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_小学三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2:36: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三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

(2010-09-06 14:49:38)转载 标签:

教育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1、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教学重点: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橡皮泥,水杯、盐、细铁丝。

2、学生准备:橡皮泥、铝箔、潜水艇、筷子、塑料管、泡沫板、生鸡蛋或土豆、硬币、针线。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记录卡、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门新课——科学,谁能说一说,你认为科学课上我们会做些什么?”(学习科学知识,观察,做可实验,进行科学考察等活动)

“对,科学课上我们就是要记性一些观察、实验,要亲身经历一个个的认识周围环境,认识周围事物的探究活动,在研究、认识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可不要小看这一个个的活动,今天我们人类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科学家在观察、实验、研究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谁知道一些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看图上的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页,你们看到了什么?”(生:一棵大树,叶子,枝条,茎„„)让学生把看到的记录在活动本上。

2、回忆曾经看到的树。

师:“你在大树前看到过什么?”(生说出记录)“想再去看一看吗?”

生在说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用记录的词语:嫩绿、绿叶、黄叶;大树、小树;绿皮、干皮等

3、观察一棵树。(1)讨论观察方案。

师:“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2)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大树前开始活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3)学生把看到的记录在活动本上。

4、比较三次的记录。带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师:“以前的看和这次的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再去看会知道得更多?”

小结: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通过观察使我们感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大树和其他生物之间、大树和它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三、课后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2、我的大树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2、会拓印树皮的图案;画出树叶的形状。

3、能搜集一些实物的标本。

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描述树。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树皮的拓印、几张大树的照片。

2、学生准备:白纸若干。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大家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观察的那棵树是什么样的?”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师:“请你用动作告诉别人你看到的树的树冠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学生进行交流。

2、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师:“你看到的树的树皮是什么样的?”(生说师板书:粗 细 干„)“你能拓下来给大家看一看吗?”

3、学生到教室外拓印树皮。(1)指导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

师:“除了拓树皮,还有其他描述大树的方法吗?”(2)画画树叶的形状。

(3)展示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实。

师小结: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师:“我们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学生到校园里寻找这课树。

三、课后研究。试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3、各种各样的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对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2、会描述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

3、能对树叶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描述树叶。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落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秋天来了,树叶开始从树上落下来,你见过落叶吗?我们的校园里有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各种各样的叶。”

二、学生自主学习。

1、校内捡落叶。

师:“请分小组捡落叶,用袋子装好,注意不要乱摘树叶,不要踩坏花草,不要爬树采集。”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2、小组交流、统计。

师:“你一共捡了几片落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让学生写好统计记录。

3、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师:“请同学们把数量最多的那种树叶全拿出来。” “这些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吗?”

“你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的叶?又根据什么,说另外的树叶不是同一种树的叶?”

4、小结:

三、课后研究。

到公园里捡一些树叶,统计一下共有几种树叶。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3、各种各样的叶

(二)教学准备:

1、捡回来的树叶。

2、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当你去公园里捡树叶的时候,你面对这些树叶有什么体验和感受?”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观察叶的颜色。

师:“如果有人问植物的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样回答?” “说一说你的树叶有哪些颜色?” “你能按颜色变化给树叶排列顺序吗?” “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板书:绿色、黄色„

2、观察叶的形状。

师:“叶子的颜色各不相同,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1)学生根据叶子的形状进行分类。(2)学生介绍自己的分类情况。

“说说你分的这几类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卵形、掌形、心形、披针形、扇形、针形、带形(3)画一画树叶常见的几种形状。

3、观察叶的大小。

师:“在你所有的这些叶子中,最大的是哪片?最小的是哪片?”(1)指导学生把两片树叶描画在方格纸上。(2)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3)量一量最长的叶与最短的叶的长度。

师小结:“除了用这些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叶的大小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描述叶的大小?”

三、课后研究。

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些树叶拼贴一幅图画。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4、一片完整的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数一数枝条上有几片叶,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叶的不同。

2、让学生在观察中寻找叶与枝条连接处的特点。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写。

教学准备:若干带有树叶的树忮,各种不同叶脉的树叶,各种不同叶缘的树叶,各种不同叶柄的树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观察植物的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你去仔细观察过一片完整的叶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观察一片完整的叶。师:“观察带有叶片的树枝,数一数枝条上有几片叶。” “寻找叶与枝条的连接处,看看有什么特点?” “通过比较知道怎样才算一片完整的叶?” 选取几片有代表性的树叶进行观察。讨论:叶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板书: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2、观察各种不同的叶片。

师:“我们知道了叶是由叶片和叶柄构成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叶片都长得一样呢?”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2)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3)让学生用这些名称说说树叶的不同点。

3、观察各种不同的叶柄。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许多不起眼的事物实际上包含着许多秘密,叶片就是这样,那么你观察过叶柄吗?”

(1)学生观察不同叶的叶柄。(2)交流观察结果。

4、叶的共同之处。

分组讨论:这些看起来各不相同的叶有什么共同之处? 汇报交流。

三、课后研究。

搜集不同叶脉、叶缘和叶柄的树叶。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4、一片完整的叶

(二)教学目的:

1、观察不同的叶脉、叶缘、叶尖、叶基,加深对叶片的了解。

2、能描述一片叶的特点。教学准备:

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树叶若干,白纸,颜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一棵大树,大家是不是还记得描述的方法?你会描述一片叶子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

1、描述一片叶的特点。

师:“树叶的种类非常多,我们也对许多叶进行了观察,用什么方法把你观察到的树叶描述给大家听比较好呢?”

(1)学生分组讨论:描述哪些内容? 怎样进行描述?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3)学生自由选择一片叶子练习描述,说给同组同学听。

(4)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到讲台对叶子进行描述,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描述的是哪片叶。

(5)教师任选一片树叶让学生试着进行描述。

2、拓印一片美丽的叶。师:“大自然是美的,树叶也是美的。树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的内容,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请你选择一片你认为最美的树叶。你想把美丽的树叶拓印下来吗?”(回忆以前拓印树皮的方法。)

(1)思考:拓印树叶用什么方法最好?(2)学生开始拓印树叶。

师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三、课后研究。

找一片美丽的叶,描述这片叶的特点,并把这片树叶拓印下来。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动物

课题:

1、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进行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教学准备:

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数、一个小花坛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① 研究动物的活动开始了。做个游戏性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②简要说说通常我们是怎样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

二、学生自主学习。

1、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师:① 九月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② 估计一下,或猜一猜,在那棵大家都熟悉的校园的树上(或花坛、草地等),老师观察到哪些小动物?猜猜会有多少种小动物?

(教师出示一棵数,让学生说出名称的展示写着名称的卡片。)③ 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栖息和活动着小动物的地方? ④ 我们估计:我大概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动物? 我们小组一共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 我们班一共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

2、指导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①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寻访活动计划的讨论。

·主要任务:了解这个季节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计划: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的分工,调查记录的选择或设计等。

②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的记录问题。·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

·同学和老师提出的其他问题,如:雌蚂蚁和雄蚂蚁,应记录为一种还是两种小动物?„

3、寻访活动的要求。①寻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 ·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从安全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须作哪些规定? ②关注和爱护小动物。·假如我是只小蚂蚁„„

·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的动物邻居。

·我们所观察的是一个生命体。和我们人一样,所有的生命体只有一个生命。③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④从学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开始。

三、课后研究。

在一周内交一份寻访小动物活动的调查记录。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动物

课题:

2、蜗牛(1)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身体。

2、让学生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描述他们的发现和进行一些猜测、推测。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① 观察蜗牛的准备。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② 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重点观察头部,观察蜗牛的眼睛、触角和嘴。

③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④ 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2、蜗牛壳的观察。

①观察蜗牛壳的讨论。观察过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②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 ·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③ 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④ 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3、蜗牛吃食物的观察。① 蜗牛怎样吃食物?。

·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吃黄瓜的蜗牛,观察蜗牛的齿舌。·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② 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③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

4、小组交流与小结。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说说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三、全课总结。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动物

课题:

3、蜗牛(2)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

2、让学生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教学重点:观察蜗牛身体的运动方式。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玻璃片,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爬行的部分。① 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② 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2、观察蜗牛的爬行。

·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3、蜗牛爬行的痕迹。

·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

4、蜗牛赛跑。

(1)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如: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方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方法。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 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方法。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方法。

(3)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圈。

5、小结

关于蜗牛的爬行,我们还能观察研究些什么?我们还能搞些什么活动?

三、全课总结。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动物

课题:

4、蜗牛和蝗虫 教学目的:

1、能掌握比较观察蝗虫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2、能描述蝗虫和蜗牛的异同。

教学重点:观察蝗虫和蜗牛的特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已经上两节课观察了蜗牛,那蝗虫和蜗牛相不相同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观察蝗虫。① 观察蝗虫。

观察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单眼与复眼)、触角、嘴(口器);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② 描述蝗虫的身体特点。

2、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

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比较蜗牛和蝗虫的不同点。

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3、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 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4、观察蝗虫的大小。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叫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5、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量出了数据也没多大用处。(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6、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师:知道这只鸟有多大吗?老师的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2)讨论:大象、长颈鹿、龟、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找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三、小结。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什么不同的观察方法。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动物

课题:

5、蚂蚁 教学目的:

1、能解决观察蚂蚁时碰到的问题。

2、会比较蚂蚁、蜗牛、蝗虫的身体特点。教学重点:掌握蚂蚁的身体特征。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盒子、小瓶盖或小木块,塔“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对蚂蚁都很感兴趣,那你有认真地观察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的?能画一只大蚂蚁吗?我们今天这继续观察蚂蚁。”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观察哪一只蚂蚁。

① 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

② 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2、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

(1)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2)用什么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蚂蚁不会乱爬?(3)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

3、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1)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2)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注意控制观察蚂蚁的呼吸,别吹走了蚂蚁。

4、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

(1)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5、试一试。

(1)看看瓶盖上的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2)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3)试一试。

(4)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如果把蚂蚁放在教室地面上,蚂蚁能找到回自己家吗?

6、送蚂蚁回家。师:“ 这些蚂蚁原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们送回什么地方吧。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们回家,让它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新的观察发现呢!”

三、小结。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动物

课题:

6、我的观察研究 教学目的:

1、能收集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记录。

2、会写一份观察研究记录。

教学重点:能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能解决自己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

二、学生交流。

1、报告会的内容顺序安排。① 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② 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③ 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2、把蚂蚁送回家。(1)跟踪蚂蚁中的发现。(2)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3)蚂蚁窝的观察描述。(4)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

3、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

4、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5、动物单元的小结。

师:“ 关于课外的交流和展示,关于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动物单元的学习告一段落,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还将继续下去。”

教学后记: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共17篇)由网友“停云霭霭”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希望大家喜欢!篇1: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会观察......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科学是„„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A.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

下载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