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3:03: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1课 春天 教学内容:聆听《杜鹃圆舞曲》,表演《布谷》,表演《小雨沙沙》。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4、课堂小结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春晓》、《小雨沙沙》。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课后小结与反思:

第2课 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儿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方法和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教学内容:表演《牧童》;;认识三角铁、双响筒;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5、随着音乐录音轻轻地敲击双响筒。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学唱歌曲《牧童》和《放牛歌》。教学过程:

1、学唱《牧童》。(1)启发学生看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学唱《放牛歌》。(1)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课堂小结与反思:

第3课 手拉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一对好朋友》;

3、编创与活动;

4、聆听《鸭子拌嘴》;

5、表演《数鸭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一对好朋友》、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1、完整地聆听全曲《让我们手拉手》。问: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二、学唱《一对好朋友》。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

一、聆听《鸭子拌嘴》。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鸭子的叫,哪里表现老鸭叫?

3、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对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二、学唱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3、编创与活动。

三、课堂小结与反思:

第4课 长鼻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小象》、《大象》。

2、学唱歌曲《小象》。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象》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象吗?说说对象的了解。

2、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3、听听乐曲《小象》。

4、你感到乐曲使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5、再听乐曲,学学叫声,模仿表演。

二、欣赏《大象》

1、初听: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再听: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学歌曲《小象》

1、听听录音的范唱。

2、学唱歌谱。

第二课时

3.能用灵巧的歌声,清晰地演唱《拍皮球》并能按图谱用双响筒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学会唱歌曲《小象》,学会三拍子的打拍。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学歌曲。

1、唱歌谱:齐唱——比赛唱——指名唱

2、跟录音唱歌词

3、轻唱

4、多种形式比赛唱

5、演一演

三、编创活动:分小组编创歌词:选其他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两只小象》,巩固三拍子的打拍。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练唱《小象》

三、学习《大象》

1、学唱歌谱。师范唱——跟琴唱——跟录音唱——轻唱

2、唱歌词。听录音——跟录音唱——比赛唱

3、演一演。分小组编创——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美感。

2、巩固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唱《小象》

1、轻唱歌谱。

2、唱歌词。

3、演一演。

二、唱《两只小象》

1、轻唱歌谱。

2、跟录音唱歌词。

3、演一演。

三、欣赏歌曲《小象》和《大象》

四、课堂小结与反思:

第5课《游戏》

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后排的声音演唱歌曲《火车开啦》,并能和伙伴合作,用三声部模拟火车开动的效果。2.能用灵巧的歌声,清晰地演唱《拍皮球》并能按图谱用双响筒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能用听唱法完整的演唱、表现歌曲。2.能准确的演唱歌曲的歌词。

第一课时

一、导入。1.做“开火车”的游戏,导入乐曲的聆听。2

二、新课教学1.按照课本图示节奏朗读儿歌,从火车启动“呜——咔擦咔擦咔擦咔擦„„”到站名前,手持地名卡片的学生举起示意,并说:“ⅹⅹ站到了,请下车”。集体回答:“谢谢!再见!”继续启动火车,接着读拍儿歌„„依次类推。

2.熟练后边读边拍节奏并加入动作来表现。游戏的基本动作:以横排为基础,第一位学生作司机,其他学生双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做车身,双脚随节奏一拍一下踏步前行模仿车轮。到站后搭肩的队形换方向火车重新启动。3.聆听乐曲。听前思考:“听一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听后说说听到的声音。4.复听音乐 5.自编动作模仿车轮转动 6.表现音乐主题。

第二课时

一、聆听钢琴曲《跳绳》

1.完整聆听乐曲。生说说乐曲演奏的乐器和乐曲的情绪。2.复听乐曲,注意乐曲中速度的变化

3.师做几张代表速度变化的色块或线条图片。生把听到的先后变化,在黑板上摆出来。4.生用模拟跳绳的动作感受乐器速度的变化。5.做听音乐分辨音色的练习。

二、演唱《火车开啦》

1、完整聆听歌曲。生说说歌曲中火车启动、行驶、到站的声音。如:火车汽笛声、火车启动由慢到快、正常速度行驶、到站由快到慢。2.用听唱法学歌曲。3.三声部节奏练习:

wu – wu – wu – wu – hong long hong long hong long kacha kacha kacha kacha 注意:切忌喊叫,注意动作与歌曲节奏的协调一致。

4.表演歌曲,加入三声部的节奏 5.师用钢琴伴奏,生有感情表演。6.清唱歌曲。7.生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8.拓展。聆由歌曲《火车开啦》改编的器乐曲《火车开啦》。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举行一场有趣的运动会,你们想参加吗?(学生回答)2.教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皮球,问:小朋友都拍过皮球吗?谁来拍给老师看看? 3.学生自由活动,徒手做拍皮球的动作。

4.今天咱们要举行的第一场比赛就是拍皮球比赛。

5.教师提出拍皮球的要求: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听着音乐节拍有节奏的拍皮球。(评价:谁拍的好,在相应的组下贴一个笑脸,以示鼓励。)过渡语:刚才大家伴着一首欢快的旋律,做游戏,拍皮球,有人还为他填上了歌词,写成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拍皮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二)师生合作,学习歌曲

1.教师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欣赏歌曲,并跟着歌曲做拍球的动作。2.朗读歌词。要求: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附点音符。(可以看学生情况是否继续做拍皮球的动作)3.学生学习并演唱歌曲

主要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重点难点

4.学生熟练演唱歌曲2~3遍,可采用分组唱或者借口唱等一些形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5.边唱边拍 请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两组练习降低难度,一组小朋友演唱,一组小朋友拍。(此时,教师评选出冠军,亚军,季军)过渡语:拍皮球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活动,那小朋友还喜欢那些活动呢?(学生回答:跳绳,拔河,游泳„„)

三、编创与活动

第6课 美好的夜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做歌表演。

2、探索和认识“音的高低”。教材分析:《闪烁的小星》是一首法国民歌,它的曲调流畅、轻快从容。全曲音律只有六度,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第1—8小节与结束句是完全重复,第9—12小节与第13—16小节又是完全重复。在反复中不断表现出乐曲的情绪,优美而平稳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宁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闪烁的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以培养孩子的美感与爱心。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夜晚的意境,体会歌曲的情绪。

2、通过律动、创设情境等方法学唱歌曲,指导学生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3、根据歌曲的意境进行情景式的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

4、通过生活现象的比较,帮组学生理解音乐中音的高与低。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手势模唱《闪烁的小星》的旋律,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边唱边表演《闪烁的小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来创编情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见过漫天的小星星和月亮、云彩在一起的的美丽景象吗?你数过天上的小星星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个美好的夜晚。再引出聆听歌曲《闪烁的小星》。

二、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1、聆听歌曲。歌中都告诉我们什么景象?一起来听听《闪烁的小星》。

2、念歌词。好多好多的星星,挂满了天空,一闪一闪亮晶晶,就象千万小眼睛,多美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吗?同学们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节奏要准确,咬字清楚,要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① 跟着老师的琴声,用手势动作的视觉辅助,像唱歌词一样,边做手势边模唱唱名,巩固“do、re、mi、fa、sol、la”六个音的音准音高。

② 离开琴声的辅助,打手势清唱旋律。尤其旋律的下行,要轻声唱,多用听觉辨别是否唱准了每个音的高低。

③ 离开琴声做一人一句模唱的接龙游戏,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音准情况,并及时发现没有唱准的学生,用琴声导引准确音高。多用清唱,直接走到每个学生身边倾听,让学生模唱老师的音高。

4、歌曲的艺术处理。① 注意纠正不准确的咬字。② 歌声不可唱的太强,要有节拍的强弱感,唱的轻盈而又有弹性。③ 用手腕的动作来表演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眨眼的样子。(手腕的转动)④ 做一做内心读拍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⑤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每句的句尾轻击一下碰铃,突出夜的意境。⑥ 分小组自编动作演唱,给学生自信表演和相互评价的机会。

三、创编与活动。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伸出食指:高音向上指;低音向下指。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小星星很快乐、很调皮、也很聪明。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有很多很多的梦。让我们伴着小星星的音乐,朝着我们自己的梦努力吧!王老师祝愿你们每一个人的梦都能成功。时间过的真快呀,我们也该和这些小星星说再见了。就让我唱着《闪烁的小星》结束这节课吧。

第7课 巧巧手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2、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3、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

2、学会演唱《粉刷匠》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完整地聆听歌曲。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学会演唱《粉刷匠》。

1、完整的聆听歌曲范唱。这首歌唱出了那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心里默唱。

3、试着唱。

4、随录音唱歌词。如果你是粉刷匠,为妈妈做了一点事,受到妈妈的表扬,心情怎么样?

5、有感情的演唱。

6、用旧报纸装扮自己,试着编创动作。

四、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沙球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认识沙球。

1、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

3、指导学生练习。

4、为歌曲伴奏。

5、分小组练习

第三课时

1、学唱

2、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学习《理发师》

1、聆听歌曲范唱。思考: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

3、分角色进行表演。

三、用沙球为歌曲伴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铁匠波尔卡》。

2、认识串铃,学会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复习歌曲

三、学习串铃的演奏方法。

1、认识串铃。

2、学习串铃的演奏姿势

3、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4、为歌曲伴奏。

三、聆听《铁匠波尔卡》

1、初听,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着记住这一句的旋律

4、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总结

第8课时间的歌

《时间像小马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引导学生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2、通过学唱歌曲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并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

1、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

2、教唱歌曲,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与多声部合作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1、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动画画面以及相应状态下的音响效果)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师:请你再仔细看一遍刚才的画面,看看“小马车”在行进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刚才的马蹄声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这种慢慢的变化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这种逐渐变化的过程。2、介绍“渐强”,“渐弱”两种音乐记号。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想象的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了,真不错!在音乐中,有这样一个记号是用来表现声音慢慢地变强,这个记号叫“渐强记号”,渐“的意思就是慢慢地,表示声音慢慢地变弱的记号叫”渐弱记号“。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声音变化。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老师用两个音乐记号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你想试试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声音渐强,渐弱的变化吗? 请你选择一种简单的图形来画,画好以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讲评学生作品。师:出示节奏:2∕4 × ×× ∣××

×‖ 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生:练习 师:指挥学生以小组一组一组加入和退出的形式击拍出2∕4 × ×× ∣××

×‖ 的节奏来创造、体验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六个自然组为例:第一组从头到尾要击拍十一遍 2∕4 × ×× ∣××

×‖的节奏;第二组击拍十遍;第三组击拍九遍……)师:激励学生用打击乐器创造出渐强、渐弱的音响来为小马车”伴奏“。学生根据无声的动画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小马车的渐近、渐远的场面配上渐强、渐弱的音响。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节奏,提高学生多声部合作能力。教唱歌曲《时间象小马车》 1、听歌曲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2、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学生独立按节奏朗读歌词,为唱歌的节奏做铺垫。

4、学唱歌词。

5、引导学生用渐强、渐弱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如:齐唱;独唱;领唱、齐唱等。7、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此活动,要启发学生尽可能地使自己演奏的节奏与所使用的乐器的音响特点相符。并要注意演奏时加强多声部之间的合作能力。)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探究课后的感受与认识,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师:时间象小马车,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向前跑,小马车跑了,有再回来的时候,可是时间跑了,它还会回来吗?(启发学生认识时间的可贵。)

师:是啊,时间跑了,它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有一位大作家在文章中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时间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多媒体以逐行出现此段文字,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教益。)师:聪明的小朋友,面对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让我们共同来努力吧!在音乐声中教师领着学生离开音乐教室,下课。教学反思: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红眼睛绿眼睛》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重点难点: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四课 小雨沙沙教学目的: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课勇敢地鄂伦春[智育目标]: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简单知识。[素质发展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有感情的,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红灯停 绿灯行》,做到能在心里默唱歌曲。 教学目标:1 学唱歌曲《红灯停 绿灯行》。 2 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3 能在心里默......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3师:哪种乐器的声音最象小鞭子?(老师拿响板)4、师:同学们选的真好!可是小鞭子抽小毛驴多疼呀,还有别的方法让小毛驴听话吗?生;给它食物吃。5、师:你跟小主人想的一......

下载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