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音乐世界》第五册教案_三年级第五册音乐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20:09: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走进音乐世界》第五册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年级第五册音乐教案”。

《走进音乐世界》第五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 1 课

爱我老师,爱我学校

一、教学内容:

1、歌曲《我们爱老师》

2、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二、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爱师爱校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为老师献一份爱心。

2、能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有相同和不同;能独立而自信地背唱歌曲,并能自编动作与同学全作进行表演。

3、通过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的学习,感受新疆歌曲的节奏风格;学会根据简单的新疆舞步编创歌曲的动作;学会自选打击乐器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4、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他们对喊劳动号子中的“嘿哟!”和“嘿哟嗬!”

三、1、教学重点: 学会两首歌曲。

2、教学难点:

体验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五、教学设计

(一)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

这是一首优美的三拍子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为AABB。歌词将学生比作鲜花、老师比作雨露,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之情。教材将此歌曲安排在第一课,旨在学生将这首歌曲后作为即将到来的教师节的最好礼物献给敬爱的老师。

1、将第7页“动脑筋”栏目中的第2、3、4题作为学业习新歌的导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了解的教师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打算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敬意等,并请每位同学说一句献给老师的话。

2、为了让学生先熟悉歌曲旋律,在学唱歌词前可将歌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听、做、画、想、诵的活动过程中聆听和熟悉歌曲旋律。如:

(1)听音乐自由地做三拍子律动;

(2)听音乐即兴为老师画一张教师节的贺卡或做一朵红花;(3)听音乐完成第三页“想想”栏目的要求:感受歌曲中音乐的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案(第一幅);(4)在歌曲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等。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具体方法能:跟录音完整听唱、听录音轻声默唱、听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分句跟琴模唱、用暗示听唱法:法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唱熟后交换等等。

4、学会歌曲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强弱弱”的规律尝试用跺脚和拍手、拍脚、拍肩的方法为歌曲伴奏。如: 拍手 O ╳ ╳ ︱O ╳ ╳ ︱ 跺脚 ╳ O O ︱╳ O O ︱

在模仿的基础上,再由学生自编一些拍击方法为自己的歌声助兴,如可尝试将拍手变拍腿或拍肩等。

5、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的方法,参与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如:演唱、动作表演、节奏乐器伴奏、画画、朗诵歌词等,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

6、开一个庆祝教师节联欢会,组织学生将这首深情歌曲和自制的贺卡、红花献给敬爱的老师们。

(二)、学唱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1、请学生夸夸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班级和我们的同学,激发学生的爱校、爱师、爱班和爱友之情,再导入新课。

2、先复习歌曲《娃哈哈》,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在老师指导下感受其节奏特点:×××,可以按节奏拍一拍,可以按节奏说人名,如李小红、王大明等等,也可以按节奏唱音阶,如111、222、333„„。3、请学生聆听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在老师指导下感受其中“亚克西”这三个字的节奏特点为×××,照上面的方法也按节奏拍一拍、说人名、唱音阶等,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特点。4、学生用听唱学歌曲,建议按以下步骤:

(1)采用听唱法先跟着歌曲边做节拍练习边听熟歌曲:

拍手

O × ︱ O × ︱ „ „

拍腿

× O ︱ × O ︱ „ „

(2)合着歌曲的节奏边拍手边朗读歌词,注意××节奏要读准,休止符要表现出来。

(3)边渡到教师与学生做对接句的演唱:“亚克西”三字无全部由学生唱,其它歌词由老师唱,唱熟后再交换。要注意 节奏和休止符百本歌的难点,只有唱准了方可表现出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

5、歌曲学会后,可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新疆的人文知识;结合听到的歌词内容,画画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生;还可以在音乐中让同学们互相合作,每人用旧历纸为自己折一顶新疆帽。通过对新疆人文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帮助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正确把握新疆歌曲的风格。

6、歌曲熟练掌握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让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带领大家学一学教材上的“基本舞步”,或运用在歌曲《娃哈哈》中学会的新疆舞的基本动作,边唱《我们的学校亚克西》边表演,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可以有的跳、有的唱、有的拍节奏、有的用打击乐器参与伴奏等等。也可每种方法分到小组里完成,让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和合作。使每个小组的同学在引而不发表演活动任务具体而明确的基础上,井然有序地按小组表演到全班共同合作的过程,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活动,注意避免讨论和合作流于表面形式上的活动。

7、按教材第5页要求自选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为歌曲伴奏,节奏型可按课本要求,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

(三)认知二拍和三拍子

1、结合生活,让学生创编二拍子和三拍子的词语或短句,如: 打夯吆喝声:嘿哟!嘿哟!小鸟飞:飞呀!飞呀!

划船吆喝声:嘿哟嗬!嘿哟嗬!小河水:哗啦啦!哗啦啦!

◆◇◇ ◆◇◇

◆◇◇ ◆◇◇ 让学生边说边做律动(也可如教材上那样一重一轻或一重二轻的拍后),体验语言中的强弱规律,并在强音上学习画“>”记号。

2、多复习一些学过的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歌曲,通过不同的拍打和律动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节拍的强弱规。

第二单元

第 2 课

风 铃 响 啦

一、教学内容:

1、歌曲《风铃》

2、歌曲《顽皮的小杜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风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音乐和自然的关联;进一步巩固 ×、××、××××三种节奏。

2、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5”和“3”两个唱名。

3、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的声音的表现》,能较好地把大自然中风声的变化用人的声音艺术性地表现出来;并能恰当地选择打击乐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级的风力声响。

三、1、教学重点

巩固 ×、××、××××三种节奏

2、教学难点:

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5”和“3”两个唱名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五、教学设计:

(一)学唱歌曲《风铃》

风铃,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工艺品,它的材料、着色丰富多彩,造型别致可爱,风一吹,会发出各种音色的“叮零”声,而且铃声的速度会随着风力的大小而变化。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将风铃的这种特征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作者通过“

5、3”两个唱名表现出风铃的特征和颜色种类,通过 ×、××、××××三种节奏表现风铃在不同的风力吹动下发出不同的“叮零”声,将音乐和生活、自然、美术充分融为一体。歌曲为主副歌结构,主歌和副歌在节奏和演唱情绪、力度上形成对比。

1、看一看、说一说

让个别学生把自己的风铃带来,让学生仔细观察风铃的外型和材料。听听风铃的音色。教师在教室里准备一个电扇,用不同的风力(小、中、大)吹拂风铃,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风力下风铃发出的的“叮零”声在音色、力度和速度上的变化,让学生模仿出来。

2、读一读、拍一拍

读一读感受“风铃”两个字的读音是一高一低的,再让学生分别用×、××、××××三种奏边读边拍,在同一速度下,表现风铃在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风力的吹动下发出的“叮零”声,为学习歌曲作铺垫。如:× ×

×

×

×

×

×

×

×

×

叮 零

零(微风)× ×

× ×

× × × ×

× ×

叮 零

叮 零

叮 零

叮 零

叮 零(轻风)××××

××××

××××

××××

叮零叮零

叮零叮零

叮零叮零

叮零叮零(狂风)

3、认一认、唱一唱

歌曲副歌部分中有四小节旋律是由“5 3”构成的,这是和本课要求掌握的音乐技能同步的。它们是:

“5︱5

3︱”和“5

3︱5

3︱” 风 铃,风 铃

金 钟,银 铃

4、完成11页“我的小音库”(sol——

5、mi——3的认知)。(1)师敲音,生唱风铃,风铃 或 金钟,银铃(2)教师敲音条,学生听辩后打手号唱出来。

(3)教师敲音条,学生听到sol音站起来,听到mi音就坐下,帮助学生建立音高观念。(4)教师敲出简单的乐句,学生打手号模唱。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6)认识唱名“5、3”:教师边唱边出示写有唱名“5、3”的卡片,让学生感知“5”发“sol”音,“3”发“mi”音,帮助学生建立唱名和简谱之间的关联感。然后教师任意出示卡片,学生打手号唱出唱名。可以分成两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认得快,唱得准,要求学生必须“唱”音,不可“说”或“喊”音。

5、听一听、找一找

歌曲中有两个难点,先聆听歌曲录音,找一找歌曲中不容易唱准的音,解决难点再学唱全曲:

(1)第3、4小节“533 53 ︱1-︱”53两音是上行六度大跳音程,学生较难唱准,教师借助琴先让学生听准后用“Lu”模唱,再过渡到填唱歌词。

(2)主歌部分的三段歌词分别用×、× ×、×××× 三种节奏表现风铃在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风力的吹动不发出的“叮零”声,生动形象,但学生较难掌握,尤其是第三段的××××节奏,学生极易变慢速度,唱成× × × ×节奏。建议:学歌曲前先完成第14、15页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如何在相同的节拍和速度下拍打 ×、× ×、×××× 三种节奏,并按节奏说词。学会节奏后再回到歌曲中,按旋律先学会主歌部分的三段描写不同风力下铃声“叮零”的歌词,最后再学唱全曲。

6、唱一唱、演一演 按教材要求,歌曲要用中速演唱。在歌曲情绪、力度的处理上,可让学生自己讨论,建议主歌部分的三段歌词,根据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的意境,分别用p、mp、f力度演唱,并较加上动作进行表现。

7、画一画、做一做

学生学会歌曲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画一画心中的风铃,也可动手做一个风铃,用什么材料、构思怎样的造型、先怎么颜色展览会“,在背景音乐《风铃》的歌曲伴奏下,欣赏自己创作和动手做的风铃,感受琳琅满目的风铃的美妙魅力。

(二)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这是一首深受世界儿童喜爱的奥地利民歌,歌曲的旋律活泼流畅,歌词的内容极富有童趣,表现了小朋友热爱小动物,乐于和小动物交朋友的迫切心情。歌中非常自然巧妙地动用“sol—

5、mi—3”两音用为小杜鹃“咕咕”叫声的音高,既吻合大自然中杜鹃鸟的真实叫声,又和本课要求掌握的音乐技能同步,充分体现了音乐和大自然这一主题。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进一步认知“

5、3”两个唱名,同时结合歌曲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

1、议:请学生先谈谈自己所认识的大自然的鸟类,再回忆在前四册教材中通过音乐所认识的鸟类朋友,2、听:和学唱《风铃》的歌曲一样,完成11页“我的小音库”(sol——

5、mi——3的认知),为学习歌曲做认识唱名的铺垫。从小杜鹃的“咕咕”叫声导入(两个音一高一低)。学生在感受和建立了这两个唱名的音高观念并将其存入了“小音库”后再聆听歌曲录音磁带,要求学生能听辨出歌中小杜鹃的“咕咕”声是由这两音组成的,并能借助手号唱准“咕咕”。

3、唱: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可以先听录音,第一遍聆听时,听到“咕咕”举手,第二遍聆听时,听到“咕咕”拍手,第三遍聆听时,听到“咕咕“跟着唱;然后可以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学生杜鹃的叫声,只唱”咕咕“部分,用此方法还可以分组接唱、男女生接唱、全班和个人接唱等,最后过渡到跟伴奏音乐或钢琴唱全曲。

4、动:学会歌曲后,由学生自行设计表演动作,“咕咕”处可设计表现小杜鹃飞翔或叫唤等特征的律动;

5、拍: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声势伴奏(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

(三)×、× ×、××××三种节奏的认知

×、× ×、××××三种节奏在前四册中反复出现,在第3、4册中,多次出现用语言和打击乐器参与的多声部节奏游戏,学生通过语言和打击乐器对节奏已有一定的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这三种节奏的感知,并学会这三种节奏规范的读法和拍法。

1、模仿:让学生模仿风铃在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风力的吹动下不同节奏的“叮零”声,导入×、× ×、××××三种节奏,在相同速度下按节奏读一读14页的风铃声,速度以中速为宜。还可将全班分成三组,每组模仿一种节奏的风铃声,同时朗读,进行三声部的节奏练习。2、创编:可以让学生根据×、× ×、××××三种节奏自己创编其它意境的象声词,如:妈妈剁排骨时的声音是“嗵 嗵︱嗵 嗵(„×‟节奏)”,切菜时的声音是“嚓 嚓 嚓 嚓︱嚓 嚓 嚓 嚓(„× ×‟节奏)”,剁肉馅时的声音是“剁剁剁剁︱剁剁剁剁(„××××‟节奏)”,可以边说边配上动作进行不同节奏的练习。

3、实践:学习15页的内容,将以上的象声词换成ta、ti ti di li di li即可。学习按节奏拍手时注意:每一字要拍一下手,这和拍节拍时每一拍拍一下手不同。在指导学生练习三种节奏时,必须要在相同的速度下进行,否则学生很容易在拍××××的节奏时自然慢下来;还要注意让学生拍出重拍,第三单元

第 3 课 听 音 乐 看 跳 舞

一、教学内容: 歌舞曲《金孔雀轻轻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演唱歌舞曲《金孔雀轻轻跳》。

2、跟随音乐参与模仿、创编舞蹈和律动的活动。

3、热爱小动物,不吃野生动物,注重环保。

三、1、教学重点:跟随音乐参与模仿。

2、教学难点:创编舞蹈和律动的活动。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播放1—4册所学的少数民族儿童歌曲说出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唱一唱,通过对所学过的少数民族歌曲的复习,唤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

师:“刚才同学们回忆了我们进入小学以来到现在学唱过的少数民族的歌曲,说得很好,下面教师最后放一段音乐,听完后你们说说这又是哪个民族的音乐?”(播放《金孔雀轻轻跳》的伴奏音乐)。(1)听完音乐后说出是傣族的音乐。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傣族现有的认识有多少?(3)出示象脚鼓的图片,并介绍具有傣族特色的民族乐器——象脚鼓。

(二)、学习歌曲

1、听《金孔雀轻轻跳》的音乐,用手轻拍桌子为歌曲伴奏。

2、再听录音,议:歌曲都唱了什么?带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朗读歌词。

4、学唱歌曲

(1)听录音,用“LU”哼唱歌曲旋律。(2)师带唱。(3)跟录音小声唱。(4)多种形式练唱。

(三)、编创活动——感受和体验歌曲情绪和风格

1、让学生自由地模仿孔雀的神态做几个动作。

2、请出小老师教同学跳孔雀舞的几个基本动作。

3、根据音乐的节奏,用动作感受歌曲的韵律。男:扮成小卜少,用手轻拍桌子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女扮成小卜昌的模样跳起优美的孔雀舞。

4、师生一起边唱边跳。每小节的第一拍拍强一些。

第四单元

第 4 课

一、教学内容:

1、歌曲《踢毽子》

2、歌曲《左手和右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两首歌曲的唱游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2、通过两首歌曲的学唱,复习巩固mi、sol、la三音的音准。

3、建立“我的小音库”,认识和唱准唱名“6”。

4、进行环保教育。

三、1、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设计:

(一)、歌曲《踢毽子》

1、引入新课:教师出示毽子,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毽子和毽子的制作、玩法。

2、初听音乐,感知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听后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速度、节奏如何?

3、再听歌曲,学生跟着歌曲拍出节拍。

4、朗读歌词:生自由读、师带读、齐边拍手边读(注意附点八分音和前八后十六节奏的地方)

5、学习歌曲(1)再听歌曲(2)师唱谱生唱词(3)跟录音小声唱

(4)练唱:自由小声唱、对唱、齐唱

6、完成23页唱一唱和唱短句。

7、游戏:

曲声中进行踢毽子比赛:两人一组,一人踢毽子,一人当裁判为其数个数。时间以歌曲的长短为限,歌曲的前奏部分作准备,从第一个歌词“小”开始踢,以最后一个歌词“习”为结束,再两人交换做。最后老师当裁判长,看看谁能登上“班级踢毽子比赛”冠军的宝座.(二)、歌曲《左手和右手》

1、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天晚上,冬冬正在紧张地写作业。突然,拿着钢笔的右手把钢笔一扔,对着左手吼道:“今天不干了!你倒舒服,小主人一天到晚什么都叫我做,你却在一边悠闲。”左手听了,感到非常委屈,大声分辨道:“你冤枉我!小主人每让你做一件事情,我从来不偷懒,都在一边帮助你。”“胡说!”左手和右手激烈地争吵起来,小主人冬冬怎么劝他们都没用。右手的声音越来越大,左手伤心地哭泣着。突然,哎呀,左手飞起了,冬冬大声叫他回来,但他不见了。冬冬很难过,但右手却毫不在乎。第二天,冬冬吃饭时,由于没有左手帮他拿碗,任凭拿着筷子的右手怎么使劲,都无法将饭菜准确地送到嘴里,饭菜撒了一地。冬冬写字时,由于没有左手帮他按着作业本,任凭拿着铅笔的右手怎么使劲,本子还是团团转,冬冬的字写得七歪八扭。冬冬弹钢琴时,由于没有了左手的伴奏,任凭右手怎么使劲,弹出旋律总是那么单调、难听……。冬冬伤心极了,一个劲的责怪右手赶走了他的好朋友左手。右手的心里也不好过,他知道自己错了:没有了左手,他一事无成。于是他和冬冬千方百计将左手找了回来,他们又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2、欣赏歌曲:教师范唱或听歌曲录音,请学生说说歌曲中唱的内容。

3、朗读歌词。

4、学习歌曲:

(1)再听歌曲,为歌曲打拍子(2)师唱谱,生唱词(3)跟录音小声唱(4)齐唱

5、自编自演: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编动作边唱边玩。可分小组或两个人面对面的表演。提示学生在编动作时,要把“左手”、“右手”、“飞走”、“不见”、“拉住”、“找到”、“拉拉手”、“拍拍手”的意义表现出来,要编得生动有趣。

6、编短句:

(1)拍准25页节奏。

(2)按节奏说句话,如× ××︱×× ×

校 园里 真美 丽。(3)按节奏用mi、sol、la三个音唱一唱,如:× × ×︱× × ×

sol mi sol la sol mi(4)可在节奏谱下将自己作的曲子记下来,如: × ××︱×× × ①5 3 5 ︱ 6 5 3 × ××︱×× × ②6 5 3 ︱ 5 6 6(5)全班同学看着谱子唱一唱。

第五单元 第 5 课 动 物 世 界

一、教学内容:

1、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节奏多声游戏《两只老虎》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学习,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能通过不同的音色和动作表现出蜗牛和黄鹂鸟的有趣对话,培养学生对理想执著追求的顽强精神。

2、通过《两只老虎》的节奏多声游戏,复习以往学习过 的“×、××、×-0(停顿)”四种节奏,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

3、热爱小动物,不吃野生动物,注重环保。

三、1、教学重点

复习以往学习过的“×、××、×-0(停顿)”四种节奏,2、教学难点:

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设计:

(一)、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初听歌曲:

(1)学生听出歌词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编一个关于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

(2)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谈谈我们要学习蜗牛的什么精神。

2、学习旋律:(1)按节奏读歌词(2)学习旋律。

3、听唱歌曲:(1)再听歌曲(2)跟录音小声唱(3)多种形式练唱(4)齐唱

4、歌曲处理:唱熟歌曲后,请学生分别给歌曲中的三个角色:旁白、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设计如何用不同的音色和力度演唱,全班试着唱一唱。

5、自编自演: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的表演形式。可以集演、唱、说、画、奏为一体。最后各组上台演一演,看谁的形式最新颖。

(二)、节奏多声游戏《两只老虎》

1、分组部署:

(1)将全班分成5组,每组练习一种颜色的节奏。

(2)分别把1-5组的节奏与童谣学会。第5组按书上要求,用声势伴奏。

2、小组间的相互合作与设计:分组进行不同组合的练习,如1、2组同时进行,或3、4同时进行,或1、3、5组同进行等。

3、分层次表演:在教师指挥下,1-5组节奏一组一组加入。

4、全班整合表演:最后五种节奏同时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多声节奏游戏的声响效果,培养互相协作、协调的能力。

走进音乐世界教案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陶婷囹”为你整理了“走进音乐世界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走进音乐世界教案1教学要求:1.欣赏并初步理解音乐。2.理解图形 的......

第五册音乐教案

2014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童年教学目标:1、《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第五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老师你好 教学目标: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

走进计算机音乐世界教案

走进计算机音乐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音频知识和播放软件过程与方法:灵活运用“千千静听”软件收藏和欣赏喜欢的音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音乐的处理,增加......

人教版音乐第五册教案

人教版音乐第五册教案人音版第五册音乐教案第一课 童年 教学目标: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

下载《走进音乐世界》第五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音乐世界》第五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