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会计学原理与案例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一 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指已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反映和监督,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货币 价值管理
二 会计的基本职能
1.会计核算
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基本特点:1 主要从价值量反映经济活动状况
货币量度(主要)、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辅助)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经济反映
事中、事后核算的同时,分析预测未来
1.会计监督
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基本特点:1 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辅相承的三 会计目标 指会计工作的终极目的。即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核算的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满足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需要、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
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 会计对象
任何一个单位要进行经济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如货币资金、原材料、设备、厂房等。同样,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这些物资资料总是有一定的来源的,也会有一定的去向。因此,会计的对象是以价值量反映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过程。
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于债权人——形成企业的债务 一是来自于投资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二 会计要素资产
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有企业拥有或者可以控制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实物资产与非实物资产。
特征:(1)能带来经济利益(2)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3)拥有或者可以控制
(4)能以货币计量
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符合流动资产定义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会流出企业。
包括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 特征:(1)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2)会导致经济利益会流出企业
(3)能以货币计量
流动负债是指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是指不符合流动负债定义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所有者权益
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特征:(1)仅对净资产享有所有权是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2)金额的确认、计量依赖于资产与负债
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的权益+所有者权益收入
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特征:(1)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形成的经济利益是实实在在的(3)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5费用
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出。
特征:(1)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2)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出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后的余额。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三 会计恒等式的恒等性
例见 P11——P13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一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所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
会计主体与经济法人不是一个概念
1.持续经营
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能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
时间范围的界定
1.会计期间
是指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为首尾相连、间隔相等的会计期间。
一般以公历时间划分
1.货币计量
是指以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活动,即会计记录必须以货币计量。
我国的会计核算规定在我国境内的企业一般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以外币业务为主的企业,也可以以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二 会计核算的行为规范
1.总体性要求的原则 1 谨慎性原则(稳健性原则)P16 2 有用性原则 P17 3 权责发生制原则 P17 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都是本期的收入;属于本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付,都是本期的费用;凡不是属于本期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都不是本期的收入,不属于本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付,都不是本期的费用;
举例说明
相对应的还有一种收付实现制
举例说明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P17 真实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
(三)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P17—P18 1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都属于资本性支出实际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
费用和与之相关的收入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经济性质上的因果关系时间上的一致关系
(四)例外原则P18 1 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第四节 会计方法
一 会计核算
二 会计分析
三 会计考核
四 会计预测
五 会计决策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
名词解释1、会计报表:对日常账簿核算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而编制的,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用来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报告文件。2、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按照......
1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方法。2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
会计学原理课件一、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核算技能,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涉及会计有关的......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就是要求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注重交易的实质,而不管其采用何种形式。2.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在处理不确定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