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课教案_法治教育课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2:25: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法治课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法治教育课教案”。

从小树立法治意识 远离违法犯罪

一、对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未成年人处于人生特殊时期,既是身体快速发育阶段,也是各种知识、社会阅历迅速增长阶段,增强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预防犯罪尤为重要。

我想先从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说起:对于这个案例可能存在我们周围,有同学也可能以为是小事,但真的是小事吗?请听案例:

2009年2月16日,17岁的陈某和16岁的小卢以及尚不满15岁的张某三人,因要办事身上没钱,于是来到**市某中学门口,打算在学生放学后,向该校学生借钱。等到放学后,三人立即向以前认识的学生借钱,谁知分文也未借到。在这种情况下,三人就决定实在借不到,就硬要。于是先由年纪较小的卢、张二人在校门口用言语威胁的手段,向两名学生分别要来人民币2元和1元。随后,因又听说有一个学生身上带着320元钱时,卢、张二人立即向其索借120元,被该生当场拒绝。于是卢、张二人将其带到学校附近一围墙处,连同陈某一起继续言语威胁。但是该生不同意借钱给他们。于是,三人便用暴力手段强迫该学生交出了120元。案发后,被抢学生立即报了案。随后,陈某退回了全部赃款,卢、张二人也在随后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明确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被告人陈某、卢某和张某三人案发时均已满十四周岁,其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鉴于三人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三人作出如下判决:陈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卢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张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上述三名被告人均系未成年人,三名被告人因为身上没钱临时起意抢劫之念,导致了因一念之差,而获徒刑的结果,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危害,而且也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危害。

同学们,你们现在大都十五六岁,正值青春年华,由于其生理及心理还都不成熟,再加上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造成犯罪。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由于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其他社会领域的制度,尚未完全确立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增加,因此,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防范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年龄低龄化

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以14-16岁少年犯罪更为突出,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另外,在校生犯罪有增多势头,有的学生逃学、辍(chuo)学、离家出走,流浪到社会后以盗窃、抢劫为生。

2、暴力犯罪突出

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未成年人年龄偏轻,模仿性较强,犯罪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仅凭一时冲动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纵火等暴力型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现在孩子的暴力倾向最简单的例证随处可见。比如说,过去几岁的孩子斗嘴时最爱说我打你,现在的口头禅变成了我杀了你!

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 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3、犯罪手段成人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类型从以前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盗窃、强奸等罪名扩展到运输毒品、绑架等以往多为成年人犯罪所触犯的罪名。而选择犯罪对象的成人化,如出租车司机、摩的司机、均成为未成年人犯罪对象。过去未成年人犯罪一般具有突发性、偶发性的特点,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大都有预谋,作案前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作案后及时毁灭罪证,破坏现场,扰乱警方视线。这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犯罪手段残忍,危害后果严重。比如:**县某初中五学生入室抢劫案。陈某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他曾因偷东西被人发现,告诉了陈某的父亲。陈某的父亲为此对陈某进行严历的看管,放学回家后就不让陈某上街闲逛。陈某在家里却迷上了电视警匪片。2000年间11月9日凌晨2点许,他模仿电视里的镜头,携带一把水果刀和一块蓝布,窜至市场里的食杂店,用蓝布蒙面,踢门入店,把正在熟睡的被害人揪起来,把水果刀架在被害人的脖子上,要被害人拿出钱来,陈某抢得人民币155元。第二天,陈某把抢劫的事告诉了同学刘某、陈某、朱某和林某,刘某等四人认为陈某的行为很刺激,也模仿陈某,在2000年12月6日凌晨1时许,用黑布蒙面,携带二把水果刀,窜入同一家食杂店内,抢走人民币920元及香烟等。后该五个人因犯入室抢劫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4、突发性

未成年人生理发育快,心理状态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冲动,一般地表现为犯罪前无预谋无策划,往往是没有怎么想,就行动起来了,感情一冲动,法律全不顾,常常是走到哪里,遇到什么突发事件,想干就干,说打就打,说杀就杀,把犯罪活动看成英雄行为。把人命当儿戏,不计后果,不顾影响。正是这种突发性的具体表现,有的同学看到寝室无人就顺手偷取钱物,有的为了打乒乓球争输赢,吵嘴打架,拿起球拍砸他人头部,不计后果,最终酿成大祸。比如:浙江省**市第四中学一名学生17岁的徐力放学回家,母亲吴凤仙开始不停唠叨他的学习成绩排名问题,总觉得母亲给自己压力太大的徐力于是操起一把铁榔头,将母亲杀害。好学生徐力杀母案一度震惊全国,最后他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

5、作案人员多为辍学者

未成年人易冲动且好动,一旦失学,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且很少归家,但他们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特别是当他们要挥霍摆阔、享受攀比时,他们就将目光盯在公私财物上。绝大部分犯罪分子都是没有读书的未成年人。比如:辍学未满18周岁的黄新锋、黄惠民和丁雄壮3名少年一起来到一家小餐馆,他们来的目的很明确:杀掉独自一人守店的店主姜某,抢光店里的钱。晚上10点,他们到小餐馆吃饭,一直吃到当晚12时许,趁店主姜某进里屋打扫卫生时,黄新锋3人突然站起来卡住其脖子,用拳头和板凳猛击她的头部和身体。最后她死了,3个少年在一个多礼拜后就被抓捕归案。借此机会呢,我要真切地提醒各位同学,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好好把握住现在。

四、我国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类型

原先主要表现为盗窃、抢劫、寻衅滋事、强奸、伤害、绑架等,而现在则向涉毒、涉枪、赌博、卖淫嫖娼、计算机犯罪等领域扩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仍以财产犯罪为主,这和一般未成年人没有固定的劳动收入、而又贪图生活享乐、任意挥霍有密切关系。多发的犯罪类型排列次序依次为抢劫、盗窃、强奸、伤害等,其中的抢劫、盗窃和抢夺等犯罪,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总数的80%左右。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从属型犯罪

未成年人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未成年人由于对奸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例如:17岁的骆某在与成年人李某所进行的盗窃活动中,一次又一次的充当放风的角色,事后未得任何赃物。但仍心甘情愿地去做,仅因为李某平时给他买两碗面条,在他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的话。为了这个简单的原因,骆某甚至两三个月不回家,李某吃住在一起,连续做案十余次。

2、团伙型犯罪

未成年人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成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随声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团伙犯罪(如:结伙抢劫、结伙偷盗等)。他们往往模仿武侠小说、武打影片中帮派活动的形式,结伙成帮、结帮成派,共同进行犯罪活动。比如,当初播放《水浒传》时,就有孩子模仿**好汉结拜兄弟四处打杀。不少孩子确实是将影视作品中的大侠、英雄作为自己的偶像,而这些大侠、英雄有时候更像是杀人机器。再如:徐某等四人合伙抢劫一案,除徐某外其余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先是由徐某提出去打某某,在打人过程中又由徐某提议发生了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三名学生被捕入狱后,很是后悔,认识到不该和徐某这样的人混在一起。

3、报复型犯罪

有些未成年人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在校生雷某在自己和同学遭到社会流氓殴打,并被抢走钱物,自己学校,派出所报告又未得到及时处理后,出于一种报复心理,去打别人,抢夺别人财物后,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前程。再例如17岁的卢某上学时被校保安殴打,虽然学校及时进行了处理,但卢某认为处理不当,辍学后,携带木棍,到校将校保安打伤。还有: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男,汉族,17岁,初中文化,江西省人。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在**后埔某网吧上网,因其盗用他人帐号上网被管理员发现而被赶出网吧,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纠集了两名身份不明的男青年到该网吧为其被赶出的网吧的事出气,到网吧后该三人将网吧管理员李某打成轻伤,将另一管理员黄某的手划伤,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检察机关经审查以寻衅滋事罪对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批准逮捕。

4、冲动型犯罪

未成年人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例如:17岁的杀人犯赵某,由于骑车与他相撞,在遭到殴打和辱骂后,失去理智,掏出随身所带的水果刀,连砍数刀,致人死亡。被判无期后,深感后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教育别人。再如:2002年9月21日,**县某校学生卓某因张某对其殴打,把被殴打的事告诉了同班同学姜某等人,要他们第二天晚上晚自习找张某算帐。次日晚自习第一节下课后,卓某带着姜某等人到张某的教室外挑衅,张某欲持水果刀冲到教室外与卓某等人殴打。第二节上课时,张某把有人要殴打他的事告诉了班主任,因班主任不知挑衅者的班级,仅要求张某晚自尽回家时结伴而行,未深入处理此事,亦未与学校保卫科联系。卓某等人则要求姜某等人在晚自习后到学校门口拦截张某。晚自习后,张某携带一刀水果刀走出校门,当卓某看到张某走出校门,即和姜某等人围住张某,对张某进行殴打,在殴打过程中,张某从口袋里拔出水果刀乱捅,姜某的左胸部被捅中,经抢救无效死亡。张某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5、无知型犯罪

这一类型的未成年人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抢劫犯胡某骑车与他人相撞,要求赔偿未得逞后,就强行抢走他人钱物,并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行为;再例如:抢劫犯李某认为找别人要点东西,不给打两拳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认为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找人要,又不是偷偷摸摸地去偷,怎能算犯罪。此外还有一部分未成年人由于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出于对性神秘的向往而走上犯罪道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家庭影响是失足的第一道坎

郭某自小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生活。自从父亲和另一名女子结婚后,便逐渐放松了对他的管教。他在某小学就读,却很少到学校上课,经常与一些在社会上流浪的孩子瞎混,并学着电影上的情节,自任这伙少年的老大,以致于后来发生的持刀抢劫案便是他主使。当晚参加持刀抢劫的13名少年,最小的才12岁,最大的也只有15岁。他们有的是缺少父母管教而经常逃学的在校学生,有的是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无人照管而流浪街头的失学少年。缺乏家庭的管教,使他们胡作非为。

被告人岳某,男,1993年10月20日出生,小学文化程度,自幼丧父,后其母改嫁。

2011年10月10日13时许,时年未满18岁的被告人岳某在**市城郊乡西街村委会门前,租用被害人郭某的出租车去**东岗村,并商定来回费用为100元。之后,被害人郭某驾车将岳某送至其在东岗镇东岗村的住处。岳某在家吃过晚饭,因无钱付车费,遂生歹意,趁被害人郭某不备之机,从立柜上拿起一把剪刀掖在腰间。当郭某驾车载被告人岳某返回**市区,行至河顺镇风门岭隧洞内不远时,岳某突然从腰间掏出剪刀,朝正在驾车的郭某的胸前猛刺一下,郭某停车与岳某搏斗。岳某伸手拉开副驾驶室车门准备逃窜,郭某见状也从副驾驶室出来,下车拽住岳某。岳某持剪刀朝郭某颈部、面部及身上猛刺数下。尔后,沿风门岭向北逃窜。被害人郭某险金沿公路追出数十米后,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或家教不当、过度溺爱都会导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等不正常心态而失足犯罪。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则为青少年团伙犯罪埋下隐患,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

2、不良环境是诱发暴力的榜样

2002年的一天中午,高一学生刘某又逃学准备去看录像,无意间看见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在一家电脑游戏厅痴迷地玩电脑游戏,刘某感到好奇,便进去看个究竟。哪知这一看竟让刘某如痴如醉,大叫好刺激&&就这样,刘某开始迷上了玩电脑游戏。很快,刘某就把父母给的零花钱输了个精光。为了不让父母察觉这些事,他不好再向家里要钱了。一番踌躇后,他决定学着录像片里那样去抢劫。他在地摊买来一把水果刀,到外面去转悠了好一阵子,始终没有找到下手的目标。这时,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学生走过来了。刘某上去用水果刀在她的眼皮底下晃了几下:不许动,否则,我的刀子就送你去见阎王爷。女学生被吓得连连点头。刘某没想到这么轻松就弄到了钱,感到十分得意。他跑到游戏厅几下子就把抢来的钱输光了。回到家里,刘某整个晚上都是提心吊胆,生怕有人找上门来。几天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下刘某的胆子更大了&&。一天晚上,刘某在一个小巷子蹲下来,假装拿着一本书翻看着。不一会儿,一位40岁左右穿得还很时髦的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过来了,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抓起那位妇女的挎包就想跑,哪知那位妇女的反应相当快,顺手就抓住了刘某的衣服领口,刘某拔出水果刀就朝那位妇女的腰部捅了过去&&。

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剂。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喜欢模仿,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健康的社会文化、书刊杂志、电子游戏等都强烈刺激着缺乏分辨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心、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纯洁的心灵。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那些故事中的人物被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视为崇拜的英雄偶像,竞相模仿,诱发青少年犯罪。不仅电子游戏,一些黄色书刊的毒害,暴力影视制品的影响,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效仿而犯罪,被电子游戏所诱惑的高一学生刘某就是此种现象的典型。

3、缺乏免疫力是悲剧的催化剂

吴某6岁丧父,兄弟3人被母亲从苦水中拉扯成人。因家里经济困难,从小母亲便把吴某寄养在亲戚家。吴某在学校时整天和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在一起,从不安心学习。6年级的时候,因和班里的同学打架,被老师责骂,他一气之下,纠集了一些爱打架的同学把这位老师打伤,结果被送到派出所关押教育,直到母亲凑了几百元罚款后,他才被放了出来。母亲见他无心上学,就把他交给了表兄看管。谁知表兄竟是一个瘾君子,带着吴某染上了毒瘾。由于两人吸毒,表哥的几十万卖地款很快便在他们烟雾缭绕中化为灰烬。没有了毒资,吴某与表哥开始骗,骗亲人、骗朋友,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都离他们而去,母亲整天以泪洗面。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他曾经5次下决心戒毒,但都由于承受不住每天内心像蚂蚁咬一样的折磨,又重新吸了起来。为了搞到毒品,他们实施抢劫,后来被民警抓获,这一年他才15岁。

一些学生缺乏善恶、真假、美丑、荣辱的鉴别能力,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影响缺乏免疫力,容易步入歧途。他们流落街头,寻找知己,结成消极性的非正式群体,久而久之,极易走上团伙违法犯罪的道路。

五、如何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1、做为青少年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青少年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广大青少年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要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青少年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青少年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2、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气氛。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是传播和学习科学文化、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和课堂。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的学习,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的素质如何,教育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以民主、平等、宽容取代专横、权威、独断,承担起为人父母的教养责任,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化解他们的忧虑,努力缩小代沟,以文明的谈吐举止、乐观的态度、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尊重孩子的人格,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

3、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加强法制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要加强法律、道德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把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纳入德育课。组织青少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做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统一。以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贴近青少年实际,讲求科学,把正确的是非观映入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积极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使正气成为健康心理的支柱。通过各种心理活动情景和模拟实际训练,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法治教育班队课教案

法治教育班队课教案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一、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

道德与法治课教案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教材分析《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讲述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列......

安全法治课教案 交通安全教案

第六课 交通安全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涉及安全,安全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大家的生命 财产。2、在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道路交通安全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法治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治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