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青岛版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依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
难点: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情境图和收集到的实物材料,给学生创设一个提出问题的情景。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猜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猜测
2,验证:运用工具测量或运用材料证明
3,总结出克、千克、吨
(三)抽象概括,小结所学
(四)类化练习,拓展创新 教学方法和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动物趣闻”这一素材,由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引出对质量问题的探究,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有关动物体重的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蜂鸟、蓝鲸等动物质量的大小感到好奇和兴奋,主动提出“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2,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初步认识。
质量观念的形成必须靠丰富的感性经验支撑。教学时,要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通过估、掂、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体验。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质量是1克、1千克的物体,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物体轻重的理解。
3,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物品的质量,巩固和深化对克、千克、吨的认识,同事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盘秤、砝码、各种包装物品、二分硬币、花生米、黄豆、一些小物品调查和收集动物质量方面的材料 单元实践活动:
称称自己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体重 课时划分:共5课时
①,克的认识
------1课时
②,千克的认识
------1课时
③,吨的认识
------1课时
④,自主练习
------1课时
⑤,你学会了吗?------1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动物趣闻----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学教材上册第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算物品质量的意识。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运用数学。
5,使学生顿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教学重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克 教学准备:
1,教师用一课件、盘秤、天平、砝码、一袋大包装的洗衣房 2,学生用2分硬币、收集小食品的包装袋、其他一些小物品调查和收集有关动物质量方面的资料。
预习要求:根据课本情境图中的信息查找资料,调查有关动物质量方面的问题。
展示、交流课前调查的有关动物质量方面的资料,说一说动物质量方面的趣闻。
如果学生没有收集到情境图中的几种动物的信息,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在课件中出示出来。
预习检查:采取活动课集中检查和课间分散检查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激趣
师:瞧!大家收集到了这么多的信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3,学生自主阅读课件中情境图的信息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几条信息都用到了克或者千克等单位,从而产生疑问:克是怎么样的一个单位?一克有多重......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谈话引入:是啊!一克到底有多重呢?根据前边几条信息,你能不能估计一下?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估计结果:
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重?可能比一块口香糖还要轻,也许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重......3,思考: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让我们一起来称一称,验证一下。
4,小组合作:从提前准备好的学具袋中拿出花生米、口香糖、乒乓球以及一枚二分硬币,分别用天平称一称、得出结论。
教师巡视,在各组中进行指导,如天平的使用,规范的操作等。三,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1,谈话引入:每个小组都认真进行了称量,都得出了自己小组的结论,下面,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验证的结果?
2,小组代表交流称量结果:一枚2分硬币重1克。3,感受1克有多重?
让学生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4,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有的同学会发出感慨,1克原来这么轻呀?
四,抽象概括,小组所学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在表示一些较轻的物品质量时,常用“克”来做单位,“克”还可以用g来代表。
板书:较轻物品、克、g。
思考: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克(g)? 学生自主交流:在很多物品的包装袋上,同时拿出桌面上的虾条、牛肉干、牙膏、食盐等,先掂一掂,估一估然后看见包装袋上的标示验证。
五,限时作业: 842g-358g=()
842g+358g=()
1000g+230g=()
一块糖重15()
1角的硬币重3()
七,总结:本节课你们都有那些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第二课时
课题:动物趣闻----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学教材上册第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感受1千克有多重。会称整千克物品的质量。
3,培养初步的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教学准备:课件、食盐两袋、天平、一些食品包装袋、桔子、饮料、花生等
预习要求:回家找出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掂一掂一千克质量的重量 检查预习时,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哪些物品用千克做单位,千克与克的关系是什么?
预习检查:采取自习集中检查和课间分散检查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克,我们已经认识了,关于克你都了解哪些呢? 师:对于千克,你都了解哪些呢?
师:大家收集的资料中,有没有关于千克的?谁能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出示情境图,让大家自己提出问题。估计大家可能提出下面一些问题:
1,1千克有多重? 2,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 3,哪些物品用千克表示质量? 二,指导探究,建立模型
1,师:1千克到底有多重?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家认识一下千克?估计大部分学生会说:1千克就是1000克那么重。
2,师:为什么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3,小组内讨论,整合意见。4,全班交流。估计学生会这么推理:
以前学过米和千米,1千米=1000米,所以1千克=1000克,或者1千克前边有千,所以是1克的1000倍。
5,师:同学们说的真好,1千克的确比1克重的多,能有1000个1克那么重,所以我们在表示一些较重物品的质量时,常会用“千克”,“千克”还可以用“kg”表示。
板书:较重物品、千克、kg 6,感受1千克有多重
小组内有食盐,让孩子看商标标示,有多重?(500g)思考,几袋这样的食盐的质量是1千克呢?
让学生把两袋食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7,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的质量,可以交流一下感受。8,称一称1千克重的物品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称一称桌上的物品 师:称完后称出1千克来
师:要称比较重的物品,需要其他秤。9,出示课件: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秤。10,小组内称量物品,辅导学生用小组中的秤来称一下物品 11,学生小组合作 12,小组展示汇报交流 各小组到前台展示称量结果 三,交流概括,总结所学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千克,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用体重秤称一下自己的体重,爸爸妈妈的体重,并记录下来。
五,限时作业:小明体重35()
冰激凌重120()
1kg-320g=()g
163千克+587千克=()千克
六,总结:这节课自己表现怎么样呢?
第三课时
课题:动物趣闻----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学教材上册第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吨。
2,通过称一称,背一背等活动,感受1吨油多重。3,掌握吨和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
4,培养初步的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要求:收集部分生活中用到吨的实例。检查预习时让孩子说出都了解哪些?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了吨?
检查时间:采取自习集中检查和课间分散检查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探究:
吨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我们在计算大宗物品或货物时常用到。
师:刚才我们对“吨”有了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吨是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大家先来估计一下!
1,可能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测,对学生的猜测暂不作正误判断,暂保留后面解决!
2,根据学生猜测的情况,教师向学生介绍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3,推算感受1吨有多重?
1头牛500千克,两头牛重多少千克?重多少吨? 1袋大米100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 4,活动感受1吨有多重?
师: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体重了吗?告诉你的同桌,然后你们两个人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他的体重。
师:计算一下多少个你同桌的体重大约是1吨呢? 二,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1,通过情境图,说明蓝鲸的体重。2,生活实例: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或者多少物品的质量是1吨吗? 学生举例,进一步认识吨。3,我问你答
3吨=()千克
2000千克=()吨()吨=5000千克
7千克=()克 三,限时作业
1吨+2000千克=()千克 5吨-4900千克=()克 8千克+()千克=1吨
鲸鱼体重34(),每小时游30()。袋鼠体重30(),每小时跑50()。四,总结概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吨的那些知识?
第四课时
课题: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学教材上册第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表象
2,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提高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第五题,单位换算。讲解时强调带单位的计算首先要把单位化统一。
2,第6题,(1)找出图中的信息(2)尝试解决,交流
4吨=4000千克
600*4=2400(千克)
2400千克〈4000千克
答:能一次运完
讲解时强调要加单位,最后要写“答”。
3,第7题,你还知道那些知识 4,第9题,直接写得数
5,第10题,在()里填上=,〉或〈
带字母的要弄清字母所表示的单位。6,第11题,找出图中信息(1)生独立完成(2)先说一说怎么买?
方案一:买2元/千克的大米,买5千克
方案二:先买1元/千克的1千克,再买2元/千克的4千克 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3)提出问题,解决 二,课外调查
12题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记下来。三,实践活动
第13题,猜体重
先估计对方体重,根据对方提示进一步猜测,想一想怎么能更快猜中。四,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课题: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学教材上册第1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我学会了吗?”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和回顾,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
包装食品,蔬菜,水果,弹簧秤。教学过程:
一,“我学会了吗?” 1,你喜欢去超市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一看,里面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2,观看情景图:
图上都有什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1)读出袋装食品的质量。
(2)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约1千克?(6)
多少个西红柿越重1千克?(5)
1个西瓜约重多少千克?(5)
一棵白菜约重多少千克?(2)(3)学生用弹簧秤称量,得出结论
3,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200个呢? 千克和吨有什么关系?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丰收园
通过本单元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三,总结:
新学期第一单元大家收获了那么多知识,希望再接再励,争取更多的收获。
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青岛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小学 王化聚一、本单元教材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教案设计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2011-08-28 23:07:08| 分类: 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亿以内的数,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1课题 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信息窗解读:这幅图呈现的是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变花的情景。图中的......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