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教学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篆刻教学案例”。
金 石 古 韵 冶 趣 间
------《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教学案例
课题设计的背景: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周五的课外活动我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了学校展厅,这让学生很好奇,也很兴奋,产生了想要弄个究竟的想法。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把篆刻的知识与展厅里的书法、篆刻作品等资源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什么是篆刻作品及其基本篆刻常识。这也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认真钻研教材,把篆刻知识点认真罗列出来,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认真的设计好它们之间先后出现的顺序,为了使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顺利地转化,我精心设计好知识点之间衔接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从课堂学习中寻找到快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问题启发、情感激发,到认识提高。作为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事物美的感悟,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依据
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篆刻》,第一课《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
教学目标
通过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介绍,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篆刻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目的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各时期的审美特征。
主要知识点
1、篆刻的涵义,了解什么是篆刻艺术。
2、篆刻发展的历史,掌握篆刻的发展历史,了解篆刻在历史上的名称,及它们的审美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难点:印章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教材和备好学生、资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自制课件、图片、相关视频资料、课本等。
教学过程与环节
(一)大饱眼福
1、展示多幅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篆刻艺术作品及视频,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给予学生新奇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讲解历史名家的一幅篆刻作品,点明本课教学目标,引出课题并板书《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
(二)各抒己见(知识新授)
(1)由此展示两幅作品:战国古玺 作品《祝迅》
师:(启发)是什么作品?两幅作品有什么差异?
生:齐呼:印章。一幅是战国古玺-------朱文玺,《祝迅》------白文古玺。师:你们欣赏这两幅作品时,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界格。
师:再欣赏几幅作品,能看出上面什么字吗?什么字体呢?
师:篆刻的历史发展历经数千年之久,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步。印章上的文字最早与当时通用的字体是一致的,如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各国流行的大篆,秦用李斯的秦篆。秦汉以后,用于印章上的字体范围扩大了许多,出现了缪篆、鸟虫篆等多种篆体。隋唐以来,不仅沿袭使用篆体类文字,而且把隶、楷等字体也应用于治印,以至殷代的甲骨文都被吸收进来。
(评析:通过学生欣赏图片,讲解了印章上文字的发展史。)
由此导出知识点:篆刻的发展史。
师:“玺”与“印”有什么不同?
生:“玺”是皇帝的印,“印”是官员和百姓的印章。
师:篆刻还有别的称呼吗?
生:还有称为“记”、“朱记”、“图章”。
(评析:让学生亲自动手查资料,感受篆刻艺术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
(2)多媒体展示:秦印、汉印的篆刻作品 师:汉朝的印与秦印有什么不同?
生:(略)
师:阅读课文,篆刻从秦朝到汉朝的审美特征有哪些不同?
生:(略)
„„
(评析: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篆刻在历史上的名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下面我总结一下:
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盛于汉”的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较之古玺于秦印,汉印显现出方正、质朴、平和、博大的整体风貌,这种风貌不仅与中华民族的崇高审美理想相切合,同时树立了后世篆刻艺术的最高审美典范,正是汉印的风貌,造就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印章的审美感知力。
(三)大显身手
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运用所学内容,分析篆刻艺术的涵义,名称及审美特征等,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秦代用于印章的字体是:
A、秦篆()B、摹印篆()C、大篆()
2、金属印章,不论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铸,只能用刀凿刻。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然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
3、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的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较之古玺于秦印,汉印显现出()的整体风貌。
„„„„„„„
由此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各学习小组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
把对本课的认识、理解,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表现出来,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篆刻艺术有了很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今的社会正在走向世界大融合,我们只有在多元文化中取长补短,才会走的更远更好。
(五)教学反思
适当增加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秦汉篆刻作品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透彻。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篆刻艺术的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
篆刻教案Ⅰ课题:篆刻背景、工具、材料介绍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根据以往知识经验,依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项目的选择授课形式及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课题名称: 篆刻艺术 课型: 理论鉴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棵奇葩,它以印材为载体,以汉字中的篆书为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
当寿山石遇见篆刻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直是处于比较认真的态度。如何利用先进的教育观、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来武装自己,使学校真正成为为学生发展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童趣篆刻:炫彩杯 闵行区平阳小学金陈雪1 教材分析,知识点:本课教材是在以前单色拓印的学习基础上的延伸,引入了套色拓印的学习。橡皮篆刻具有取材容易,制作方便,可以拓印多幅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