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教案_诗经采薇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8 04:58: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诗经·采薇》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岁亦莫止 莫,同“暮”。古今字,莫得古字形象日在草丛中。这里指年底。不遑启居 遑,空闲。

靡室靡家 靡,无,不。否定词。启,跪,通“跽”。靡使归聘 聘,问候。

忧心孔疚 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来 来,回家。

彼尔维何 彼,那。尔,通“”。花盛开的样子。维棠之华 华,同“花”。其古字形象花冠之形。彼路斯何 路,同“辂”,大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四牡业业 牡,雄性。牝,雌性。这里指公马。业业,高大的样子。一月三捷 三,虚数词,指多次。捷,胜利。

象弭鱼服 弭,一种弓,两端用骨角装饰。服,盛箭的袋子。

狁孔棘 棘,通“急”。

雨雪霏霏 雨,下。四声别义,破读。

三、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薇》(教师点拨重点字词之后,学生自行默读、翻译诗文,了解作品主旨,并给文章分层。)2.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1—3):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二层(4—5):直接写战争。

第三层(6):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四、理解课文 第一层:

1.从第一章开始,主人公已经奔赴战场了,为什么要去打仗呢?

明确:外族入侵,需要服兵役。

2.抵抗外族入侵,保家卫国,本是一件光荣的事,那么主人公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明确:一方面,战士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一方面,对外族入侵的仇恨。“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3.第二、三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诗文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写军旅生活之劳苦。

“载饥载渴”,吃不饱。“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战事繁忙,很难知道家中的音信。“我行不来”,怕自己不能生还,再见不到亲人。基于以上几点,就更让人想家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4.一起看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意义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前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①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②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第二层

1.从四、五章来看,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2.这两章诗文中都提到了那些事物?突出了什么?

明确: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军队装备精良。3.文中多次写战马的情态,如“业业”、“骙骙”、“翼翼”,有什么作用?

明确:兵强马壮,突出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军威赫赫。同时也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4.“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又写出了什么?

明确:战事紧急,战事频繁。将士们劳累奔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5.与前文那句话照应?

明确: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6.诗文是怎样描写战争的?

明确: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7.你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战事的残酷。

第三层

1.最后一章写战士归来,我们是否读到了应有的那份喜悦?

明确:没有。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诗文并没有写战士胜利后回家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确:①反衬: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

③“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岁月蹉跎之感。④大雪交加,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加之饥渴难当,情境更加悲凉。⑤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五、小结

通观全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诗文讲述了一位战士为抵御外敌,连年征战与疆场,经受饥饿、疲惫,以及死亡的恐惧,最后终于胜利回家的故事,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

诗经·采薇(教案)

采 薇一、教材分析《诗经·采薇》是高教版高中语文基础模块(上)《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篇。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实......

《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采薇《采薇》教案一、《诗经》知识1、关于《诗经》的成书:采诗说: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献诗说:周代公卿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删诗说:《论语......

《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

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采薇》教案......

下载《诗经·采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经·采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