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力》教案_71力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8 02:18: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7.1《力》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71力教案”。

专业、专心、专注

内部辅导资料

用心教育、放心学习

教案

第七章 第一节 《力》

第一节 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录像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

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三、实验仪器: 磁铁、铁钉、铁球、两个刷子、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讲述《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张飞对关羽做老二不服,于是,一天趁酒后要和关羽比力气,谁把自己提起来谁赢,张飞用尽全身力气向上提起自己的头发,他失败了,关羽用一根绳子系住自己的腰,另一端绕过树杈,用力往下拉,成功了。张飞为什么失败了?要想知道原因,必须学习有关力。板书: 第一节 力

(二)进行新课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15页图7-1的五幅图,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可能有: 都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都有作用„„„及时给说得好的学生以鼓励。

总结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将这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板书:

一、力

1、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 板书:

2、力离不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学生体验:用手拍大腿,有何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演示:1.两刷子互相摩擦,刷毛都变弯曲.2.两小车上各放一条形磁铁,松手后两车同时开始运动、手托球. 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并板书: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举例说明(穿旱冰鞋的同学互推)。演示:磁铁吸引铁钉

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来了.说明什么?让学生思考。讲解并板书:

4、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专业、专心、专注

内部辅导资料

用心教育、放心学习

5、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用符号N表示。.介绍牛顿的资料:

那么,“牛顿”这个单位究竟有多大?我手托两个鸡蛋,告诉学生,手托住两个中等大小鸡蛋,大约需要1牛的力.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然后举起我们用的物理书放在手上,该书对手的压力大约2.5牛.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16页图7-2的四幅图,提出问题:力有怎样的作用效果?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指出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板书:

二、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改变物体的形状。

提出问题:一个人要打开房门,人推门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这个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思考:力的大小、方向·······从而引出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体验:

1、选择力气悬殊的两名同学拉同一个拉力器,注意现象.说明什么?

2、让几个学生开门。这个活动一是能较好的说明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二是调动课堂气氛,应该让学生试一试.没机会亲自试一试的同学课后可做一做. 板书: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思考: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容易把螺母拧紧.为什么? 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力的三要素呢?引出力的图示。举例:怎样表示一个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20N的力?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画图。

在力的图示中表示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要注意作图顺序,应先定标度,再定点,定方向,定长度,最后画箭头,箭头的尖端正好对齐线段的末端.

板书:

四、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法。

教师应动笔画规范的力的图示,要求学生一定会画力的图示.接着介绍力的示意图并板书:

五、力的示意图: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箭头。这种图叫力的示意图

教师介绍力的示意图,并指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的区别.教师可对一个力分别作出图示和示意图,从画图的对照中找出二者的区别.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基础训练1、2、3、4、5、6题

(五)布置作业:课本P17页第1、2、3题。

(六)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符号:F

3.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 力的单位:N

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四、力的图示:(作图略)

五、力的示意图:(作图略)专业、专心、专注

内部辅导资料

用心教育、放心学习

力·教案_1

力·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正确找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知道力是有方向的量;知道力的国际单位是N(牛顿);会用弹......

《力的合成》教案1

《力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

《力的分解》教案1

《力的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力的概念,清楚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 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并计算。 3.了解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 4.能应用力的......

二力平衡教案示例1

二力平衡(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二)重点与......

《力》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力》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7.1《力》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7.1《力》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71力教案 教案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