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歌四首教案_教案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8 04:31: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边塞诗歌四首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古代诗歌四首”。

边塞诗歌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这四首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结合四首诗的创作背景,了解诗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品味欣赏诗中佳句,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教学重点:

1.熟读,背诵四首古诗。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品味欣赏诗中的佳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各诗作者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等唱和,名动一时。《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王昌龄自岭南北归,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亳州郡时,为刺史所杀。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的确抓住了王维的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其诗风格雄浑,意想新奇,色彩瑰丽,尤以边塞诗名世,与高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有《岑嘉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

三、学习诗歌内容

(一)朗读四首诗。1.听读。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2.学生试读。

要求注意“仞,羌,侯骑,燕然,掣,裘,衾”等字的正确读音。3.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二)理解诗歌内容

1.解题。(见课本的课下注释,略。)2.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凉州词》前两句写关外之景,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的怀乡之情。《从军行》前两句写边塞景象,勾画出一幅辽阔的边地风光图。后两句抒发将士们乐观坚定的豪迈之情。《使至塞上》首联写奉命出使,征途遥远。颔联写出塞的行程。颈联写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观。尾联运用典故表明唐军声威远震塞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十句描绘边塞风雪的奇异风光和奇寒景象,后几句写饯别,送行情景,抒发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3.再读诗歌,讨论归纳诗歌主旨。

《凉州词》侧重以苍凉悲壮的笔调抒发戍边战士的怀乡之情。《从军行》侧重表现将士们乐观坚定的豪迈之情。《使至塞上》抒发了诗人不辞长途奔波奉命出使边塞的豪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通过描绘边塞的奇特风光,抒发深厚的离别,惆怅之情。

(三)品味欣赏诗歌中佳句

1.教师出示《凉州词》中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教师讲解对名句的品味:“怨杨柳”不是怨那些杨柳,应理解为用杨柳曲的调子表怨。在“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凉州,响起苍凉哀怨的笛声,吹的是思乡的杨柳曲。厌烦,生自高度的怨恨。怨到什么程度?怨到要说“何须怨”的程度: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无论怎样怨都无济于事,绝望了!现在作出个判断:玉门关外的凉州没有春风。你吹什么折杨柳?这里连春风都来不到,哪里有杨柳让你去折啊?但更要紧的是:没有春风的关外,一切生命都只好在摧残中挣扎。人,也一样!

2.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尝试分析一下名句:(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点拨:可以抓住重点词语品析,或者表述自己对整个语句的感悟。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明确:

(1)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2)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另外,落日本来给人的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3)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3.学生朗读诗歌,体会佳句的妙处。

四、写作特点

王之涣的《凉州词》时间和空间都有大跨度,掌握这跨度就不难体会作品的情思。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

《从军行(其四)》首句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次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第三句写战斗的紧张激烈,语言概括而形象鲜明如见。末句代战士们立誓,正面地讴歌他们的忠勇。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战士们的誓词分量才显得更重。

《使至塞上》中“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里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

五、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初盛唐时期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盛唐时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广泛。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遍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乡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俗风情,民族交往等几个方面,其中,前者为主要题材。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奇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4.题材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边塞诗的代表作有: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翰《凉州词》等。让学生依据这些材料体会边塞诗的特点。)

六、小结

这四首边塞诗写景雄奇壮丽,风格雄壮豪迈,表现了唐边塞诗的特点,是唐边塞诗中的精品。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做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凉州词》 写关外之景,抒发戍边将士的怀乡之情。悲中有壮、悲而感慨。

《从军行》 描绘辽阔的边地风光,抒发乐观坚定的豪迈之情。

《使至塞上》景色雄浑,意境开阔,融情于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 奇异瑰丽 设置背景 渲染气氛

送别 依依别情

学案

学习要点:

背诵默写四首诗;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意思;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重点难点:

背诵诗歌,并学会根据语境的需要默写某句诗。

品味欣赏描写塞外风光的诗句。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万仞()羌笛()侯骑()燕然()狐裘()锦衾薄()瀚海()阑干()辕门()风掣红旗()

2、解释下列诗中加点的字。

(1)羌笛何须怨杨柳:(2)大漠孤烟直:(3)萧关逢候骑:(4)一片孤城万仞山:

(5)黄海长云暗雪山:(6)黄沙百战穿金甲:(7)胡天八月即飞雪:(8)将军角弓不得控:(9)都护铁衣冷难着:(10)瀚海阑干百丈冰:(11)愁云惨淡万里凝:(12)风掣红旗冻不翻:

3、根据下列提示默写。

(1)《凉州词 》中描写凉州一带苍茫辽阔的荒凉景象的诗句是(2)《从军行(其四)》中歌颂将士身经百战,金甲磨穿,但包裹壮志丝毫不减的诗句是。(3)《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诗句是。(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气概?

3、填空。

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

(1)一个“大”字写出了。

(2)一个 字,写出沙漠中景物的单调,因为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

(3)一个 字,写出烽烟升腾的荒漠中所显示的劲拔坚毅之美。(4)一个“长”字,写出了。

(5)一个“圆”字,既写出了,又写出了诗人观赏落日感觉到的亲切温暖和苍茫。

4、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解释词语。

铁衣: 锦衾

(2)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译成现代汉语。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7)得让此下面是一段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的赏析,请你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三、课外阅读。

(一)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长征:(2)但:(3)教:(4)胡马: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着笔,把眼前边塞战争的失利与秦汉时期跟匈奴斗争的胜利联系起来,反应力戍边将士的什么心情?

3、“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

(二)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凉州词(乙)从军行

王翰 王昌龄

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 诗。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乙诗。

2、这两首诗都是多角度地描写场面,请说出其中的两点。

(三)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1、思念是无形的,诗人却把它说成是圆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中秋的月亮是最圆的,有人把它比作“银盘”,你把它比作什么?

3、诗人说中秋的月亮“是最亮最圆的”,两个“最”字隐含了什么意思?

4、诗人在这首诗中除了表达中秋节对亲人的思念之外,还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案提示:

一、1、ren qiang ji yan qiu qin han lan yuan che2、(1)何必(2)远处独起的浓烟(3)骑马的侦察兵(4)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5)连绵不断的乌云。(6)磨穿。(7)就。(8)引,拉。(9)穿。(10)纵横交错的样子。(11)凝结。(12)牵,拉动。

3、(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二、1、描写了凉州一带苍茫辽阔的荒凉景象。

2、表现了戍边将士身经百战,金甲磨穿,但报国壮志丝毫不减的气概。

3、(1)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2)“孤”“孤烟”(3)“直”(4)横贯沙漠的黄河浩浩荡荡,无边无际。(5)落日的形状。

4、(1)铁甲编成的战衣;织锦的被子。(2)比喻;忽然像一夜吹来春风,千树万树像梨花盛开一样。(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4)送别。(5)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6)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7)参考答案: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红旗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三、(一)

1、(1)远征。(2)只。(3)使,让。(4)胡人的骑兵。

2、长期戍边不得回归的抱怨心情。

3、希望有李广那样的飞将军来抵御外敌,安定边疆。

(二)1、边塞;昂扬悲壮(意气昂扬);沉郁悲愁(情结沉郁)

2、要点:声音,动态,色彩。(答出其中的两点,语意明白即可)

(三)1、形象而又意蕴丰厚,让人联想到中秋的月亮。

2、略。

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4、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边塞诗歌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

边塞诗歌四首教案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123455”为你整理了“边塞诗歌四首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

边塞诗歌四首教案

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教......

边塞诗歌四首

边塞诗歌四首课前预习:熟读诗歌,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诗歌中的作者表达的情感 相关课程标准:诵读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在通读诗歌的基础上,......

《边塞诗歌四首》刘源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比较·探究课 题:《凉州词》《从军行》《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课 型:比较·探究 课 时:2课时 姓 名:刘 源单 位: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上课时间:《凉......

下载边塞诗歌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边塞诗歌四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