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南方地区教案”。
南方地区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及能源、矿产、工业城市的分布;了解紫色土、红壤的形成原因,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原因及本区工业发展与资源及地理位置的关系。
2.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南北方的对比,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能力;通过分析水能的利用及建长江防护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区的山青水碧、物产富饶等地理特征使学生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自豪。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的物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两大工业地带、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及主要农作物。
难点是红壤的形成原因及如何改良。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具
“南方地区空白图”、各种矿产符号。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概况
l.位置、范围和面积
2.人口和民族
二、主要作物
l.农作物
2.经济作物和林果
三、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四、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工程
1.长江中上游水害加剧的原因
2.对策
3.建长江防护林的效益 [第二课时]
五、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1.有色金属
2.铁矿资源
3.石油资源
4.水能资源
5.核电站的建立
六、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七、南方人民的生活
1.食——大米为主食
2.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
3.行——船舶
4.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竞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南方地区,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南方、北方之间存在的差异。
学习新教材
一、概况[板书] 1.位置、范围和面积[板书] [练习]指导学生根据“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说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和占全国总面积大致的百分比。
〔教师指图,学生回答〕本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
2.人口和民族[板书] 本区人口6亿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5%。其中汉族占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千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贵、川、湘、琼等省,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二、主要作物[板书] [教师提问]我国季风区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在哪儿? [学生回答]秦岭—淮河一线。[教师提问]南、北方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发言列下表总结。
正由于在上述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使得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与北方地区有很大差别。
1.农作物[板书] 耕作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他还有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盛产淡水鱼,并种植菱、藕等。
2.经济作物和林果[板书]
本区的经济林木种类也很多,如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都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这些丰富植物资源的基础上,本区建立了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这对本区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板书] [复习提问]北方地区土地主要是什么颜色?
[学生回答]东北平原区主要是黑土地,华北平原区以黄土地为主。[教师讲授]南方地区的土壤与北方地区有很大差别。[填下表,并参看彩页照片“红壤的利用与改良”]
此外,在南方平原地区的冲积土,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发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多呈青灰色,与紫色土、红壤不同。
[教师小结]无论是北方黄土高原的治理,还是南方的红壤改良,都需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以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四、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工程[板书] 1.长江中上游水害加剧的原因[板书] [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5页一段课文,使学生了解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水害加剧的状况及其原因。
[教师小结]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在上游地区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致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常受洪水威胁。
2.对策[板书] [教师提问]对于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何种措施来根治它?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关键是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建防护林体系,这是国家继“三北”防护林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工程。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计划30年内在9省145个重点县造林3亿亩。[教师提问]长江中上游流域都包括哪9个省?
[读图]学生读课本第54页“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并回答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陕西、湖北、贵州、湖南、江西等九省。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谈一谈建造长江防护林的好处有哪些? 3.建长江防护林的效益[板书] [学生回答]①可提高森林覆盖率,由20%增加到40%。②可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③增加林木产品的经济收入。④缓解农村中燃料、饲料、肥料紧缺的状况。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营造长江防护林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的跨世纪工程。
五、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读课本第67页“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的图例,找出本区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矿产丰富,尤其是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练习]让学生根据矿产图用自制矿产符号在空白挂图上标出主要有色金属矿的位置。
[教师用下表总结] 1.有色金属[板书]
2.铁矿资源[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找出下列铁矿产地。
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储量较丰富,并就近为攀枝花、武汉、马鞍山、上海的钢铁工业提供了铁矿石来源。
3.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板书] 南方地区石油资源较少,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安徽淮南、贵州六盘水、四川攀枝花[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上述煤矿产地〕。而本区的沿海各省经济发达、人口多,需要大量能源,因此能源供应紧张。
[教师提问]在这种供需矛盾的情况下,从本区的自然资源出发应如何缓解本区的能源问题?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可以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比如,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的干支流上,就已建成了葛洲坝等20多座大型水电站,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这对缓解东南沿海地区的能源短缺会有积极作用。[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葛洲坝和三峡水电站] [教师提问]本区为何水能资源丰富?
[学生回答]主要是河流从山区、丘陵流入平原时,落差大;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教师提问]本区大力应用水力发电,有哪些好处?
[学生讨论、回答]水能可反复利用,无污染,发电成本低,积累多,收益大等。
[教师讲解]除了大力建设水电外,还可建核电站。目前已在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建了两座核电站,并已投入使用[指导学生在图上确定核电站位置]。这可缓解附近工业城市对电力的需要。
[教师提问]建核电站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能量密集;由于很少量的核原料就能释放巨大的能量,所以核电用做燃料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对那些石油、煤等燃料缺少,而又需要大量能源的地区是很适合的。
[教师总结]综上所述,本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能源资源不足。因此,利用水能发电及建核电站来缓解,这对本区因地制宜地利用能源,发展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六、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板书]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本第68页“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发展”一节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在“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中找出本区的两个工业地带和各地带中的主要工业城市,并且填写下表。
[教师总结]上述两个工业地带在本区及全国的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充分发挥外引内联和对外、对内两个辐射面作用的重要基地。
七、南方人民的生活[板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对比北方人民的生活,从食、住、行及运动项目等方面来谈谈南方人民的生活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观察景观图]指导学生看“龙舟竞赛”、“南方水乡船、桥”等图片。[教师总结]
1.食——大米为主食。
2.住——建筑材料多用砖瓦、竹木、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
3.行——船舶。
4.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竞赛。这与北方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关键原因在于南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因此生活方式不同。
[布置作业]为巩固所学知识及掌握南北方的自然、人文条件的差异性。请同学们做课本第57页的“做一做”练习。
教案教学内容: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班级:八年级(1)班 教者:孙奎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掌握......
南方地区儋州市第五中学彭雪娟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地理分区,同时学生们也居住在该区,对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更应做一个充分的了......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掌握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3.了解南方的水田农业及发展条件; 4.理......
教案教学内容: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班级:八年级(1)班 教者:孙奎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掌握......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2011-06-28 06:08:53) 转载标签: 林果 长江中上游红壤防护林板书教育 ▼分类: 地理教案汇集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