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25、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感悟;来调动学生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韵独到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
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难点:_学生对诗歌的多元认识。
教学突破:古诗文教学应抓住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文的感情,同时在读中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拔,让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幻灯片,多媒体教具,布置预习。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学习《饮酒》 1.自由发言 2.朗读指导 2.自由朗读
3.小结转引,导入学习《次北固山下》 3.听讲记录 4.点拔意境 4.感悟诗的意境
一、激情导入、自由发言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你们喜欢在田野中漫步吗?你喜欢农村生活吗?请谈谈你的理由。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看看他们农村生活是怎样的。自由谈论,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
1.放录音,提要求:注意断句及字的重音,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1.听录音,注意断句及重音。
2.自由朗读,感悟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结合提示感悟诗意。小组讨论,合作。
(1)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位不慕名利,恬淡自然的人。
(2)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4.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料。
5.结合资料谈自己对诗的感悟,加强对诗的理解,对诗人的了解。6.试背。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1.上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这是一首田原诗的代表作,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补充介绍五言律诗的基本知识。1.听教师讲述,进入下首诗的学习。3.听讲,记录。
四、点拔意境
1.播放录音,要求注意停顿及重音。
2.思考:作者在客游他乡时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3.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可以看出。
紧抓“残夜”、“旧年”、“乡书”、“归雁”来体会。
4.展开你丰富的想像,假设你便是诗人,把你此时所见所闻所感,用你生花的妙笔表达出来。
学生活动:
1.听录音,正确把握诗的感情。2.结合问题,自由读诗。
3.感悟诗意,通过合作、讨论、谈自己的理解。4.放飞想像,动笔写作,读小作。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 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第2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情境导入 1.激情入境 2.指导析读 2.赏析诗歌 3.指导自读 3.体味赏析’
一、情境导入
1.导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听音乐磁带,借题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学生概括):体现凄凉、萧条、冷落等词语即可。2.闭上眼睛听节奏,想像创造秋季的内容。3.试创作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
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创作。
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一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学习一下。(引出板书)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1.背诵《天净沙》感受意境。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2读诗歌,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及抒发的情感。3.学习诗歌《雁门太守行》。
4.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气势及所抒发的情感。
5.诗句导读。(师略加提示,生展开想像,自觉体会其中的意境)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师作个别辅导)7.背诵《雁门太守行》和《天净沙》。8.大声朗读诗歌,再现意象与雄浑的意境。
三、体味赏析自读体昧
1、指导朗读
2.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四、本课小结
《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五、本课总结
《饮酒》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是诗人酒后偶然的提咏,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次北固山下》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雁门太守行》作者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背诵全诗。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25、诗词五首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质疑释疑——感悟。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人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入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而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给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补充《饮酒》的注释。补充注释: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A或B,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成为写景名句。王士禛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参见骆玉明对《饮酒》诗的鉴赏之说)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明意并小结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
1.默写《饮酒》。
2.预习并熟读课文中其余四首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3.课外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
一、其三)。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第12课 教学反思本课比较复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导学稿在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出示学习目标,实现目标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有......
七年级历史下《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反思白山市第三中学张雪芬学习历史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理解、解决现实问题。我在教学中突出了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如......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步骤地开......
七年级历史下教学总结(共17篇)由网友“爱吃核桃仁”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七年级历史下教学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1: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 截止到目前,线上教学已经进行......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7——12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