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第九册第五课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9课故乡教案”。
故乡 第九册第五课
(2008-11-03 19:22:28)转载 标签: 校园 分类:常规教案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5、故乡(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尝试跟随音乐哼唱歌词。
过程与方法: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了解乐曲的背景并背唱乐曲主题旋律。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并学唱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感受少年欢快的情绪。教学重点:感受三首曲子的情感并能尝试跟唱部分歌曲。教学难点:编创节奏。
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学
生
活
动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聆听 回答问题
仔细聆听(6)演唱歌曲。 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齐唱 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2、聆听《乡间的小路》。(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聆听 回答问题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
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3、聆听《思乡曲》。
仔细听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
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仔细聆听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仔细聆听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
——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
兴唱歌)。
三、组织下课
小组讨论
个人展示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5、故乡(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变奏,感受到歌曲中两声部的旋律。过程与方法:通过挥拍,初步感受变奏,感受“4”与“#4”。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听,结合前几节课的内容进行表演,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教学重点:感受到歌曲中的思念之情,有感情的表演。教学难点:了解变奏,感受到歌曲中两声部的旋律。
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
提出三个要求: 聆听 A、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回答问题B、有几个声部组成?
C、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指名说(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仔细聆听(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允(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齐唱 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
唱好。
学
生
活
动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
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
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
2、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
——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
指名说
兴唱歌)。
3、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指名唱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5、故乡(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歌曲中前倚音、前八分休止附等处的学习和处理。
过程与方法: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继续学习两声部,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组合作进行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示唱练习完成歌曲中的两声部学习,唱好歌曲。教学难点:歌曲中前倚音、前八分休止附等处的学习和处理。
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学
生
活
动
二、新课教学
1、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
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A、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小组学
B、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
小组练
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C、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D、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齐唱
E、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
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F、各组展示。
G、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2、创作活动。
指导演唱
小组展示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
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
3、变奏练习:创作活动。(1)不讲变奏的概念。(2)学习书上的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练习(4)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齐学
故乡——第九册第五课(音乐教案_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表演:故乡的小路如今家乡山连山 聆听:思乡曲 乡间的小路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
小学音乐《故乡的小路》教学案例课题:第九册教材第五课《故乡的小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课型:新授。 年级:五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聆听《乡间的小路》和演唱歌曲《......
第五课 教学内容:《飞呀飞》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轻巧的声音演唱《飞呀飞》。2、通过不同情绪的音乐,感受“飞”,表现“飞”,并对自然界、生活中的“飞”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
5.对韵歌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三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三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
[课题] 主题一 有趣的信息世界任务一感知丰富的信息现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链接”、“信息衰减”、“信息失真”、“信息羡余”、“信息不对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