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第十中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初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语文教研组计划”。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 —商丘市第十中学
教研思路:
语文教学在教育主旨达成上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不断进行有益的尝试、大胆的探索、细致的归纳,对于提高语文教改具有重大意义。
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根据教改理念在充分发挥引导学生成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让师生在参与中、共同体验中获得成长提高,并在多次尝试摸索后形成有效的符合个性的教育模式。
教学改革,不是强行推广一种教学模式,而是想方设法让每一个教师活起来,进而让每一位学生活起来。只要课堂搞活,又能达成教育目标,便要给予肯定。
语文教改,重中之重,应塑德、明德、育德、培德、养德,应充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育好人,先修好德,再广其才。
语文教改,每一位教师都应拿出对自己切实负责的态度,在充分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之后,加强自我学习,加强交流,更要加强经验的反馈总结。在每节课后都可以有一个自我反思与学生反馈。
改革是一个在继承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这就意味着,不是完全抛弃过去的模式经验,而是在充分吸收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而逐步进行的突破、尝试。这便要求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认真学习借鉴以往的有益经验,并进行大胆的尝试、积极归纳,才可能真正推动教育改革良性发展。
教研队伍:
本组任课教师共有9人。其中七年级三位语文教师均为班主任,八年级三位语文教师均为班主任,九年级一位班主任,一位业务副校长。总体情况看,教研能力强、业务素质硬、工作热情高,理论素质过硬,在教育教学中,都有一套比较灵活的工作方法。可以说,语文教改基础比较好,教改积极性高,教改方法多,教改成果便会显而易见突出。而每位教师都应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方向目标,在完成具体工作并形成经验性总结后,完成一种自我成长突破,进而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研方向: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
2、育人模式应从单一的说教转化为立体式、全方位模式;
3、多渠道培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课堂活力;
4、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5、学生自我评定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6、学生互助合作小组的高效运转机制;
7、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开展;
8、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校园文化的多重建设;
9、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推动与配合;
1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的应对方案;
11、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管理与实施;
12、德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的灵动性结合、和谐发展。……
教研方针:
1、目标的既定性与操作的灵活性相结合;
2、目标的合成性与达成的自我性相结合;
3、目标的理论性与实践的通俗性相结合;
4、目标的教师性与学生的参与性相结合。……
教研计划:
第一周:
9、1-
9、5 开学庆典筹备实施评估
第二周:
9、7-
9、11 教研会议传达教研思路方向
第三周:
9、14-
9、18 “ 人人一节公开课“开展
第四周:
9、21-
9、25 业务检查评比、办公室文化建设
第五周:
9、28-
10、2 建国六十周年诗歌朗诵大赛筹备
第六周:
10、5-
10、9 国庆假期自我充电—教学模式反思
第七周:
10、12-
10、16 参加区十佳说课比赛、评选
第八周:
10、19-
10、23 迎接“区规范化学校”验收准备
第九周:10、26-
10、30 期中考试复习系统方法指导
第十周:
11、2-
11、6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11、9-
11、13 语文组试卷评析反馈总结
第十二周:
11、16-
11、20 家校面对面、师生面对面活动
第十三周:
11、23-
11、27 作文比赛、校园文化周第十四周:
11、30-
12、4 课前一支歌验收、师德标兵评选
第十五周:
12、7-
12、11 “ 一文三讲”活动、教法教研
第十六周:
12、14-
12、18 三赛活动(朗读、书法、日记)
第十七周:
12、21-
12、25 校级优质课评选、研究课题交流
第十八周:
12、28-
12、31 元旦联欢会策划设计筹备
第十九周:
1、4-
1、8 综合性实践活动“赢在新起点”
第二十周:
1、11-
11、15 期末复习指导、方法荟萃
第二十一、二周12、18-
12、29 期末考试、工作总结回顾
教研活动——听课评课(一)
听课时间:2009年9月16日周五第一节
听课地点:八年级二班
授课教师:李秀玲
授课题目:《台阶》
听课人员:
领导:郭校长、杜书记、曹校长、李校长
老师:张朝华、郭建军、李长峰、冯颖、杨素玲、韩红梅、陈发启(以上为语文组)王萍、张俊玲、张翠丽
内容纪要:
1、播放歌曲《父亲》;
2、导入语;
3、学生朗读课文;
4、探究课文(出示幻灯片);
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5、附加问题:
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新台阶造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你是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6、总结布置作业。
评课地点:一楼教导处
评课人员:郭校长、李校长、语文组全体成员;
评课过程:(纪要)
自评:
1、课程设计按脉络层层推进;(优点)
2、学生积极性调动需要提高。(不足)
他评:杨素玲:
1、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整体把握比较到位;
2、学生读书的时间稍微长了些。
陈发启:
1、做到了“整体把握情节、局部突出解决”;
2、小说中的“我”并不一定是作者。
韩红梅:
1、教学条理清晰,比较实用;
2、学生的思考余地应适当留一些。
李长峰:
1、探究回到课文之中; 2、重点应放在探究上。
郭建军:应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冯颖:整体效果不错,但学生活动时间较少。
李校长:
1、体裁问题,小说中的“我”大多是虚构的;
2、学生应课下做好阅读。
郭校长:
1、整体效果很好,知识传授到位;
2、应加大力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
张朝华(总结):知识讲授细致合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学生参与意识的强烈需老师合理引导调动。
活动反思: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真正的成长。教改任重道远。
教研活动——听课评课
(二)听课时间:2009年9月24日星期四第一节
听课地点:七年级一班
授课教师:李长峰
授课题目:《秋天》(何其芳)
听课人员:
领导:李校长、古校长
老师:语文组全体成员、满颖、沈华、韩晓月
内容纪要:
1、学生导入;
2、学生领读课文;
3、老师点评朗读中的问题;
4、学生加点注音拼写解词;
5、学生解说作者;
6、学生讲解课文;
7、讲解问题;
8、学生总结课文;
9、布置作业;
10、老师总结点评。
评课地点:电教室
评课人员:李校长、古校长、全体语文教研组成员;
评课过程:自评:
1、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准备:多锻炼学生的主导性;
他评:李秀玲: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意识;
2、问题不需要都写到黑板上。
杨素玲:
1、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很重要;
2、诗歌应指导学生多读。
陈发启:在保证积极参与的同时,应能保证教学的整体效果,不能单纯的为了积极性而全部放给学生。
冯颖:范读应纠正读音后再读,应确保朗读者读音正确。
郭建军:词语注音等基础问题涉及不深。
韩红梅:学生积极性挺高的,参与意识也比较高,整体不错,值得学习借鉴。
李校长:
1、形式新、参与意识高,说明充分思考教学方法了;
2、在创新的基础上,应能继承式的的发展。
古校长:课堂比较热闹,效果怎样,还需要进行研究分析。
张朝华(总结)大胆有力的尝试是有必要的,但应学会结合实际进行总结提升。
活动反思:教改应该放大脚步,应鼓励大胆尝试;在教改中应学会筹兼顾,不断调整。
教研活动——听课评课
(三)听课时间:2009年10月12日星期一
听课地点:九年级一班
授课教师:韩红梅
授课题目:《杨修之死》
听课人员:语文组全体成员、王敏琪、王艳玲、郜士华
内容纪要:
1、故事导入;
2、诵读文章;
3、学生表演故事情节;
4、师生点评;
5、问题探究;
6、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评课地点:教导处
评课人员:语文组全体成员
评课过程:自评:旨在通过读、通过表演理解文章主旨、人物性格。
他评:李秀玲:整体效果不错,活动中把握了重点。
陈发启:设计合理,内容把握好;学生回答不够清晰。
李长峰:思路清晰,学生积极性较高。
郭建军: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的差异应点评到位。
李校长:点评适时到位,注重积极性调动很重要。
活动反思:应注意对不同文本教法适时的教法学法。
教研活动——说课比赛
(一)说课时间: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
说课地点:电教室
说课教师及说课题目:
张朝华:《雷电颂》、冯 颖:《献给母亲的歌》、郭建军《让世界充满爱》
说课内容纪要:(附录张朝华说课稿)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雷电颂》。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讲解说明。
(一)、说教材
《雷电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第二单元所选文章,都是作者通过对寻常事物的多情细致描画,而传达出的激荡心灵的声音。《雷电颂》是郭沫若同志在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即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创作的历史剧《屈原》的第五幕第二场。在紧张激烈的剧情冲突中,塑造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这个悲剧典型。屈原这个时代的形象,正如作者所说,“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屈原的时代象征着我们当前的时代”。文章借助屈原这一代表中华性格和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形象,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选文内容,激情澎湃,慷慨淋漓,能给每个人以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撼。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剧情冲突的背景基调;
能力目标:学习蕴含情感的表达方式;
情感目标:感受人物强烈的思想感情。(目标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结果,而重难点,则是完成结果的关键环节,所以我拟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朗诵,体悟剧中人物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理解文章手法所表现出的写作技巧。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
古语云:“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教育不可固定于某一种教育模式,更多的应是因人、因材而异。应注重实际内容与学生特点、时代特点的紧密联系,应据时据情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本节课,我将侧重于引导学生抒情朗诵表演、组织小组探究交流分享、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参与相结合、穿插运用的方法,达到教育目的。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终极服务目标,也是教育的最直接受益者;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促使每一个学生能积极参与、能主动深入探讨研究,会使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南京市教育思想所延伸的那样,“教育,不仅要授人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愉”。让每个同学在愉悦中完成自我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提升,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精神和方向。所以,这节课,我准备在学生学习方法上,采取小组分工合作承担、班级交流展示、小组代表点评、老师适时点评与核心点评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成长的教育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恰当合理的教学顺序,会使课堂逐步达到一种正如故事情节一样的高潮,引人入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步——新课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播放背景音乐)
你知道狂风的咆哮吗? 我知道,这是一个人的怒吼!
你知道震雷的轰隆吗? 我知道,这是一个人的愤怒!
你知道闪电的威力吗? 我知道,这是一个人的抗争!
在无边的黑暗之中,在蕴含着腐朽、堕落与死亡的黑夜之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黑夜在剧烈颤抖、在撕裂、在爆炸,变得摇摇欲坠。
此时,在历史的舞台上,一个爱国爱民、忧国忧民却被卑鄙无耻之徒无耻陷害的英勇无畏的志士,手足带着刑具,颈上带着长链,身穿玄衣,披发,在徘徊。面对此情此景,将会迸发出怎样的情感与呼唤?又将会震撼多少志士仁人的心?
今天,我们将走进郭沫若先生的《雷电颂》,去聆听那激越澎湃的抒情,去感受那震天撼动的爱憎。
第二步——新知学习:(我是这样安排的,分六大环节也称为六味套餐;每个环节里分三点)
第一套大餐:饱尝词语
1、目的:检查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2、方式:出示词语幻灯片,每组派一位组员到黑板前对其中一组词语进行注音;剩余同学在纸上答写重点词语之音。
3、词语负责小组点评。通过此环节,能很好地完成预习情况的检测。
第二套大餐:沫若归来
1、目的: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方式:有负责小组通过表演或其他有趣的方式向大家展示;
3、其他小组点评。(点评时,可参看幻灯片介绍)
第三套大餐:美文诵读
1、目的:读文章体悟感情,锻炼朗诵能力;
2、方式:师范读一段,诵读小组每人负责一段,最后班级所有同学齐读一段;
3、学生点评。(通过朗诵,可以进一步把握 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作者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第四套大餐:完美抒情
1、目的:了解本文抒情方式,并与《天上的街市》、《静夜》比较;
2、方式:有负责小组向大家讲解自己的看法,并与大家进行不同意见的交流,最后归纳概括;
3、老师总结点评。(通过总结点评,能达成比较清晰统一的看法)
第五套大餐:品味修辞
1、目的:了解修辞在文中的运用,并体会其好处;
2、方式:把有代表性的句子罗列到黑板上,然后组织大家依次学习,问题负责小组成员每人可讲解一道题;
3、其他小组交流点评,师穿插点评。(让学生们在讲解交流中,理解修辞,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套大餐:象征妙用
1、目的: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及意义,并分析屈原的思想感情;
2、方式:把负责小组成员分派到其他各组同时交流讲解;
3、老师重点点评:风雷电、土偶木梗的象征意义;屈原的形象(文中,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其实是对光明正义的追求;对土偶木梗的痛斥,其实是对黑暗腐朽的抨击,表现了屈原一个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爱国者形象,其实这是作者的形象化身,是中华民族不屈形象的化身,现实意义不言自喻,写作意图不言而明。)(而黑板上的板书,从重点问题、重要角度,简明扼要的凸显主题,形象简洁生动,符合课堂实际,符合设计要求)
板书设计 ↗呼唤风雷电 :追求光明正义=﹥ 忧国忧民↘
屈原 : 爱国者
↘痛斥土偶木梗:抨击黑暗腐朽=﹥ 英勇无畏↗
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又采用了象征这一表现手法,借助酣畅淋漓的语言,表达了强烈的爱憎之情。作者的爱国之心穿越时空的隧道,一直影响到现在的每一个人。用心爱我们的祖国,和她同呼吸共命运。(为把书中的爱国情,与生活中爱国情紧密相连,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所以布置如下作业)
布置作业:(展示幻灯片,播放背景音乐)
在全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请调动你所有的激情,运用象征等表现手法,创作一首献给祖国的诗。
说课点评:
自评:力图在有限的时间内比较全面的解说教材,并展示教师基本功。
他评:杨素玲:在完成说课的基础上出色地展示了教师的扎实基本功,而且融合的比较好。
陈发启:避免了单一的说课,增强了说课的感染力。
李秀玲:应把课件进行完善,以达到最佳效果。
李校长:具有感染力,突破以往说课的单调乏味,具有创新性。
活动反思:投入才有收获,深入才能创新。
中学语文组2013-2014学年上学期教研计划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成立不久,教研经验不足。本着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以下工作计划,征求组员意见,再行完善。一、开展“书香校......
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商丘市第十中学2010.9市十中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响应上级倡导的学生参与的阳光体育运动,以“阳光体育,快乐运动,全面发展,健......
鹤浦中学语文组教研计划2010.9一、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要任务,贯彻今年“全教会“会议精神,切实做到“减负增效”。立足常规管理,加强同伴互助......
语文组教研计划(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2016-2-23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中学语文组教研工作简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