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日月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日月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9个生字,感受识字的乐趣;
会写生字“木、林”。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树。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直接揭题“日月明”,让学生谈谈发现。
(“日”和“月”组成“明”)
相机出示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明月的明亮。
2.揭示本课识字特点:
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明”字,意思取日、月组合明亮之意。本课要识的字大多是这样的字。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可以将会意字构字特点和字义联系在一起,促进字义的理解、字形的识记。
二、朗读课文,趣味识字
(一)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三)指名诵读课文,识记前四行生字。
1.“日月明,田力男”。
(1)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2)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3)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2.“小大尖,小土尘”。
(1)让学生说说“尖、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揭示末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
(2)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想象“尖”的东西有哪些?在哪儿见到过“尘”?
3.小组合作学习“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1)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从、众、双、木、林、森”的意思。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为“众”;
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
4.小结会意字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明、男、尖、尘、从、众、林、森”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而成。
【设计意图】
在揭示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后,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理解字义。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形象化地感知字义,感受会意字的特点,领略汉字的趣味性,同时也点燃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5.齐读课文。
(1)可击打节拍,再次感受本课汉字的构字特点。
(2)质疑: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句子?
预设:“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存疑,下节课解决。)
三、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游戏:摘苹果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只苹果。
2.在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森。
3.请学生来认读,如“明,日月明”,读对了,学生一起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
4.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分类,哪些是两个字组成的,哪些是3个字组成的,组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四、写字练习
1.指导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2)学生尝试写“木”。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木”。
2.指导写“林”。
(1)学生观察“林”,说说发现了什么。老师讲讲好朋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学生尝试写“林”。
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木”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3)学生再次书写“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自主发现“木”作为偏旁时笔画的变化,书写合体字时重点强调笔画之间的穿插。
爱情是一种人类感情的表现,是一种能使人产生强烈情感和依恋的感情。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对过去的工作或学习进行回顾和思考。以下是相关方面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
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如何安排好这段时间取决于个人的自制力和效率。适当采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可以使总结更具说服力。总结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总结本身,更在于思考和......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写总结时,要注重整体结构的安排,清晰地呈现出问题、分析、总结和对策等要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经验......
议论文是通过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来表达观点和论证的一种文体。总结要注重思考和总结,而不仅仅是解释过去的情况。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
一年级上册《日月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