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哲学第七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
参赛教案:
教案背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二框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剖析生活实例;并能够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设计方案,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同时,学会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佳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设计思路: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实例之中,引导学生在实例中分析提炼观点,通过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觉悟。
二、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并播放29届奥运会各团体图片
这首歌大家很熟悉,北京欢迎你,中国欢迎你!,听到这首歌、看到片头的图片你会想到什么?想到北京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每个冠军的成绩背后都包含着每个团队无数人的努力,这从哲学角度来说就体现了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今天我们共同探究这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师:那么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
师:现在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奥运会的精彩瞬间(视频:,女子体操团体决赛)并从中体会的含义。
1、播放:女子体操队队员图片及团体图片
2、历届奥运女子体操团体冲金回顾(参课件)你能不能分析一下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静态上、动态上的含义 引导学生举例,那么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播放视频片断《体操队员的选拔与替换》
2、设置问题:江钰源、邓琳琳能自由选择是否进入国家队吗?是否能自主决定参加或者不参加哪个项目的比赛?这共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整体和部分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处于主导的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整体发挥着统率的作用而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设置问题:体操队是由队员、教练、队医等组成,但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单独获得团体冠军,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说明,回答
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你还能不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归纳小结:整体和部分的区别表现在:含义、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设置问题:
1、体操队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也不能够夺得团体冠军,这又说明了什么?
2、任何一个队员离开了这个团队就不能够参与团体比赛了,就不可能获得奖牌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说明、回答
小结:二者相互依存,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部分一旦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3、播放视频片断29届奥运会体育代表队报告--杨威《团队成就了我》
4、设置问题:是什么原因使杨威一步步走向成功?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明原因、教师归纳总结:
体现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整个男团为杨威的个人成长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影响着部分,杨威个人的出色表现也为男团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部分制约着整体,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除了以上两种联系,二者还存在相互转化的情形,比如说男子体操队在什么情况下是部分,什么情况下是整体呢,谁能把这个空填上(体操队——男子体操队(部分、整体)——杨威)
以上我们分析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谁能用我们身边的成语、俗语或者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设置分析说明题:生活中的成语、俗语所体现的哲理(参课件)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简评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展示区别、联系。
我们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去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理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方法论呢? 刚才在扬威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让我在男团和全能上做出割舍,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团体,(因为男团这枚金牌承载了我们体操人太多太多的付出和努力。)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分析回答: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这几年,教练组,一直在后面使劲推着我们前进,就那么一脚一脚把我揣上了冠军的领奖台,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成绩的取得都是男团的功劳,可以忽视扬威的作用呢?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学生分析回答:不是,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下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把表格填写完整并按照表格的内容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在在教材中明确下来。(参课件)
第二部分
系统优化的方法
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作为一对古老的范畴在哲学上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为现代系统论的新概念,又叫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二者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所以下面给大家一些时间按照提纲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点,认真看体会其中的方法,一会老师会让大家设计方案,检验你的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自主看书,列出提纲:
1、系统的含义
2、系统的基本特征
3、要求
检验自学成果:
设置活动
1、游戏《同舟共济》规则:每组可选2-3人
1、每人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支撑小棒,其它四指不可碰到棒子。
2、食指必须平伸,不可勾到棒子。
3、食指不能离开棒子,一离开就得重来。
4、小组成员齐力将棒子从胸前往下移至地面
每组会有一位裁判,监督有无违反规则者,最后以先移至地面者获胜.并找获胜的同学谈谈取胜的原因,是如何进行安排的?设置活动2:设计方案:如何合理安排烧水沏茶?
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开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5分钟。洗茶壶要用1分钟,洗茶杯要用1分钟,拿茶叶要用2分钟。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些工作要20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茶了?
学生分析,设计方案
以上两个方案设计给我们什么启示,他们是如何安排与考虑的呢(系统优化的角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学生归纳、分析,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着眼于整体性原则、遵循有序性原则、注重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教师引导:
以上要求中整体和部分哪个有所强调,哪个没强调呢,这就是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至于系统论中讲的层次性、有序性原则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没有。所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以上我们谈到的优化趋向在现实生活中未必都能做到,比如就有个这样的故事(展示图片)
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归纳,分析:原因在于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内耗了,出现了1+1+1=0即 ‹3的效应。结构要素互不合作,处于无序状态。
设置活动3:设计方案:为三个和尚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比比谁的方案最有创意!
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方案,教师简单评价。教师总结: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很有创意,无论哪种方案,同学们都考虑了从整体着眼,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案关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也设计了一些方案,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设计的:(参课件)
好,我们今天教材的知识就学到这,谁能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归纳一下
学生自主归纳体系:一对关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一个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含义、基本特征、要求:实践上和认识上)
教师归纳总结,升华
最后我想说这样一句话: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我希望我们每个同学能成为锁链中最坚固的一环,用自身的力量去为集体、为国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课后作业】按系统优化原则,请为班级出谋划策,如何提高本班的整体水平?
三、教学反思
此课通过多媒体课件集声、像、形于一体,学生学习兴趣高,从学生身边实例入手,层层深入,使抽象的哲学原理变得直观;同时,通过小游戏的设置,学生参与性高,从趣味活动中体味原理,学生理解起来较容易。多媒体课件充实了课堂内容,加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也将空洞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教学效果明显,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教学目标: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异同点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3、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三个原则......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2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战国时,燕国太子丹为了让荆轲去刺杀秦王,百般讨好荆轲,特意宴请他。宴会上,太子丹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单位: 作者:刘玉先 来源:本站原创录入:蓝贝编审:lanbei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1日 点击数: 1475次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联系的观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体与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高二政治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