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_二泉映月第一课时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8 08:13: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二泉映月第一课时”。

二泉映月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二泉映月,齐读。正音:映。2.二泉映月,是我们无锡惠山的一处名胜,也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二胡曲。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它的作者是谁?对阿炳,大家有些什么了解?

(阿炳的原名是华彦钧;阿炳是一位民间艺术家;阿炳的爸爸是一个道士,他只能称他父亲叫师父;阿炳是一个盲人,而且他的身世很悲惨;他的母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阿炳二十一岁开始患眼疾,到三十四岁双目完全失明;阿炳一生创作了许多曲子……)视情况演示课件:

A.学生了解阿炳:大家对阿炳真是太了解了,老师也准备了一段关于他的介绍,看来已经没有必要再让大家读了。

B.学生不太了解:看来大家对阿炳还不太了解,老师这有一段关于他的介绍,读一读。

3.阿炳生活在动荡的年代,身世坎坷,是个苦难的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民间音乐家。今天我们课文里介绍的这首《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

4.我想问一问,同学们准备用什么来听?(心)好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不仅用耳朵,更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一听这首《二泉映月》!

5.播放《二泉映月》

二.交流感受,整体把握。

1.师生交流:这悠扬婉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苦难、凄凉、坎坷、抗争、怀念……)适时板书

2.同学们,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我们听到了……。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阿炳。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我们先来看这篇课文里一些词语。(出示词语灯片,每行三个词,共五行)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2.指导:(1)请一位同学读,提示应该竖着读。(2)点拨理解:这些词语中,有不理解的吗?

(3)理解了,我们就能把这些词语的味道读出来!第一组,如银似水的月光,多美啊,谁来读?

(4)第二组是讲阿炳坎坷的身世,谁来读?

(5)第三组是讲《二泉映月》的曲子的,谁来读?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曲子是富有变化的,谁再来读?

3.读得真不错!如果我们能像读这些词语一样,用心地读课文,也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那样,你会感到,朗读是一种享受!(指导分小节读好课文)

四.初步理解,感受坎坷。

1.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几次写到阿炳去二泉?(两次)这两次去二泉,中间隔了十来年的时间。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二泉还是那个二泉,但这十多年时间,该有多少的变化?

2.轻声读课文的2和4自然段,然后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阿炳两次去二泉,有着哪些不同?

(陪的人不同;小阿炳变成了大阿炳;眼睛瞎了;上次他没从泉水中听出什么,这次他听到了各种声音……)

3.当年,师父和小阿炳说,等他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但是,十多年后,他在二泉边听到了什么呢?(齐读)

4.这些声音美妙吗?是师父说错了吗?你能不能从课文中中找到答案? 5.这一切,和阿炳的坎坷经历有关,你能告诉大家,对阿炳而言,坎坷的经历包含了哪些具体的内容。

(1)双目失明。

①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我们无法体会盲人的痛苦,但我们可以知道,双目失明的阿炳是再也看不见了,他看不见什么?(二泉,月亮,惠山……)

②师:(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所以听着听着,渐渐地,渐渐地

③生接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师父离世。

①知道他和师父的关系吗?师父的去世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②想到失去亲人的伤痛,听着二泉的流水声,渐渐地,渐渐地

③生接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3)卖艺度日。

①见到过卖艺的情景吗?给大家说说!

②你能想像到,在七八十年前的旧社会里,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盲艺人,在卖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辛酸和不易?

③播放《二泉映月》的旋律,学生展开想象,然后交流。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在街头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

师描述: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④十多年来,阿炳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冷暖,他坐在二泉边,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

⑤生接读: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6.感受阿炳的不屈。

(1)为什么呀,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你从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

(2)生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指导读好!

(3)点拨:正因为如此,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

7、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五.悬疑留白,再次欣赏。

1.“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

2.他深沉的叹息,有人倾听吗?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

3.师:(情感激越的)没有!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一个充满音乐天赋的阿炳,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再次欣赏)

六.总结教学,布置作业。

1.在这凄凉优美的琴声中,我们再次想起阿炳坎坷的一生,感受到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把自己的苦难,化作了传世名曲。这首曲子还有怎样的丰富内涵,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感受。

2.作业:

(1)摘抄课文中描写月亮、月光的词语。

(2)展开想象,描写一个阿炳卖艺度日的场景。(3)背诵第四自然段。板书:

苦难 二泉映月

坎坷经历

凄凉 热爱音乐

①师父离世

悲伤

②双目失明 呐喊 向往光明 ③卖艺度日 ……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4年卢集小学校内公开课教学设计《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卢集小学张继梅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226600)袁亚琴【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材版本:苏教版第十册第10课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听,耳朵的洗礼;悟,心灵的净化——《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案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

下载《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