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五上数学教案及反思5第五单元_北师大版五上数学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0:48: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 五上数学教案及反思5第五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北师大版五上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1、2、3、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地解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设计: 一)、课的导入:

同学们,昨天已经预习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什么叫组合图形?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二)、交流:

师: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比如说哪些地方应该注意?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谁来说说你的预习情况?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图形)并说说你的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分解的方法是转化成几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师:谁还有补充?

过渡语:刚才我们知道了组合图形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你说怎么算这地板的面积?你能汇报一下吗?

估计。

分小组讨论:并汇报解决方法。学生将会是多种方法展示解决方法。经过观察讨论后,学生就会发现这样分可以,但计算起来不方便,有些条件我们是找不到或不易找到。我们应该选择用简单方便易操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概括方法:

看板书:我们刚才运用几种方法解决了这组合图形的面积,现在看看黑板你能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概括吗?哪几种方法可以归为一类?

小结:有割补法——加法

添补法——减法

还有在割或补后应该注意的什么?分割后成几个简单图形,要注意这些简单图形的长宽底高是多少?并进行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

四、练习: 汇报作业情况

五、总结:学习什么?

六、你能根据今天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吗? 教学反思:

我上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组合图形面积》这一课时。我简单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及上课体会。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设一个买新房的大情境,通过学生帮老师铺地板,粉刷墙,让学生在已有的基本图形面积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索,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一情境中,使学生明白,组合图形分割的意义,以及分割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分割的方法不同,但思路都是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由学生合作探索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肯定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放在学生思考理解把简单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已经学过图形的方法,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路。本节课教学过程也说明,学生在理解发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时,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探索组合图形,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找出隐含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挖掘新奇思路、各自提出有价值的分割方法。

5.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析、解题方法的指导,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在生生互动的环节中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悟出学习方法,学得主动积极、生动灵活。

教学内容:成长的脚印

教学目标:

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知: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所以面积是3×6=18(cm2)。(学生在实物投影前画出他看的近似图形,学生们表示认可)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2+3)×7÷2=17.5(cm2)。这样和生1的差不多。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一数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图形进行计算。

二、练习

1、用练习纸估计自己的脚印有多大,同桌互相检查。

2、P78的练一练

先独立估计,在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怎样计算出树叶的面积?

先讨论,在交流做法,回家之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教学反思:

一、一个天真烂漫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精彩的,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会议儿时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发现自己长大了。我设计了儿时实物展示、图片展示,观看儿时录象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交流,既体验了成长的足迹,又呈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童真世界!

二、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人都要表现自己,而且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此外还想给他人一个我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印象。”也就是说,表现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的过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让别人认识自己,喜欢自己,记住自己,和自己交朋友。为此,我设计了宽松愉悦的课堂,让孩子唱歌、跳舞、跳绳„„来尽情表现自己,这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也让他们认识到了成长的快乐。

三、一个心灵碰撞的空间

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设计了“说说心里话”这个活动让学生在获知本领的获得离不开老师、爸爸妈妈„„这样,心灵的碰撞之后,闪现真情的火花,字字句句流露真情。

教学内容: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得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与概括规律 教学难点:总结概括规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预习了点阵中的规律,你知道了什么?

师:其实,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就开始研究点阵了,通过点阵来算数。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研究点阵的规律。

二、课中参与,兴趣正浓

1、小组讨论:这点阵中有哪些规律?发现规律后,能否用数学方式表达出来? 预设出几种情况:

(1)看着一个图形

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第5点阵是25个点。师:你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 生:

师:也就是说用“横排数×竖排数”,这一规律说出第五个点阵有多少个点? 如果有100点阵呢?

(2)用折线画,点阵中的个数是: 1=1 1+3=4 1+3+5=9 1+3+5+7=16 „„„„„„

生:(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所有奇数相加的和。

师:真了不起。这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折线划分法”。通过研究点阵,我们发现这组正方形点阵中有很多规律。

(3).斜着一层一层数:1,1+2+1,1+2+3+2+1,1+2+3+4+3+2+1 师都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数的?能边说边演示。

三.应用新知,兴趣优在:

1、试一试

学生说说规律

2、练一练

师:其实,点阵是灵活多样的,每个点阵都有自己的规律。(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观察下图中的几个图形,小组内说说他们的规律。生:汇报,展示。

四.课末设计,兴趣高涨:

师: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点阵的规律。现在,每个同学设计一幅美丽的点阵图,让同学们都来猜一猜你的点阵图中隐藏的规律,好吗? 点阵设计大赛

1、设计时间:5分钟

2、设计要求:

(1)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一幅有规律、美观的点阵图,画出前4个点阵,并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的数量.(2)每组派代表说明设计的方法及点阵中的规律,并展示作品.3)优秀小组的作品,在班级”展示台”展出.五.总结:

师:看来,同学们各个都是个出色的小设计师啊!点阵的规律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生活中离不开点阵的规律,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就让我们用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幅简洁准确的图像。

教学反思

《点阵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2到83页尝试与猜测部分的教学内容。从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看,本课属于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但从整个小学教学内容看,本课是在四年级下册探索数图形、摆图形所需小棒数量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数与形的规律,为今后学习五年级下册的探索物体堆放中的规律、六年级上册的探索数与形的规律、看图找关系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体现了如下特点:

1.从问题出发,引导探究。问题是探索的基础。上课伊始,我就提出了两个问题:⑴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⑵每个点阵有什么规律?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寻找规律。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发现规律,如在探究正方形点阵的规律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寻找到其中的点阵规律,虽然,在“1×1,2×2,3×3,4×4,„„n×n”的方法与“1,1+3,„„,1+3+5+7+„„+(2n-1)”的方法思考方式不同,但对学生而言,都是他们自主探索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肯定不同学生的探索成果,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例如,学生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把点阵中点子的数量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联系起来,这种联想,对于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这种思想,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路程、时间与速度作者:斯茅来源:小学教育博客时间:2007-12-6 18:07:36 阅读:1294 投稿信箱:raysm@qq.com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五上5—8单元教案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目标◆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

人教版五上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

五上数学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五上数学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北师大版三下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什么是面积在本节课中我力求从几个方面来实现:1、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认识面积的含义,2、经历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对学生......

下载北师大版 五上数学教案及反思5第五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 五上数学教案及反思5第五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