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满江红教学案例”。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本词。
2、掌握并运用词中所用的表达技巧。
2、学习词人满腔热血、以国事为己任的高贵精神品质。
重点:感悟岳飞积极、昂扬的精神,树立自己积极人生目标,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难点:对词中表达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教法学法:
问题主线 学议讲练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歌曲《精忠报国》激趣,集中课堂注意力,引出作者岳飞,齐读满江红。
学
一、读
1、自由朗读
2、个人展示
3、集体诵读
二、译
结合注解 理解词意 译文展示
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议
一、从本词语言及内容看,属
词(词派)。该词派宋代最杰出的代表是
二、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明确:
1、对比 作者以“荒烟”中的城郭、布满郊畿的“铁骑”写出了现实中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笙歌作”等写出了昔日歌舞不断、富庶升平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2、借景抒情 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3、虚实结合 作者先写登楼遥望所见到的荒芜残破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回忆昔日繁华升平的景象,最后想象京城附近金兵遍布的现状。整个上片,先实后虚,虚实结合,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为下片作了铺垫。
讲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创作背景
绍兴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湖南、湖北百姓的安全。岳飞即接连上书奏请进兵中原,收复襄阳等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通向朝廷进纳财富和纲马的道路。就在这本可乘胜长驱直入收复更多失地之际,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指示岳飞只准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二十万人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诗人形象
岳飞:满腔热血 英勇顽强 关心百姓 精忠报国 以国事为己任 抗金英雄
练
一、再读含情
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去做?
教后反思
选这首词,主要是想通过岳飞积极、昂扬的精神感染学生。现在很多学生比较消极,才高二,一定要提起他们学习和生活积极性。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作品......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朝代:宋代作者: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