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北师大版语文五下教案”。
第九单元复习内容
一、主题课文
1.围绕破除迷信本单元选取了哪些篇目?主要内容是什么? 2.《西门豹治邺》
(1)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这篇文章选自那篇著作。【史记.滑稽列传】
(3)列出课文的提纲:课文先写(查因——调查研究,找出症结)再写(惩恶——将计就计,破除迷信)最后写(治水——开渠引水,灌溉农田)
(4)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天地荒芜,人烟稀少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给河伯办喜事硬逼老百姓出钱;没钱的穷人家只好逃到外地去了;结果这里年年闹旱灾;了解到了整个程序。】
(5)哪些是人烟稀少的原因?【1.3;】哪些信息是自己打击的对象?【2】哪些信息启发了西门豹施计?【5】
(6)西门豹采用的计谋叫什么?【将计就计】什么意思?你还知道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谋?
(7)西门豹的计谋妙吗?秒在哪里?
【以姑娘不漂亮为借口,惩治巫婆保护女孩是目的;以巫婆还不回来催一催为借口,惩治官绅头子为目的;以官绅头子还不回来催一催为借口,惩治官绅、教育百姓为目的。】(8)这篇文章采用了()的写法?【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9)西门豹是怎样治邺的?你怎样评价他?结合课文说一说。【西门豹看到天地荒芜、人烟稀少,首先找来老大爷了解情况,他从老大爷那里了解到了原因后就将计就计想办法破除了迷信,随后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灌溉农田,使邺这个地方越来越富裕起来。】(10)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是了解邺的前提,也是治邺的前提。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在文中起到了打基础和做铺垫的作用,是治邺的关键环节。】
(11)理解词语:提心吊胆、眼睁睁,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3.《活见鬼》
(1)作者?【明朝:冯梦龙,选自《古今谭概》又名《古今笑史》室友笑话集。(2)同桌互相背诵。
(3)抽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4)两人为什么“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一笑二人狼狈的样子。笑和自己同行的不是鬼而是人,二笑自己的愚蠢行为都是自己疑神疑鬼惹的祸。】
(5)这个单元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天下并无鬼,不要无中生有,庸人自扰,自惊自吓的道理】
4.《鬼是一棵矮杉树》
(1)作者?选自哪篇文章?【《永远的哨兵》】(2)几次值夜哨?哪些重点写?提纲?
(3)找出文中中的插叙部分,说说作用是什么? 【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即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追叙是追忆过去,追忆往事,以帮助读者弄清事情的原因,或对情节进行追溯性的叙述。不仅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也深化了主题。
补叙是对情况和事件作某些补充,一般并不发生于原来的情节,仅仅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叙述的内容。】(4)全文的过渡句是哪一句?作用是什么?(5)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6)来头笑了,他笑什么? 5.《试胆量》
(1)作者及作品。【日本:黑柳彻子。选自《窗边的小姑娘》】(2)详写是哪部分什么事件?
(3)你怎样评价校长?结合课文说一说。
二、语文天地
1.读一读,想想还可以怎样表达下面这句话的意思。(1)自读。(2)抽说。
(3)同桌互相说,背诵。2.背诵名言警句。(1)齐背诵、(2)同桌互背。
三、巩固 1.默写名言。
2.默写可以怎样表达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四、习作
1.替西门豹写一份治邺的工作报告。2.用来头的语气描述值夜哨的经历。3.写自己试胆量的经历。【PPT指导学生写】 4.记叙“初显身手”的实验过程。
第十单元复习教案
一、主题课文
1.这个单元围绕主题选了哪些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2.《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1)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游记】(2)课题矛盾了吗?作用是什么?
(3)全文围绕那句话展开写的?哪两个词语是中心词?【奇人、奇书】什么叫“奇人”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这个意思?【卓尔不群】,卓尔不群的意思是什么?他有哪些地方卓尔不群?
(4)奇人体现在哪些方面?【志向奇、经历奇、精神奇】奇书体现在哪些方面?【亲子游历观察所写、科学价值、文学艺术价值、作者是奇人】
(5)写徐霞客的志向奇是哪个段?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作用是什么?【对比写法,突出了徐霞客的志向卓尔不群】
(6)在写徐霞客的经历奇的时候,作者举了哪两个事例?
【考察长江源流和探寻广西、湖南两个山洞的例子。】这两个例子除了说明徐霞客的经历奇,还在说明徐霞客具有什么精神?结合课文说一说。【锲而不舍的精神,当他路上遇见盗匪,当朋友离去时他依旧坚持了下来,进不去的洞他进去了,别人都不敢进行的洞他也进去了,都在说明他的锲而不舍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7)找出课文中介绍当时背景的文字,体会他们的作用。【这些文字突出了徐霞客的卓尔不群、雄心壮志以及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3.《少年旅行队》(1)文章体裁:散文诗
(2)作者?作品?【柯蓝:唐一正,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散文诗大师。《红旗呼啦啦飘》《迟开的玫瑰》《果园集》
(3)小标题的特点:语言简洁,含义隽永【一语双关】(4)说说每个小标题的表面含义及其另一层含义。
(5)这篇文章以(诗歌的语言)记述了少年旅行队丰富而愉快的生活,表达了当一个长久而重视的旅行者的(愿望)。
(6)仿写:我要去找——做朋友,它使我——。
(7)课文实写印发虚写,叙述与抒情相结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散文笔法、诗歌的语言)
4.《山阴道上》
(1)作者,作品【徐蔚南、选自《龙山梦痕》】
(2)全文围绕(清冷)展开,抒发对(自然、清新生活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3)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文章?【游记】
(4)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方位顺序——移步换景法】5-7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二、语文天地
1.读一读,想想还可以怎样表达下面这句话的意思。(1)抽人说。(2)同桌互背。
(3)说一说方法。【调换词语顺序和语句的顺序,变换句式,变化标点等】 2.名言
(1)简单说一说意思,可以结合课文谈一谈。(2)齐背诵。(3)同桌互背。3.《古诗二首》(1)诗人了解并拓展。
(2)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冬景》《饮湖上初晴后雨》(3)张继:唐朝诗人。
(4)了解诗歌意思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三、巩固 1.默写两首诗歌。2.默写名言
3.默写读一读,换个意思表达。
四、习作《游记》 1.审题:旅游的所见所闻。
2.顺序:定点观察——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上及下、由下及上、由左及右、由右及左。
移步换景法:从哪里走到哪里,再由哪里走到了哪里。3.抓住事物特点描写,字里行间要饱满情感。
第七单元《尊严》复习教案
一、主题《尊严》
1.尊严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2.这个单元共有几篇主题课文?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1)《囚歌》写叶挺将军在牢房里不屈服写下的诗歌。写出了叶挺坚定的信仰,宁死不屈,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2)《晏子使楚》写晏子出使出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机智地进行反击,最后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故事。体现出了晏子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凌然气节。
(3)《为了他的尊严》写了一个独臂乞丐到一个老妇人那里去乞讨,老妇人通过让独臂乞丐搬砖唤醒了乞丐的尊严,独臂乞丐最后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必须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要有尊严的活着。
(4)《嗟来之食》讲了大荒年间,一位饥饿的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最终饿死的故事。
3.关于尊严的名言有哪些?同桌互相背诵。
二、课文内容回顾 1.《囚歌》
(1)齐背诵诗歌。
(2)通过互相背诵,教师统计。
(3)囚歌的意思。【“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再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4)文中出现几次“自由”各是什么意思?诗人是怎样选择的?【第一个自由是指革命者叛变革命,投降、出卖战友,做他们的“走狗”的自由,这是一种没有做人尊严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叶挺所渴望的自由,指革命胜利了,人民获得解放,穷苦大众都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的自由。诗人渴望的是第二种自由,如果不能实现,诗人宁可被杀头,也不选择没有尊严的自由。】
(5)文中的“狗”是指?【用狗来比喻叛徒,表现出对叛徒极度的厌恶和痛恨。】(6)从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体会他们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紧锁——敞开。腐蚀革命战士的灵魂,消磨革命战士的意志,诱惑革命战士投降,写出了敌人丑恶的嘴脸。】(7)为人进出的门是指什么?【是指革命者参与革命的道路】
(8)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是指什么?【叛变革命、出卖朋友、当他们的走狗的路】表现了诗人对敌人极度的厌恶和痛恨。
(9)一个声音是指什么?【国民党反动派】
(10)“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换个意思怎么说?反问语气用感叹号作用是什么?【表现了叶挺将军宁死不屈的决心】
(11)面对敌人的威逼和利诱,也挺最终选择的是什么?【宁死不屈】(12)你怎么理解“得到永生”?【信仰不灭,理想不灭,精神不朽】(13)“那一天”指哪一天?【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14)“地下的烈火”是指什么?【革命的烈火,巨大的革命力量。】(15)“活棺材”指什么?【囚禁革命者的牢房,还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6)你还知道哪些像也挺一样誓死与国名党反动派斗争的人吗?【陈然——《自白书》;夏明翰——《就义诗》。
(17)叶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崇高的革命信仰的伟大战士】 2.《晏子使楚》
(1)谈谈对晏子的了解。【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敢于直谏。】
第七单元《尊严》复习教案
二、主题《尊严》
4.尊严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5.这个单元共有几篇主题课文?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囚歌》写叶挺将军在牢房里不屈服写下的诗歌。写出了叶挺坚定的信仰,宁死不屈,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6)《晏子使楚》写晏子出使出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机智地进行反击,最后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故事。体现出了晏子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凌然气节。
(7)《为了他的尊严》写了一个独臂乞丐到一个老妇人那里去乞讨,老妇人通过让独臂乞丐搬砖唤醒了乞丐的尊严,独臂乞丐最后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必须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要有尊严的活着。
(8)《嗟来之食》讲了大荒年间,一位饥饿的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最终饿死的故事。
6.关于尊严的名言有哪些?同桌互相背诵。
三、课文内容回顾 2.《囚歌》
(18)齐背诵诗歌。
(19)通过互相背诵,教师统计。
(20)囚歌的意思。【“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再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1)文中出现几次“自由”各是什么意思?诗人是怎样选择的?【第一个自由是指革命者叛变革命,投降、出卖战友,做他们的“走狗”的自由,这是一种没有做人尊严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叶挺所渴望的自由,指革命胜利了,人民获得解放,穷苦大众都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的自由。诗人渴望的是第二种自由,如果不能实现,诗人宁可被杀头,也不选择没有尊严的自由。】
(22)文中的“狗”是指?【用狗来比喻叛徒,表现出对叛徒极度的厌恶和痛恨。】(23)从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体会他们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紧锁——敞开。腐蚀革命战士的灵魂,消磨革命战士的意志,诱惑革命战士投降,写出了敌人丑恶的嘴脸。】(24)为人进出的门是指什么?【是指革命者参与革命的道路】
(25)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是指什么?【叛变革命、出卖朋友、当他们的走狗的路】表现了诗人对敌人极度的厌恶和痛恨。(26)一个声音是指什么?【国民党反动派】
(27)“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换个意思怎么说?反问语气用感叹号作用是什么?【表现了叶挺将军宁死不屈的决心】
(28)面对敌人的威逼和利诱,也挺最终选择的是什么?【宁死不屈】(29)你怎么理解“得到永生”?【信仰不灭,理想不灭,精神不朽】(30)“那一天”指哪一天?【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31)“地下的烈火”是指什么?【革命的烈火,巨大的革命力量。】(32)“活棺材”指什么?【囚禁革命者的牢房,还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33)你还知道哪些像也挺一样誓死与国名党反动派斗争的人吗?【陈然——《自白书》;夏明翰——《就义诗》。
(34)叶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崇高的革命信仰的伟大战士】 3.《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
(1)谈谈对晏子的了解。【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敢于直谏。】
(2)古代对“子”的称呼。举例【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子的尊称。】(3)出使的意思是什么?【奉命去国外办事。】
(4)楚王几次侮辱晏子?请用简洁的话语概括一下。【让钻狗洞;齐国无人;齐人盗贼。】(5)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如何反驳的。【访问狗国——钻狗洞;下等人倒下等国;水土不同。】沉着冷静,机智反击,不失礼节。
(6)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临阵不乱、不惧大国、不畏强暴、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博学多才。,强烈的爱国心,以国家利用为重】
(7)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不得不尊重晏子。不得不可以换成不能不,只能,只好吗?】
(8)结合课文,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侮辱是指是对让人格和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尊重指尊敬和重视,课文中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侮辱齐国,都被晏子巧妙第给予反击。“侮辱”和“尊重”显现了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有“想侮辱”到“不敢不尊重”,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勇敢,不仅维护了自己的人格,更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9)读星号二,对照译文读一读。3.《为了他的尊严》
(1)为了他的尊严是谁为了谁的尊严?
(2)对于女主人要求乞丐搬砖这件事,乞丐一开始是(生气)的,可是后来,乞丐却是(感激)的。为什么乞丐一开始那么生气?乞丐怔住了,他想(?),他用一样的眼光看着妇人,他想(?),尖突的喉结像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他想(?)终于,他俯下身子,用唯一的手搬起来。他一次只能搬一块,搬了几块后他想放弃,但是他又想(?)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这时他想(?)(3)文中几处采用对比?找一找,作用是什么?
(4)课文中的人靠什么获得了尊严?你觉得怎样才能获得尊严?
(5)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施舍,通过乞丐搬砖前后的心理变化,地位变化(是劳动获得了收获,而不是乞讨获得的)的叙述,最后他得到了做人的尊严。
(6)写“双手健全的乞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起到反衬作用,双手健全的乞丐带代表的是哪些能干活而不想干活宁可低三下四乞讨的丧失自尊的人,这雨那个找回自尊,获得成功的独臂乞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了文章的主旨。】(7)金钥匙:理解课文中人物的精神时,要深入思考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4.语文天地
(1)读一读,想想画线的句子还可以怎样说?
(2)读一读名言。同桌背诵。默写。【强调“健、淫、贱、尊”的写法。】(3)复习《竹石》 A齐背诵,同桌互相背诵。
B作者?【郑板桥,一生历尽磨难,但矢志不移,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C这是一首什么诗?【以物喻人】表达自己对世俗的蔑视,对高压的不屈,对尹厚的冷嘲,对磨难的抗争。】
D以物喻人的诗歌还有哪些?【《石灰吟》《马诗》】
三、作业: 1.听写本单元生字。
2.默写名言和读一读,默写《竹石》
第六单元《劳动》
一、主题《劳动》 1.谈谈你对劳动的理解。2.说说关于劳动的名言。
3.围绕主题选择了哪些课文?《古诗二首》、《幸福在哪里》、《劳动的开端》
4.《古诗二首》第一首描写的是什么场景?【壮观的秋夜冶炼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悯农》描写的是辛勤劳动的生活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5.《幸福在哪里》讲的是十年前,三个孩子都是牧童,他们合力把泉水弄干净了。十年后他们又相聚在这里,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他们各自找到了幸福。幸福就在于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6.《劳动的开端》讲的是作者童年时为生活所迫外出挑煤的苦难经历。写出了劳动的艰辛,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劳动是生存所必需的。
7.《崂山道士》是一篇短篇小说,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小说描写。它描写了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习穿墙术的故事。告诉人们,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失败可笑的下场。
二、课文回顾 1.《古诗二首》
(1)理解诗人:李白,字太白,好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浪漫主义诗人。写过的诗歌有《古朗月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 2.《幸福在哪里》
(1)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幸福就在于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2)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3)十年前后描写的泉井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衬托出泉水周围更美了,突出了三个孩子的劳动的价值。】
(4)三个孩子找到的幸福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幸福是有益于人来的劳动中。”(5)三个孩子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第一个孩子的幸福是当了一名医生,能为病人治病,让病人恢复健康,第二个孩子的幸福是做过多种工作,能给人们带来益处;第三个孩子的幸福是当了农民,用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养活了许多人。第一个孩子通过读书和勤奋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医生;第二个孩子不拒绝任何工作,做了很多对人们有益的工作;第耽搁孩子默默第耕种天地,收获粮食养活很多人。】
(6)课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十年前后的变化,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通过十年前后变化的对比,说明了“幸福就在于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3.《劳动的开端》
(1)开端是什么意思?【开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2)找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体会作用。
(3)读读“我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4)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体会。
(5)课文中说“原来桌子被人抽掉”,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什么?
三、语文天地
1.读一读。抽说、同桌互相说。2.名言。同桌互相背诵。
四、作业
1.默写《读一读,想想还可以怎样表达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名言》
第五单元《心愿》复习
一、主题 1.心愿 2.主题课文。
3.《凡卡》主要描写了来到城里当学徒,保守摧残的九岁的凡卡想回到乡下,爷爷身边,而无法实现的故事。通过凡卡的悲惨遭遇,深刻第反映了在契科夫生活的沙俄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课文内容以“写信”为线索
4.《种子的梦》通过写种子的梦,表达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追求未来美好愿望。借种子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积极奉献的精神。5.《对岸》用儿童的眼光写“我”特别想到河的对岸去,表达了自己特别想实现的愿望。
二、课文回顾 1.《凡卡》
(1)作者契诃夫,俄国著名作家。代表小说有《装在套子里的人》《跳来跳去的女人》(2)文中写凡卡叹了几次气?【三次。因为太伤心了A前三段告诉我们凡卡的生活环境,孤儿没有爹娘,有一个爷爷,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活,写信也提心吊胆地写。B只有9岁,背井离乡,再陌生人生中间独立谋生。C挨打,受冻,吃不饱,受欺负,不得休息。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背诵课文,在背诵中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
五年级四班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古诗词:《牧童》 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
五(1)复习计划及教案(2016-2017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石桃菁一、指导思想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
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及教案2011.6.19一、指导思想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课 题:归类复习、按单元复习相结合。教学目标: 通过归类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册教学内容,能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