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上册”。
5、山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教法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指导看图: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4、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què()kěn dìng()nài xīn()cāi xiǎng()fù jìn()qǔ chū()tǎng xià()wén sī bú dòng()
2、比一比,再组词
察 尽 付 朱
查 尺 附 殊
六、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猜字游戏。
2、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
二、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学生自由读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
(1)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
(2)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
(3)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三、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一动不动---()肯定---()开心---()
2、填空
锋利的()泪汪汪的()
四、总结课堂,拓展仿写。
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
2、拓展仿写。
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五、布作业。
板书设计:
6、蜗牛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教法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七、本节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2.听写字词。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四、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本节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
7、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教法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两则寓言,初步了解内容。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说说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4.师生研究难写字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七、本节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狐假虎威,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
5.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 8 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 “你敢吃我?”
“ 昂首挺胸、摇头摆尾、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3.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4.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四、拓展:
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鹬蚌相争》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二、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一)第一自然段
1、齐读,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问:鹬看见了蚌,会怎样说?交流。又这样做? 蚌呢?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读一遍。
3、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二)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三)第四自然段
1、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课堂作业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小练笔
六、作业:将寓言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8* 好伙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独立阅读,了解“好伙伴”的表现,抓住重点,体会动物的可爱
3、体会乌鸦与猎狗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重点难点
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教法学法:
教局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教学过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感情朗读。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思考与讨论:
①乌鸦是怎样成了马哈多和猎狗的好伙伴的? ②为什么说它们是好伙伴?
③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四、拓展:
1、想象故事结尾,课后交流。
2、讲一讲看到的或听到的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说绕口令的练习继续学说普通话;通过补充完整句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知道因果关系句子间的联系,掌握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发展学生语言。
2、继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按要求积累词语的能力。
3、通过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通过介绍动物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说过绕口令吗?你会说哪个?说给大家听一听。二.练习说绕口令:
1.小黑板出示绕口令
(一):
2.自由练读,圈出难说的字。指出难读字:平、盆。
3.点击分别出示音节进行分析:“平”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4.指名读、比赛读,看谁读得快,读得清楚。
5.出示绕口令
(二),方法同上,注意“拉”“那”“两”“辆”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6.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说绕口令有什么好处?(纠正普通话、区分易混声母和韵母)
7.拓展: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去收集和练习说绕口令。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小黑板出示两个句子:
因为————,所以我今天没到公园去玩。
因为————,所以————。
自由读句子,思考: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因为”和“所以”是什么关系?
2.思考横线上缺少的是哪部分?填写缺少的部分。
3.指名读填好的语句,评议对错。
4.引导学生拓展练习:你还会说这样的语句吗?试一试。
四.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蜂》。自由读。
2.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读准字音。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落实背诵。
五.我的采集本:
1.出示题目中的成语,自由练读。
2.观察思考:词语中都有什么共同的字?圈出表示动物名字的字。熟读词语。
3.出示缺少动物名字的词语,指名填空读词。
4.拓展积累:你还知道那些带有动物名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阅读平台。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喜欢观察吗?对于身边的事物你感兴趣吗?你有记录观察到的事物的习惯吗?读一读语文天地中的观察日记吧!
二.阅读观察日记:
1.自由读,认识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2.整体感知:日记中写的是小作者观察什么的事?
3.指名读短文:继续整体感受:你觉得写日记的小朋友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引导思考:小作者都观察到了什么?读一读、画一画。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读边画的好习惯。]
5.出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读中理解小蚂蚁把比它大得多的米渣儿般回家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按事情发生发展经过进行写作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教案5、山雀第一课时月 日 星期 第 节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
5 灰雀学习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内容:本单元课文安排了写景的文章。有《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这组课文都是描绘祖国的自然风......
5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