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第一课时: 1.校园寻“宝”
一、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二、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
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1:教学导入
1.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2.介绍科学家达尔文。Step2:教学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页的内容。2.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3.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4)、“百宝箱”收集宝贝。
4、交流寻“宝”发现。Step3:拓展延伸
1、教师检查“百宝箱”。
2、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七、板书设计:
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2.观察“宝贝”
一、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 课的浓厚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
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四、教学准备:
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1: 教学导入
1、展示找到的宝贝
2、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Step2:教学新课
1、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2、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3、观察宝贝
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4)、讨论交流。
a.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宝贝”,填写记录单。b.分组说说你们的宝贝的特点及运用的观察方法。c.对于你们的宝贝,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释吗? d.小结:哪个宝贝最有价值? Step3: 拓展延伸
1、活动:认领宝贝
2、观察一颗宝贝石头
2、上交石头
3、认领宝贝
4、小结
3、全课总结
七、板书设计:
观察“宝贝”
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顺口溜:眼耳鼻舌手
人人身上有
帮我认东西
是我好朋友
八、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3.整理“百宝箱”
一、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并 能叙述自己分类的理由,懂得给事物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2、能简单处理收集到的研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独立观察和思考,能乐于和其他同学合作。
2、善待被寻来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
(三)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了解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在事物的各种特征中找共同特征”,以共同特征为基础进行简单分类。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或排序
四、教学准备:
纸盒或瓶子作标本容器、标签纸、胶水、真标本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1: 教学导入
学生拿出“百宝箱”,引导学生模仿达尔文的做法,整理 自己的“百宝箱”。Step2:教学新课
(一)、给“宝贝”分类
1、学生检查“百宝箱”,想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2、小组交流分类方法,全班汇报讨论。
3、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说出分类的标准。
4、教师小结活动情况,强调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二)、制作标本
1、科学家为了长期研究“宝贝”把它们制成标本,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石头标本或树叶标本,激起学生的制作热情。
3、介绍标本的制作方法。
4、分小组制作标本,教师指导。
Step3: 拓展延伸
1、标本展览,成果交流。
2、“走进科学”单元评价
七、板书设计:
整理“百宝箱”
一、给“宝贝”分类
二、制作标本
八、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身边的动植物
1.身边的植物
一、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 常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 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二、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四、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Step1: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 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吗? Step2: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Step3: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 Step1: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Step2: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Step3: 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七、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二、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三、有趣的植物
八、教学后记: 常见的动物
一、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
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4、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 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四、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Step1: 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物呢? Step2: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合作游戏。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特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作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Step3: 拓展延伸
指南车信箱公告: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
第二课时 Step1: 教学导入
猜谜语活动。
Step2:教学新课
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
Step3: 拓展延伸
出示指南车信箱,学生探讨: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结论可信吗?
七、板书设计: 常见的动物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二、猜动物
三、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八、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土 壤
本地的土壤
一、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采集土样。
2、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土壤。
3、能够用自己设计的方式分离土壤里的物质,并填写实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观察土壤的乐趣。
2、意识到保护土壤要从小事做起,能将研究后的土壤及其中的动植物放回原处。
(三)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的概念。
2、知道本地土壤的组成。
二、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三、教学难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四、教学准备:
小铁铲、塑料袋、标签、笔、记录纸、托盘、报纸、筛子、水、烧杯、玻璃棒
五、教学课时: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Step1 : 教学导入
提问:有谁知道土壤是什么吗?
理解土壤的概念.Step 2: 教学新课
一、认识土壤
1、哪些地方有土壤呢?
2、土壤和植物、动物、人类有些什么关系呢?
二、采集土样
1、想去看看土壤吗?
2、教师宣布采集时的安全事项。
3、教学生做土壤标本的方法(18页)
4、带工具采集土样
三、活动总结 Step 3:课后准备
将土壤样本交给老师保存。
第二课时
Step1: 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采集来的土壤,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什么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要靠大家认真地、仔细地观察
Step2: 教学新课
(一)观察土壤成分
1、你已经知道土壤里有哪些东西?
2、你是用什么观察方法发现的?
3、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些什么方法观察土壤?
4、用自己的方法观察土壤。
5、汇报观察结果。
(二)设计方法分离土壤
1、讨论:你怎样把土壤中看到的物体分离开来?
2、汇报分离方法。
3、分组按照自己的方法分离土壤。
4、学生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己的发现。
(三)教师小结
(四)拓展应用
1、整理器材
2、留心观察不同的土壤。
七、板书设计:本地的土壤
(一)观察土壤成分:
土壤里有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水等
(二)设计方法分离土壤:沉淀法、筛选法、挑拣法
八、教学后记土壤的保护
一、教学目的:
1、会推测土壤遭受破坏的严重后果。
2、能够参与保护土壤的活动。
3、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去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保护土壤的活动
四、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1: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但是人类却在破坏它。Step2: 教学新课
(一)了解土壤被破坏的方式
1、出示人们破坏土壤的图片资料。
2、这样做为什么破坏了土壤?
3、列举本地土壤被破坏的情形。
4、破坏本地土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生开展讨论: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地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二)保护土壤
1、开书 26 页,讨论这些做法是否正确。
2、你能想到一些什么办法来保护土壤?
3、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保护土壤? Step3: 拓展延伸
1、角色扮演(土壤的申诉)、小实验(埋垃圾)
2、校外宣传
3、土壤改良
七、板书设计:土壤的保护
(一)了解土壤被破坏的方式
(二)保护土壤
八、教学反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有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
三年级科学上册 导学案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观察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的共同......
打开科学之门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①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②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③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