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不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四、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五、教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年级同学来参观博物馆啦!出示图。每个班级都由2名老师带队。四个班级的中队长都站在本班队伍的最前面,打着自己班级的班牌: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同学们站得整整齐齐,正等待尽管呢……仔细观察,画面里蕴涵着好多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出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二(1)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汇报:
(1)理解题意并列式。
求总数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5+2=(2)用口算。
先把两个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所得的数再与30相加,即5+2=7,7+30=37,所以35+2=37。(3)摆小棒计算。
3捆=30根
5根+2根=7根
7根+30根=37根
所以35+2=37(4)用竖式计算
先从个位加起,5+2=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十位上的3直接落下来,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2、二(1)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1)理解题意并列示:35+32=(2)口算。30+30=60,5+2=7,60+7=67,所以35+32=67。(3)借助摆小棒计算。
(4)用竖式计算。先从个位加起,5+2=7,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算十位上3+3=6,结果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归纳总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七、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54+4= 21+7= 24+3= 46+3= 62+17= 35+24= 13+84= 44+40= 作业:教科书第15页第1,2题 教学设计:
列式为:35+2=37
先从个位加起,5+2=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十位上的3直接落下来,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五、教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尝试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8+5=
9+6=
7+5=
3+3+1=
5+6=
7+8=
8+8=
4+2+1=
(二)出示卡片(计算题)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5+37=
(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学生自由回答)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5+7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5+37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877+ 3 9
+ 4
+5 3
+3 63、数学医院:915
+ 4 4
+3 9
+ 3 530 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七、作业:第14页“做一做”。
第15页练习二,第11题。教学设计:
35+37=72(人)
十 个
+ 3
教学反思
2、两位数减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1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德育点:
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四、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五、教学法: 教法:尝试法 学法: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
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七、课堂练习:
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
2、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交流算法。
3、48-18= 35-31=
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
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
八、作业:教科书第20页第4,5题。板书设计:56-22=34
- 2 2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 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
四、教具准备:课件,小棒。
五、教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动手操作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43-23= 89-62= 59-5= 92-71=
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列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学情预测:
(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3)先拿出2捆,再从2捆中拿出2根。
(4)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 35-8= 81-56= 50-24=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课堂练习:
1、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2、做练习三第7题。
七、作业:教材第21页第6,7,8题。
教学设计: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4
二、教学目标:
还是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航空小学正在进行“全校卫生评比”活动。清晨,几个同学就集中在评比板前,为二年级粘贴小红旗。
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
(二)自主探究: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
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1)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二(1)班得16面。(2)三(1)班比二(2)班多1面,二(2)班得13面。(3)四(1)班比三(1)班多2面,三(1)班得14面。(4)四(1)班比二(2)班多3面,二(2)班得13面。(5)三(2)班比二(1)班少1面,二(1)班得16面。…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
(三)课堂练习:
1、做“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优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现在足球多少元?(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 学生自己解决。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现在要多少钱?(2)足球比排球贵多少元?…… 请同学们列式计算。
2、课本24页第2题,独立完成。
七、作业
教学设计: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教学反思:
12+3=15(面)答:二班得了15面。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独立思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个34个23个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学情预测: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 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摘出:28+34+23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学情预测: 2 82
+ 3 4
+ 2 325+ 38 4 3 5
+ 2
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
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并试算。
学情预测:85-40-26 40+26=66 85-66=19 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三)拓展运用:
1、46+25+17
75-28-19 注意书写格式。
2、54+20+16
90-58-24 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七、作业
板书设计:28+34+23=85 82
+ 3 4
+ 2 3
+ 325
+ 2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例3,例4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尝试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25+28+36= 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
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 67+28-25 如何计算。先算什么? 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2)简便写法。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做一做:
56+24-30=80 78-24+39=93
指名板演:
+ 2
- 2
0
+ 3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
(三)拓展运用: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 24+15-29 65-43+19 54-28+19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43-54 +48-39
二、出示例4 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3元 茶杯24元
(一)自主探究: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 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9024(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30+40=70(元)100-70=30(元)30>24
(二)拓展运用: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教学反思:用旧知引新知。学生收获颇多。
七、作业:
教学设计: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90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本册第二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包括一篇识字课文,四篇精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多彩,充满童趣。 《识字2》......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一、知识结构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3.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二、学情分析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XX—2018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单元内容:教材第15—33页的内容单元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
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例5)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学习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歩骤和方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