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背诵教学计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诗词诵读教学计划”。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
《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风吹草低见⑤牛羊。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①作白玉盘②。
又疑③瑶台④镜,飞在青⑤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恻怆摧心肝。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洛二小2012—2013年第二学期高年级每周一诗1.次北固山下【唐·王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六年级下 古诗背诵1,绝句 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lí)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
六年级下 古诗背诵1,绝句 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2,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
古诗背诵大赛六年级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 古诗文背诵篇目:1、赠范晔(南朝 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2、八阵图(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