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教案_菩萨蛮其二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21:51: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菩萨蛮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菩萨蛮其二教案”。

《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直而纡”)的语言特点。能力目标:

1.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3.比较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忆江南》在意境上有何异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这首词抒发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教学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造成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忆江南》意境不同的原因。

【教材分析】

韦庄的《菩萨蛮》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江南好,好在什么地方应该可以分析出来,而对于“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理解可能不够透彻。韦词和白词的意境比较,异同之点学生能够容易找出,但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可能会分析的不够透彻。【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说到江南,我们眼前会浮现怎样的情景呢?(学生发言)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杏花烟雨。所以会“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信息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及图片: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信息

学生参看P35注释①。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齐诵这首词,看看是不是由朗读而体味到了美。请注意语音语调,平缓委婉抒情地朗读。

2、对照注释翻译。

3、学生自读或给同桌读,再次感受其中的意境。

四、缘景明情

1、自由朗读,并讨论: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

明确:下面四句是对江南好的细写 春水碧于天——风景美

(学生回顾一下有关写江南美丽风景的诗词:如《忆江南》)画船听雨眠——生活美

垆边人似月——人物美(出示投影)

2、本词写了那么美的一幅江南春景图,有人说韦庄在表达赞美江南的情感,你同意吗?

教师出示PPT:韦庄词的特点 “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意思: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教师补充背景介绍:韦庄是五代时期词人,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再次齐读词作,细细品悟。

分析:“未老莫还乡”有三层转折:①“还乡”,在江南美景中,诗人心灵深深牵念的是故乡。②“莫还乡”,有叮咛嘱咐之意,不要返回故乡啊,表达出一种极为深婉而沉痛的情意。③“未老”,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

点评:韦庄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为什么不还乡?似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五、深层探究

1、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设标准答案)

历来对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有不同的理解。①一幅春水图画。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结言风尘辛苦,不到年,不得回乡,预知他日还乡必断肠也,与第二语口气合。——[清]陈廷焯《云韶集》

②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六、比较鉴赏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与本词都言江南好,他们各自认为,江南好在哪 里?白词与韦庄此词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学生讨论并分析)

七、小练笔

写一小段赞美家乡或江南的语段。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以韦庄的《菩萨蛮》作为一个媒介,去品读江南的美好,去探究文人对于江南的美丽那么青睐的原因,从而理解文人对于江南的那种割舍不断的情结,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堂课的基础上,用你们的慧眼和心灵去发现江南的好,江南的美,相信最终你们会和他们产生共鸣。

最后用八个字来结束我们这堂课:千古文人,江南一梦。

九、作业:

1、背诵两首词。

2、完成《菩萨蛮》的相关练习。

十、板书设计:

菩萨蛮

韦庄

显而疏,直而纡 江南好 须断肠 风景美 游子思归 生活美

人物美 离乱之苦

十一、课后反思: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菩萨蛮》,揣摩词意。2、准确把握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3、总结本词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总结本词的写作手法。......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1、感知词中女子的处境和心情,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2、通过对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感知温庭筠“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菩萨蛮教案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案(1)一、学习目标1、鉴赏诗歌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二、相关知识链接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

《 菩萨蛮》教案

《 菩萨蛮》教案三维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一......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温庭筠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教学设计(一)重点难点:内容和能力上,落实翻译和中心归......

下载菩萨蛮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菩萨蛮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