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 ”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 ”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
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教学过程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穿--()新--()嫩--()瘦--()黑--()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 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 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卵 又黑又小
又白又胖 蚕 又黄又瘦
茧
蛾
3、月亮湾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理解词义。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感知整体画面,知道这是一幅农村风景画。
2、学会书写生字“湾”。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1. 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3. 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4. 读题。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二.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 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1)平舌音:载zai;翘舌音:朝zhao、绕rao ;后鼻音: 映ying(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3. 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 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月亮湾是什么?请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1.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 交流:月亮湾是什么?(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 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重读“美丽”一词。四. 过渡: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 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2. 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放映动画。(2)指导读好长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 学生字“湾”。(1)师述:“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2)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4. 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五. 布置课后语文实践。1. 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 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 二 课 时
一、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齐读第一自然段。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2. 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 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2. 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b.欣赏动画(2)、(3)。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 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 读、齐读。“师生评议)(2)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欣赏动画(4),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5),直观“一群群”的鱼。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6)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g.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4)(5)(6)。(3)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7)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d.引读第四、五句。边看动画(7)(4)学习第六句。a.欣赏动画(8)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d.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5)学习第三自然段。a.欣赏动画(9),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注: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3. 再看画面(9),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 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4. 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5. 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1)生自由轻声试背。(2)指名试背。(3)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 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美丽”、“热爱”)2. 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 总结。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四. 齐读课文。
第 三 课 时
一、课时目标:
巩固本课的生字,通过捏橡皮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四、复习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口头)映示填空题,生回答后映示答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绿油油)的农田、(清清)的河水、(美丽)的村子、(粉红)的桃花、(月牙一样)的小河、(灿烂)的朝霞。
2. 朗读全文后提问: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答后板书: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山坡
二. 组游戏活动。(四人小组,每组一套彩色橡皮泥)1. 将各色橡皮泥捏成各种景物。(1)座座房子(表示村子);(2)拱形的石桥;(3)田字形的农 田;(4)三角形的山;(5)月牙状的小河。
2. 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教师行间指导)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3. 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三. 写字教学。1. 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2)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2. 交流。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如:比较法,口头组词。/坡 /缓 /绕
\波 \暖 \晓(2)说说汉字笔顺(书空)。“栽”(3)找出上下结构的字:岸(山字头)3. 指导写字。
(1)七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个字左窄右宽。(2)“绕”字不要多一点,“桥”字右边第一笔是撇,“岸”字下面的“干”应写在“厂”的里面。
(3)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3.月 亮 湾←―――――︱ ︱
︱
美丽↙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热爱 ↖ 村后:山坡
↗
4、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在祖国的关怀和培育下生活幸福美好,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报效祖 教学重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3.进行革命理想教育,结合课文第三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教学难点:
1.训练学生朗读诗歌,要读出语气。
2.要让学生知道理想的实现不是等来的,而是要从立志今天起就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否则远大理想就会变成一句空话。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会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收音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写出课题后让学生齐读,课题中的“节日”指的是什么节?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图。出示挂图(即课文中的插图。)
1.先让学生整体看一看图,用一句话说出图上的意思。(不要强求学生说得一致。时间、地点说得不够准确也没关系,要让学生大胆地练说。)2.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细致观图。(1)图上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3)图上还有哪些景物?
这几个问题,老师事先可以写在小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仪显示出来。
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要结合课题来回答。可以问学生:“快乐的节日”指的是谁的节日?是哪一天?不光让学生知道是因为过“六·一”儿童节,所以他们非常高兴,还要引导学生知道:他们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爱护,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生长,过着美好的生活,所以他们非常快乐。
3.分小组看着图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然后练习回答问题,老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
二、初读课文,创设情境
1.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小声地自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说说诗歌共有几小节。用1、2、3、4标出序号,标在每小节第一行的前边。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
4.老师范读课文,特别要让学生听清老师读的语气和每小节之间的停顿。5.老师指导学生读小黑板上的词语(老师要在课前写好):抚 摩、鲜艳、美丽、小溪、流淌、祝贺、充满希望、感谢、培养、幸福、成长、羽毛、丰满、勇敢、飞翔、理想、快乐时光。
学生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全班一起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
6.指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朗读,要读得亲切,表达出快乐的心情。通过声音的轻重,声调的高低、停顿时间的长短不同,读出本课的语气。
7.这首诗歌是根据歌词改编的,放这首歌的录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8.学生分小组练习朗读。
9.全班开展比赛,看谁读课文最有感情。作业: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少年儿童最高兴的日子,是你们的节日。在我们的国家里,少年儿童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被称作祖国的花朵。这首歌表现了少年儿童在节日里的愉快的心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
1.一个同学朗读全文,其它同学体会一下少年儿童的心情。2.边默读课文边找一找哪小节写出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一、二、四小节)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
3.分小节学习,体会快乐的心情。
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画在书上(小鸟、风、花园、草地、红领巾、衣裳)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老师指着板书说:在小鸟的带领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少年儿童来到了什么地方?(花园,草地)这里景色非常优美,少年儿童们打扮得什么样?(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老师板书:鲜艳、美丽。让学生说这两个词的意思。接着问:少年儿童像什么?(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齐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小节作者是通过什么写出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创设情境,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默读第二小节,想:谁向我们唱歌?谁和我们说话?(花儿、小溪)老师板书这两个词。少年儿童在欢度自己节日的时候太高兴了,所以看到花儿在微风中摆动就觉得是在向自己点头祝贺。看到小溪哗哗地流淌,就觉得是在唱歌,在和自己说话。齐读最后一小节。问:“快乐的时光”指什么?(六·一儿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少年儿童尽情地唱啊、跳啊,和老师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这一节更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以上三小节贯穿一条线——快乐。读课文时一定要表达出这种感情。男生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二小节,全班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畅谈自己的理想
1.小声读第三小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1.感激之情;2.报答之情。)老师板书后问:为什么要感谢祖国?(党和祖国就像妈妈一样,哺育着少年儿童幸福成长,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爱护,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怎样报答祖国呢?齐读第二句。这一句里把少年儿童比作什么?(小鸟)“羽毛丰满”是什么意思?(小鸟的羽毛长大,长全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本课的意思是: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小鸟的成长靠的是妈妈的哺育和自己刻苦地练习飞翔。少年儿童的成长靠什么?(靠祖国的培养,更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长大才能为祖国服务。)
2..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说一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一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本领你现在还没有,应该怎么办呢?
再请两个同学分别读第三小节,要读出感激之情和报答之情。3.老师小结: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认真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4.齐读全文,要读出感情。
四、反馈
说说每小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①通过对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②通过对花儿和小溪的描写,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喜悦心情。③少年儿童要用实际行动报答祖国的培养。④少年儿童在节日里尽情地欢乐。)练习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
2、按笔顺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4、口语交际:学会讲童话故事。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部首查自法。
2、按笔顺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读练习中学生和老师的对话。
(2)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能拆开,弄不清哪个部首的,就可以按起笔的笔画去找它的部首。
(3)这儿有几个字,小猴实在找不出他们的部首,我们一起来教他。
(4)观察“世、义、电、书、我”这几个字,找出部首,按部首查字法查字典。(5)填表、汇报、交流,看谁查得最好。(6)小结方法。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教师范写,教学写字的方法。(“巾”中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保持中上,防止歪斜;“盖”的第五笔也要在竖中线上书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齐读4条成语。
看图,并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熟读4条成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看图,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创设环境,布置黑板 教学过程:
1、每人准备一个故事,在四人小组内先讲。
2、每组选出一个人在班级里讲故事。
3、评选“故事大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读》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引领学生走进爱的故事中,欣赏爱的故事,品味充满爱心的语言,体会爱心带给人们的幸福,还要围绕爱心故事学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反思(一)本单元是用爱心串起来的一组课文,不要说雷锋叔叔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就是那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甚至用雨衣给蔷薇花挡雨的......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是用爱心串起来的一组课文,不要说雷锋叔叔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就是那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甚至用雨衣给蔷薇花挡雨的五岁的萨沙,也同样有着一......
1、古诗两首[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