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四《苏轼词两首》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必修4苏轼词两首”。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
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安徽省无为牛埠中学
授课教师:黄小三
职称:中学二级
授课年级、学科:高一 语文
课题:《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④《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无为牛埠中学
黄小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品位作者深沉的情感。3.感受苏轼的旷达豪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比较阅读,认识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感受两种词风的不同魅力。【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词风的魅力。
【教学难点】
解读“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领会苏轼旷达的胸襟。【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设想】
先诵读全词,感知内容;再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领略豪壮宏伟的景象,扣住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最后比较阅读,体会豪放与婉约的不同词风,进而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柳永的《雨霖铃》,词中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孤独。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雨霖铃》风格迥然不同的词作,这就是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出示投影(词作),教师范背。2.学生齐读。(板书课题)
三、鉴赏分析
1.由题材类别引出鉴赏思路。
由题目“赤壁怀古”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词,通常怀古词的写法,都是作者因眼前的景物,进而联想到相关的历史人事,从而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感慨。
(出示投影)观眼前之景 思历史人事 抒一己之怀
2.欣赏“观眼前之景”部分
(1)速读上阕,讨论:上阕是不是写了眼前之景?眼前之景有什么特点?找出最能反映眼前之景特点的句子并加以鉴赏。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明确:
上阕的确写了眼前之景,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词中的一个短语加以概括:江山如画。最能反映眼前景物特点的句子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几句中的动词非常具有表现力。“穿”写出了山崖高耸入云的态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雪浪的汹涌,形象真切。
这几句中形容词用得也很好,“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惊”写巨浪声势。教师小结:同学们很好地把握了上阕写景的句子,在上阕中,作者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境。
(出示投影)
乱石穿空
江山如画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讨论探究。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惊涛拍岸”一句,在黄庭坚抄录的版本里,写成了“惊涛裂岸”,请问是用“拍”好还是用“裂”好?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有以下观点:
“裂”显得更有气势,更具表现力。
“拍”有拟人色彩,好像江水也富有感情,在拍打着江岸。“拍”使得画面活泼,具有动态美。
“裂”与“惊”更能相配,是“惊涛”就应“裂岸”。“拍”有美感,而“裂”只能给人有恐怖感。…….……
教师小结:同学们有的从词语的表现力,有的从修辞,有的从上下文关系,有的从美学方面,多角度地探讨了“拍”与“裂”的不同。你们思考的每一个角度都是对的,都值得肯定。既然两种版本都能流传到今天,本身就说明了它们各有千秋。
②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地震引发海啸,掀起了巨浪。这能不能用“惊涛拍岸”来形容?
讨论明确:海啸引发巨浪,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是人类的灾难,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因此不能用“惊涛拍岸”来形容。
(学生还可能提出其他问题。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应合理地加以引导,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诵读这几句写景的句子,要求读出壮美之势。3.欣赏“思历史人事”部分
(1)下阕有没有对历史人事的联想?上阕哪一句话将眼前之景与历史人事串联起来? 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一时”指的是三国时期,“一时多少豪杰”,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个豪杰?(让学生一人回答一个)(3)三国豪杰层出不穷。那么,苏轼想到的又是谁?(明确:周瑜)讨论:作者苏轼联想到周瑜的哪些事情?分别写出了周瑜的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明确后,出示投影)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年轻有为
三国周郎
羽扇纶巾
儒雅潇洒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4)齐读描写周瑜的部分,要求读出韵味。
诵读指导:“遥想”一句,应读出穿越时空之感,“羽扇纶巾”一句,要读出周瑜的儒雅之势,“樯橹灰飞烟灭”一句,要突出周瑜指挥若定的英雄气概。
4.欣赏“抒一己之怀”部分
(1)思考:三国那么多英雄,苏轼为什么只想到周瑜,而不是其他人,比如曹操,刘备,诸葛亮?
(学生思考、讨论后,出示有关写作背景的投影)
教师小结:看看人家想想咱。作者想到周瑜实际上是将自己与周瑜进行比较,以周瑜的建功立业来衬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下面我们就来多方面地比较一下,体会作者的失意之情。(出示二者比较的投影)(2)齐读抒怀部分,看看苏轼是不是仅仅抒发了失意之情? ①找出表现苏轼失意情怀的词句。(学生讨论后,出示投影)人生如梦
多情、笑
一尊还酹江月
②讨论:除了失意之外,还有没有表现苏轼其他的什么情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又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以下观点供教师参考:
观点一:我觉得作者的意思是,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算得了什么呢,在这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看到这千古不变的江月,不禁感慨月之永恒、生之短暂,然后他就把自己杯中的酒敬给这亘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的人生态度有些消极,充满了怅惘和伤感。
观点二:我不认为作者是消极的。虽然在充满了怅惘和伤感,但他并没有想到隐退或表现及时行乐的情绪。诗人只是以“人生如梦”自慰,但并甘于消极。他遥想公瑾当年,感叹壮志难酬,正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精神。
观点三:我觉得这正表现了他旷达的胸襟。在《水调歌头》里,他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既然月亮都有阴晴圆缺,那么人的悲欢离合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
教师小结: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算得了什么。在这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来敬给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够迅速地从怅惘失意中解脱出来,表现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5.集体诵读全词,完成背诵。
四、比较阅读,巩固提高(投影,学生讨论)
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的不同风格。
五、总结
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写景
壮美
思人
风流
抒怀
旷达
语文必修苏轼词两首四知识点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定**》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苏轼词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 情感,体会诗词的意......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二、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
苏轼词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2,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3,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