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10_窦娥冤优秀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6 17:05: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窦娥冤》教案10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窦娥冤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 元曲 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四、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

五、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情节结构见蔡婆遗嘱(窦娥告别婆婆)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元杂剧的知识,关汉卿及其创作情况,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以上这几方面,我们要用心掌握。

七、布置作业:

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附: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元杂剧关汉卿 指斥天地 情节结构告别蔡婆 发下誓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赏析第一、二场戏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阅读“滚绣球” 教师范读这支曲子。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即: 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 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三、阅读第二场

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伤心。

2、讨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内容上有何联系? 答: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遗嘱。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为“曲白相生”。

4、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悬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 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四、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五、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预习“三桩誓愿”疏通文字。附: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 赴法场怀疑质问怨(反抗精神)揭露社会 彻底否定 哀告走后街(悬念)(怕见蔡婆)见蔡婆遇见蔡婆(巧合)悲(温顺善良)白 立下遗嘱(曲白相生)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场戏的阅读鉴赏、总结、练习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试述前两节中窦娥的感情变化、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第三场戏

1、指句朗读第一桩誓愿的相关段落,思考: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什么? 剧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 这桩誓愿的实质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作者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复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是希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学生举一反三,自读以下两桩誓愿,填写下表: 誓愿顺序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第一桩 血溅白练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第二桩 第三桩

3、思考讨论: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为何第一场戏中“怨天”,这里又寄希望于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窦娥的诉说中,“怨天”和依赖于“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起,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作家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他虽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不能从根本上看到救民于水火、变革现实的道路和希望,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昭雪冤枉。

三、总结全文:

1、窦娥的感情发展:怨悲恨

2、窦娥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题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

4、语言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四、布置作业:

1、总结元杂剧的知识,记忆字词、典故;

2、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参考题目:《谈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评窦娥冤的情节结构艺术》 附:板书 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知道其冤屈)誓愿六月飞雪(冤屈在上天得到反应)恨(全剧高潮,反抗顶点)亢旱三年(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10《窦娥冤》(选场)教案4

窦娥冤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戏曲、元杂剧的一般知识;2.培养鉴赏戏剧的能力——学习通过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题的方法:分析戏剧情节、窦娥性格、语言(曲词)特点、艺术手法;3.......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关汉卿)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作者关汉卿。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朗读,自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

窦娥冤教案

六、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

窦娥冤教案

人教版必修四教案课题:《窦娥冤》主备人:孟华使用时间: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作者关汉卿。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

窦娥冤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窦娥冤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窦娥冤》教案10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窦娥冤》教案1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