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前儿童言语发展”。
项目七: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概念及区别、言语的种类
(二)熟悉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掌握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难点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解析案例P98 提问:婴幼儿的言语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请学生作答,教师作简单小结。
任务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基础知识
一、言语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等要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例】妈妈叫皮皮起床:“快点起来!公鸡都叫好几遍了!”皮皮说:“公鸡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母鸡。”
(二)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强调言语是过程,是心理现象。
(三)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区别
1.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2.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联系
1.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2.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2.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言语。
请学生举例区分
(二)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幼儿内部言语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出声的自言自语。举例解释:【例】幼儿在搭积木时边搭边说:“这个放在下面,这个放在上面做屋顶。”
完成练习题:
【案例判断】以下两种言语分别属于什么言语?
1.一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 2.在拼图过程中,儿童自言自语说:“把这个放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应当把它放在这里„„” 请同学作答,教师讲解。
任务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0-3岁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一)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
0-1岁是婴儿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
1.发音的准备
(1)简单发音阶段(1~3月)
新生儿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新生儿哭声中,特别是哭声停止的时候,可以听出ei、ou的声音。
2个月以后,婴儿不哭时也开始发音,当成人引逗时,发音现象更明显,已能发出ai,a,ei等音。发这些音不需要较多的唇舌运动,只要一张口,气流自口腔冲出,音也就发出了。这与儿童发音器官不完善有关。
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天生聋哑的儿童也能发出这些声音。
(2)连续音节阶段(4~8月)
这一阶段,婴儿明显变得活跃起来。当他吃饱、睡醒、感到舒适时,常常自动发音。发出的声中,不仅韵母增多,声母出现,而且连续重复同一音节,如a-ba-ba,da-da-da等,其中有些音节与词音很相似,如ba-ba(爸爸),ma-ma(妈妈)等。父母常常以为这是孩子在呼喊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其实,这些音还不具有符号意义。但如果成人利用这些音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就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使音具有意义。
(3)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月)
这一阶段,儿童所发的音明显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开始多样化,四声均出现了。
儿童开始能模仿成人的语音。这一进步,标志着儿童学话的萌芽。
在成人的教育下,婴儿渐渐能够把一定的语音和某个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用一定的声音表示一定的意思。此时他们能够发出的词音只有很少几个。2.语音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
婴儿对言语刺激是非常敏感的,出生不到10天的儿童就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对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几个月的婴儿还具有了语音范畴知觉能力:能分辨两个语音范畴之间的差别(如“b”和“p”)。
语音知觉的发展为语言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只有“听准音”才可能“听懂义”。
(2)语词理解的准备
八九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言语,表现为能对言语作出相应的反应。但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与整个情境(如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而不是词的意义。如果成人同样发这种词音,但改变语调和语言情境,婴儿就不再反应。相反,语调不变而改变词汇,反应还可能发生。教师举例说明:
【例】给9个月的婴儿看“狼”和“羊”的画片。每当出示“羊”时,就用温柔的声音说“羊,羊,这是小羊”,而出示“狼”时,就用凶狠的声音说“狼,狼,这是老狼”。若干次以后,当实验者用温柔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就会指画着羊的图片,反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说话的语调,用凶狠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毫不犹豫地指向画着狼的图片。这说明了什么?
(二)婴儿言语的形成(1-3岁)
先学前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1.不完整句阶段
(1)单词句阶段(1~1.5岁)①单音重叠
教师举例:【例】把汽车叫做“笛笛”,把小狗叫做“汪汪”。
②一词多义
教师举例:【例】孩子见到猫,叫“猫猫”,见到带毛的东西,如毛手套、毛领子一类的生活用品,也都叫“猫猫”。③以词代句
教师举例:【例】孩子说出“拿”这个词,有时代表他要拿奶瓶,有时代表他要拿玩具,还有时代表他要拿别的孩子手里的食物。(2)双词句(电报句)阶段(1.5~2岁)
1岁半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会从不大说话变得很爱说话。说出的词大量增加,2岁时可达200多个。这一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2.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这一年龄的孩子渐渐能够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开始会说一些复合句。儿童说出的句子较长,日趋完整、复杂,由各种词类构成。(2)词汇量迅速增加
到3岁时,孩子已经能掌握1000左右个词。
二、3~6岁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和口语表达能力四个方面的发展上。
(一)3~6岁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
(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错误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
(2)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3)对韵母发音的正确率高于声母。
(4)大多数3岁以上幼儿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不容易发清辅音。
(5)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6)语音意识明显发展。2.词汇的发展
幼儿词汇的发展有如下特点:(1)词汇数量的增加。(2)词类范围的扩大。
(3)幼儿不断增加的词汇量,促使其对所掌握的每一个单词本身的含义理解也逐渐加深。3.语法结构的发展
(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4)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 4.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二)3~6岁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早期阅读能力
幼儿在识字前,已经具备阅读能力。只是他们的阅读材料不是文字材料而是图画材料。
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1.分析阶段 2.综合阶段 3.分析综合阶段
任务三:
促进学前儿童言语能力发展的策略
一、培养幼儿言语能力的原则 有得放矢,因材施教 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进行正确示范
二、学前儿童言语能力培养策略
(一)早期教育
在儿童语音发展的敏感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1.多看 2.多说 3.多听 4.多练
(三)发挥幼儿园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 1.教师讲解幼儿园语言领域目标
2.举例说明:幼儿园大班语言谈话活动:有趣的广告 七:作业布置 项目考核:
1.什么是言语?言语和语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有哪些? 八:教学后记
项目十: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一、教学目的(一) 了解学前儿童个性及其构成、个性形成理论(二) 熟悉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的特点和组成部分(三) 掌握家庭对学前儿童......
项目八: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教学目的(一) 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及特性(二) 熟悉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基本形式(三) 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
第十五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什么是气质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动力方面特征的表现: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气质特征不是指一个......
和平电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识记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理解:(1)幼儿各年龄班......
活动领域:艺术——音乐活动班级:幼儿园小班 活动名称:《小鸡小鸡在哪里》活动目标: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2、在游戏活动中展开想象创编歌曲,学会孵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