(OH)3——Al2O3

B.Al2O3—— Al(OH)3

C.Al2O3 ——AlO2-

D.Al(OH)3 ——Al3+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金属单质、钠的化合物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学习了钠的化合物性质,基本熟悉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探究实验,和铝单质、钠的化合物比较的方式,不断启发思维,突出共性和特性,促进学生思考、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的自主学习方式形成。突出了化学核心素养和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的良好教学方式,学生思维被充分调动,动手实验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观察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所以导致内容容量较大,不能按预期完成。学生做实验积极性很高,导致热情太高不断做实验,教学进度不能按时完成。

《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4

知识与技能:

1、掌握al2o3、al(oh)3的两性

2、掌握al(oh)3的制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al(oh)3的两性

2、通过启发诱导,增强化学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al2o3、al(oh)3性质和用途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通过对al2o3、al(oh)3两性的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al2o3、al(oh)3的两性

教学难点: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组实验仪器和药品:al2(so4)3溶液、氨水、mgcl2溶液、hcl溶液、naoh 溶液、6支小试管、试管架、滴管、废液缸。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前几天放月假的时候,小王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酸汤鱼火锅。一走进火锅店,那铝锅上炖着的酸汤鱼正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这时,小王突然想起了有一次在化学书上预习的铝的化合物的知识。可不,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这火锅是吃还是不吃?通过这节课对铝的化合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给小王同学很好的建议的。

转:大量应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铝制器皿之所以经久耐用,主要是由于它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al2o3薄膜。今天,我们首先从al2o3的性质入手分析,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8页,了解al2o3的物理性质,再通过性质决定用途这条主线,分析我们生活中al2o3的应用。

学生活动:轴承:硬度大, 耐火材料:熔点高

展示:宝石图片

小结:宝石装点了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可是使我们的生活熠熠生辉啊……

转:通过al2o3物理性质的学西,我们还了解到al2o3不溶于水,那么铝元素就不易进入我们的人体。这火锅怎么处理,看来我们得从al2o3的化学性质入手分析。

学生活动:写出al2o3分别和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跟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2)跟碱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

知识回顾: na2o 、co2、na2o2各属于哪类氧化物?

学生活动:na2o 碱性氧化物、co2酸性氧化物 、na2o2过氧化物

思考:al2o3属于哪类氧化物?

学生活动:两性氧化物

小结:看来,这铝锅上的酸汤鱼还是不吃为妙!

练习:别急,小王同学可不一定相信你的说法,这不,他又出了个思考题给你们了,加油,就让小王心服口服。

如何除去混在氧化铜中的氧化铝?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转;看来,al2o3可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了。瞧,他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位新朋友:al(oh)3。现在,我们一起走入al(oh)3的世界吧。

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1:

向装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al3++ 3nh3·h2o===al(oh)3↓+ 3nh4+

将所得的沉淀分装在两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都溶解。

al(oh)3 +3h+ ===al3+ +3h2o

al(oh)3 + oh-===alo2-+2h2o

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2:

氢氧化铝与一般的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向装有硫酸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2++ 2nh3·h2o===mg(oh)2↓+ 2nh4+

将所得的沉淀分装在两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滴加盐酸的试管中的白色沉淀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溶解。

mg(oh)2 + 2h+ ===mg2+ +2h2o

思考:通过上述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1、氢氧化铝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不能溶解在弱酸弱碱溶液中。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是指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铝?

[走进生活]:某胃病患者胃酸过多,如果你是医生,你用什么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学生活动:用小苏打(nahco3)或氢氧化铝[al(oh)3], 如果该患者有胃溃疡,就不能用小苏打。

介绍:氢氧化铝的其它化学性质:

2、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al(oh)3 al2o3+ 3h2o

3、氢氧化铝性质的应用:静水

明矾化学式:kal(so4)2·12h2o十二水硫酸铝钾。

kal(so4)2电离方程式: kal(so4)2=k++al3++2so42-

小结:al2o3、al(oh)3的两性

附学生实验报告:

铝的重要化合物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1:氢氧化铝的制备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向试管内加入约2 ml alcl3溶液,向试管内不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实验探究2:氢氧化铝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1、将实验1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盐酸,边加边振荡试管。

2、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试管。

实验探究3:氢氧化镁的制备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向试管内加入约2mlmgcl2溶液,向试管内不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实验探究4:氢氧化镁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1、将实验3制得的mg(oh)2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盐酸,边加边振荡试管。

2、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试管。

《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怎......

《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归类,结合初中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学生对Al2O3等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有所了解,特别是对碱的性质的理解更完整。......

铝的重要化合物

第三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 铝的重要化合物授课人:李金洋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说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⑵知道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原......

铝的重要化合物

课题:铝的重要化合物制作人:刘娟 试讲人:刘娟一.设计思想本节课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一开始以图片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较快投身于学习情景中。在学习氢氧化铝的化学性......

下载《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铝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