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心理健康教案教案”。
建立自信
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激发、活动体验,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一种力量叫自信。在认识、悦纳自己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问题讨论
你认为人能用脚弹钢琴吗?
教师将刘伟的事例通过画面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的震撼。是什么力量才使得刘伟能做到比常人更优秀? 二:游戏活动:谁能拥有它?
教师出示吸引学生的小礼物,激发学生展现自己的欲望。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精致的小礼物,喜欢的同学请举手(教师数一下人数)。(2)非常喜欢并想得到它的同学请站起来。(教师再数一下人数。)
(3)想要得到的同学就要敢于挑战哦,等一下要进行一场小竞赛,坚持想要的同学请你立刻双手翘起大拇指高举过头!
(4)请这些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自我展示,在规定时间里尽量地展现自己并证明自己的决心,时间为每人一分钟。(5)给有勇气展示的同学发礼物。并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信是敢于面对和勇于尝试,自信是拥有坚持到底不言放弃的信念。
情绪万花筒
教学目标
对情绪有基本认识,提高学生个人对情绪的洞察力。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绪脸谱
收集各种不同表情的人像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你猜他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他会出现这样的表情?”“你猜他遇到了什么事情?”请用简单的字眼及已有的经验,来分享不同的心情感受。
教师总结:图片中人物的态度变化是因为外界因素引起的,高兴可能是听到了有趣的笑话,惊恐可能是看到了恐怖的情境,伤心可能是听到了什么噩耗,惊讶可能是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这一连贯的情绪变化透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事物的态度。情绪就像一扇内心的窗口,通过窗口看到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内心活动。
二:情绪万花筒
你知道自己经常的情绪状况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自己的情绪蛋糕。
想一想,最近一周我的情绪状况如何,出现过多少种情绪,并分别估计一下,每种情绪约占一周中的多少时间,算出他的百分比,然后按照百分比“切”出一个情绪蛋糕,并给你的情绪蛋糕上色,如心情好的时候可以用明亮的颜色,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用灰暗的颜色。
情绪的潘多拉
教学目标
学习通过改变认知来消除不良情绪。认识不良情绪对生活、学习的危害,懂得消极情绪是可以缓解和转变的; 一: 导入——变脸 视频播放:川剧变脸 向学生出示表情图片,请学生演示这个表情,并思考这个表情表达了什么情绪?——愁眉苦脸、不开心。最近什么事情让你有了这样的情绪?对自己有哪些影响? 思考如何将这张愁眉苦脸的脸变成一张开心的脸? 教师将表情反转成笑脸。
最近什么事情让你有了这样的情绪?
请学生概括出以上两种情绪的区别,教师板书。
师总结:我们偏向于正向的感受,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情绪,我们称之为积极情绪;相对应的,我们把偏向于负面的感受归为消极情绪,它们不仅仅会给自己带来困扰,而且同时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不愉快。
三、心情晴雨表
请学生记录一周生活中的心情,填写心情晴雨表。
心情晴雨表记录了我们上一周生活中的心情气象,持续的消极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拥有更多积极情绪,有调控自己情绪本领的人才能生活得更舒心。
回忆最近一段时间,哪件事情是最为让你烦恼的,写在一张空白的纸条上。
我是谁
教学目标
通过对记忆中重大事件的回顾,找到个人乐观或悲观的原因,并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信念,达到提升自我评价的目的。
一:假如生命可以这样表示
卡片上有一个代表生命历程的坐标图。从左到右的横线表示“时间”,也可理解成年龄;纵坐标表示你的情绪或感受。原点意思是“生命开始之处”。
二:记忆中的那些事儿
请回忆自己生命中或生活中那些发生过的、让你无法忘怀的重大事情,数量不限。但一定要是在你目前的生命历程中对于你而言很重要的事情。
三:当时心情
以该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和你当时的感受,在坐标图上相应的位置标出点。每个点的含义就是在某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让你感觉到或痛苦或幸福的事。
学习=橡皮筋?
一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活动目的: 1.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2.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3.维持、增强或制止、减弱学习行为。
一、展示木板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橡皮筋拉长吗? 其实只要用力就可以把橡皮筋拉长。而力因方向和大小有所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栗。像这样(演示),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拉,也可以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来改变橡皮筋的长短。
二、讲故事并讨论
故事一-------《60分万岁》:冬冬很讨厌学习,觉得学习很无聊,每次考试都是在60到70分左右。他上课总是走神,不能专心听讲 故事二一一《一定要考第一》:丽丽学习很勤奋,每天晚上都学习到一点多,假她总是希望自己的学习比别人好,并总以考第一为目标。
讨论:冬冬和丽丽对待学习有什么不同,分别有哪些表现?(冬冬-------厌倦情绪、容易分心、懒惰;丽丽一一过于勤奋、争强好胜、情绪紧主,容易自责。)
时间分割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扮演时钟,训练反应能力和协调性。2.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活动1.个人扮时钟:
请若干位同学自愿上台,发给每人长、短小棍一副,长棍代表分针,短棍代表时
针。听主持人的口令扮演出时钟上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如: 6点、8点、3点20分、11点05分等; 活动2.小组扮时钟:
请同学自愿组成三人组,主持人分别发给每人一根小棍子,最长的代表秒针、次 长的代表分针、最短的代表时针。听主持人的口令,三人一起组合表示一个时间; 活动4.画时间管理图:
发给每个人一张印有圆形图案的白纸,请大家想一想,假如这个圆表示一周的时 间,你打算怎样进行管理?如何合理分配? 请各位画出“时间管理饼图”,活动 5.讨论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你打算如何合理地安排并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四、活动点评
事半功倍的学习策略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策略及其运用的重要性。
一、记忆大擂台--------看谁记得快
(一)看谁急得快
分别呈现材料一、二、三,每份材料识记1分钟。
材料
一、《蒲公英的遗产»:秋/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了一把远飞的伞。
材料
二、《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材料
三、56 91 42 35 46 57 79 31 82 66 41 73 59 45(二)比比看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出两名记得最快的组员比赛记忆速度和质量。(三)小结
不同的记亿材料对记忆结果的影响不同。
学习有法可依,尊重记忆规律,找到适合的记忆方法,学习就事半功倍。未来的文言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二、学中寻宝一一探讨科学的学习策略
(二〉学习策略之一---------计划和优化学习过程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之四---------科学用脑和心理调节的策略(五)小结
完善的学习环节、高效的记忆方法和正确的考试心态,才是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
三、亡羊补牢一一考试焦虑的积极应对
四、总结
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借鉴别人的同时更要确定适合自己的方法。考试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焦虑的焦虑。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放松才能跳得高。平常心对待,才能有出色甚至超常的发挥。
集思广益
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树立求助意识,借助他人的智慧解决自己难题。2.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乐意帮助别人解决难题。活动1.分组
全班分成4-6人的小组若干;活动3.感谢
请向为自己提供可行又有效的方法的同学表示你的感谢。走过去,握手并说“谢谢你”(或者用你自己的方式表达)。注意事项
1、问题的署名。
2、鼓励大家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解决方法。
3、为了调节气氛,主持人可请同学们在自己收到的(或小组其他成员收到的)方法中评选以下奖项:
如何调节考试焦虑
活动目的: 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焦虑,掌握一定的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
一、导入
教师:从小学到现在,大家参加过大大小小的考试不下一百次,说到考试,你会联想到什么词? 学生自由联想。教师把学生想到的词写在黑板上,并按性质分成积极和消极两类。教师:大家的联想力都很丰富,在大家想到的这些词里,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二、自主探索(一)什么是考试焦虑
教师:要调节考试焦虑,我们还得先认识一下什么是考试焦虑。(二)考试焦虑产生的根源
考试焦虑是一种对考试恐惧的恐惧,对考试担忧的担忧,更多的时候它是人们对想像中的“灾难”后果的一种惧怕。(ppt)
(三)考试焦虑与考试结果的关系
教师:考试焦虑并不一定会带来消极的考试结果,所以有考试焦虑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中等程度的考试焦虑最有利于发挥,考试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取得良好配试结果。
三、活动践行(一)自我暗示法
暗示也可以在克服考试焦虑上发挥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考试前3-5天,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如“我有信心考出水平”。(二)放松训练
有一种对克服考试焦虑非常有用的方法,那就是放松训练。在考试前的一个月,坚持每天做一次,每次大约10分钟,会有很好的效果。
学会感恩,让爱同行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真诚、伟大、深厚、无私。
2、让学生感悟亲情,理解亲情,帮助父母,让家庭生活因感恩而美好。
一、导入:
1、听背景音乐《天亮了》,讲述《天亮了》背后的故事,让同学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韩红和天亮了的故事: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父母爱孩子伟大、无私的爱,营造一种爱的氛围,让学生在感恩的气氛中成长感受。
二、观看图片谈感受
1、幻灯片:观看一张激活人性的图片《母爱比天高》 找同学谈谈自已的感受,说一说你和母亲之间让人感动的事。
2、关注学生成长特点,具有天真的童心和爱心,欣赏动物界里伟大母爱的瞬间(一组图片)。
三、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说完感动的事之后,找学生谈一谈同学和家长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教师有感情地读一篇毕淑敏的文章《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四、学会感恩,对爱说感谢
欣赏歌曲,品味歌词:以一首最真挚最能表达情感的歌曲即题目《真的爱你》结束本次心理活动课。
1、由同学向父母表达爱,可以用打电话的方式,可以用笔记录下来自己的心理活动。
2、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记录下来。
亲子沟通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故事导入 听故事“谷物和珍珠” 你和父母有哪些争执和分歧?
我们和父母最常有的分歧和争执是什么?
教师引导: “代沟”不影响两代人的相互接纳,我们不必去改变父母的价值观,只要接纳多元价值观即可。
三、盲人与拐杖((4)全班分享:父母也是人,父母长辈不应是我们的假想敌,而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如果和父母长辈发生矛盾,首先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逆反心理在作祟,并尝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5)请几位与父母沟通良好的同学交流自己平时与父母沟通的经验。
四、沟通技巧
1、主动交流
2、创造机会
3、认真倾听
4、主动道歉
5、善于体谅
6、控制情绪
7、承担责任
8、讨论问题,达成协议
中学生健康的异性交往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健康的异性交往,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1、小组讨论:
(1)你希望跟异性同学交往吗?你认为异性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往活动是否正常?为什么?
(2)异性同学交往对个性心理的发展有何意义?
三 老师小结。
补充活动:交流讨论
1、对交往过密的学生,你希望家长和老师怎样看待和处理?
2、你是如何处理异性朋友之间的一些误会和烦恼的?
正确对待老师的误解
活动目的:
1、面对老师的误解,学会采取恰当的态度,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2、面对老师的误解,学会以恰当的方式对待老师的误解,化误解为理解
一、导入
同学们,什么是误解?误解就是理解不正确。那为何会出现误解呢?出现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利用这次活动时间来讨论一下吧。
3、其他同学是否也有过被误解的经历呢?有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的?
4、教师小结: 误解时难免的,被人误解时,要冷静处理,也要站在老师的角度再想一想。
三、总结
我们看过了小品,也交流了各自的感受,同学们也学会了正确对待和处理来自老师的误解。如果误解我们的是父母、家人、同学或者邻居,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课后想一想,以后我们可以继续讨论。s
“啄木鸟”行动
活动目的:
1、通过分析造成输赢的原因,激发学生“再做一次,会做得更好”的主动性。
2、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1、分组:全班分成4组,每组12人,推荐产生一名组长。
2、每人领取吸管一根,在组长带领下,练习5分钟
3、每个人把吸管衔在嘴里,把双手放在背后,扮成“啄木鸟”,口衔吸管传递“虫子”,(用3跟橡皮筋替代)
4、每组12人,分为6人对6人,相距10米左右(可根据教室的实际长度确定距离)迎面接力传递,只能在吸管间传递,不能用手,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活动感言
请学生讨论,然后跟大家分享在活动中的感受。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培养了大家的合作精神,让同学们明白了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做得更好;也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镇定,冷静地去思考,不做无头的苍蝇,而是要善于分析,圆满地完成任务。
言语有温度——人际交往中语言的魔力【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让学生体会到言语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活动察觉冰冷的言语容易伤害他人,感受温暖的言语带来的积极影......
1、克服嫉妒课时目的: 1.让学生认识、了解"嫉妒"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危害,从而正确地审视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2.帮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培养学生宽容豁达的心态,使学生......
接纳别人教学目的:1、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接纳别人,养成合群的性格特征。2、帮助学生理解接纳别人,养成逐步学会发现、肯定和欣赏他人的各种优点。 教学活动设计:一、热身活动:大......
7、换我心,为你心时间:(第十七)周星期( 五 ) 12月25日 【活动目标】1.认识与老师的交往中需要沟通 2.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活动设计】 活动过程导入: 师生问好师:同学们今天看起来......
人际碰碰车 活动理念: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和促进剂。同学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初中生交友的烦恼和困惑大多来自同学之间的交往,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