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流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全球性大气环流”。
2.4全球性大气环流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前面我们花两节课,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和风。那么你们还能回忆起什么是热力环流吗? 生答…….,很好!
(板图):我们假设,近地面A地受热B地遇冷,两地空气首先该怎么运动?(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地遇冷空气冷却收缩下沉,A地形成低压,B地形成高压,A地上空形成高压,B地上空形成低压。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产生气压差异,空气就由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热力环流。这里水平方向上的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便产生了风。
那你们还记得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的关系吗?高空风与等压线呈什么关系?
(高空风与等压线是平行的),近地面风呢?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是斜交的。这里的热力环流和风都只是大气的局地性运动,小打小闹的,大气还有大规模的全球化的运动,现在全球化很时髦,我们今天也来时髦一回。请翻到课本37页,2.4全球性大气环流。
首先,请思考什么是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有什么作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并且还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
过渡:那全球性的大气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为了便于我们研究,我们做一些假设,假设 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也就是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因此引起大气运动的条件就要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请结合热力环流思考,此时的全球性大气运动情况怎样? 我们以北半球为例来分析:(PPT)赤道地区受热多,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极地地区受热少,大气冷却收缩下沉,于是在赤道的高空形成高气压,而极地的高空形成低气压,气压梯度力指向极地上空,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赤道地区的近地面因大气的上升并流出而形成低压,极地的近地面则形成高压,于是大气就从极地近地面又流回赤道。因此,在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就形成了单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形成一个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
可是,现实不同于理想,实际上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在自转,大气一运动,地转偏向力就马上干活,使大气发生偏转,因此就形成了三圈环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三圈环流。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快速浏览三圈环流的相关内容,重点读图2.14。
(生看书,师画板图北半球,画大些)
PPT 好了,请看PPT。我们仍然假设 地表均匀、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于是大气运动的条件就要考虑高低纬间冷热不均,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板图讲解)同样以北半球为例,赤道地区温度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降低,形成………低压,由于它在赤道地区呈带状分布,所以称为赤道低气压带;而极地地区大气因冷却而收缩下沉,致使近地面形成……….高压,因位于极地地区,而称之为极地高气压带。而赤道的高空,因上升气流堆积,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极地上空因气流下沉,密度减小,形成的是……低压,于是在赤道与极地的高空就产生气压差异,空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那么这一支北上的气流能顺利的一直北上吗?…….不能,一旦形成风就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板图极地与赤道高空等压线)背风而立,北半球向……..右偏,于是逐步偏转为…..西南风。而课前我们回忆了高空风的情况,高空风是与等压线呈什么关系的?
平行
在高空 风最终会和等压线平行,于是西南风最终在北纬30°上空偏转为了西风
(副板书:在黑板旁画出高空风与等压线的平行),这样以来,空气就在北纬30°上空自西向东地流动,不能再北上了,而赤道上空却有源源不断的大气蜂拥而来,气流就在北纬30°上空不断堆积,堆积太多、太重,受不了啊,就产生了下沉气流,可是入地无门,就在北纬30°的近地面堆积,使得近地面密度增大,气压…….升高,而形成高气压,因为它在热带旁边,所以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而此地气压升高了,空气就会受力向南北两侧流出,于是一部分空气就感恩式的回老家去补充赤道近地面的大气流失,这就完成了赤道与副热带地区的空气环流,形成低纬环流。
中高纬环流: 而另一部分大气还想北上去极地,来到北纬60°附近,就不能顺利北上了,为什么呢?
因为极地近地面是高压,空气会向外扩散,也就是向南运动。极地向南流的冷空气就和副热带北上的暖空气在北纬60°附近相遇,由于这两支冷、暖空气的性质不同,水火不容,二者相遇后就形成一个交界面,称为极锋。这涉及到后面的锋面知识,此时我们只考虑,冷空气冷而重在下方,暖空气暖而轻在上方,暖气流就会沿极锋这个面向上爬升,使北纬60°近地面的空气因上升而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因为它位于极地旁边,所以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而空气上升到高空后,高空密度增大,气压就升高,形成一个高压,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便向南北两侧流动,向北的气流就在极地地区下沉,完成了副极地与极地之间的空气环流,形成高纬环流。
向南的气流在北纬30°附近地区下沉,完成了副热带与副极地之间的空气环流,形成中纬环流。于是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就形成了,并且在近地面还形成了四个气压带。【(PPT)我们再来观察一遍三圈环流形成过程,理一理思路(播放PPT动画)】 提问: 1 现在请思考,这四个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有什么不同?(PPT填空),…所以,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2请再思考:这四个气压带哪些容易降水,哪些较干燥?
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都是上升气流,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降水多;而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气温是升高的,不容易成云致雨,降水少。刚才分析的是北半球的情况。
过渡:请看课本,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也是同样道理,只是地转偏向力是向左偏。同样形成高、中、低纬三圈环流,和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并且成因和对降水的影响都一样。
(PPT),于是全球就形成了7个气压带。请观察,其分布特点:七个气压带是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的,且高低气压相间分布。我们再来总结归纳一下,(PPT)全球的七个气压带。
过渡:这七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就会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就会形成风。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全球的风带,以北半球为例,A、首先看低纬地区: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气压梯度力指向赤道,风向右偏,形成什么风? 现在呢,请拿出你们的右手,我们使用“左右手法则”来确定风向,为东北风,由于这支风风向稳定,讲信用,我们称为东北信风,信风由较高纬地区吹向较低纬,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因此信风干燥,它影响形成的气候也干燥。
B 再看中纬地区:副热带与副极地之间的风带该是什么风? 西南风,气压梯度力指向副极地,风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我们称为盛行西风。盛行西风并不是西风哦,它应该干燥还是湿润?
盛行西风湿润,它是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气温降低,容易形成降水,较湿润。
C最后来看,高纬地区: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之间,气压梯度力指向副极地,向右偏形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这支风由高纬地区吹来,寒冷而且干燥。
这是北半球的风带情况,南半球的情况同理,但是注意风是向左偏转,南半球就用左手来定方向。(PPT 从低纬、中纬、高纬进行展示,利用左手法则)好了,请看PPT,于是全球就形成了6个风带,这6个风带也是南北对称分布的。(这北半球的风就像汉字笔画的一撇“ /”,南半球的风就像一捺“”)接下来,我们再来总结比较这六个风带的情况(PPT展示)
(PPT)于是三圈环流,就在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这幅图你们一定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它掌握好。
在分析三圈环流的时候,我们是假设地表均匀,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而由于地球在公转,太阳直射点有南北回归运动,这就会影响全球的热量分配,从而导致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气压带风带位于南北的平衡位置,而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端、在北回归线上,气压带风带也向北移动到最北端;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端、在南回归线上,气压带风带也移动到最南端。所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相一致,具体体现就是: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好了,本节课的重点就在课本图2.14,一定要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对降水的影响,以及图2.15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接下来,我们就来小试牛刀,练一练。
湖北师范学院 http://www.daodoc.com全球性大气环流地理科学系1002班 舒颖莲1,教学目的:A.掌握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B结合图形,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了解其分布规律;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原理示意图的能......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湖北省沙市中学朱胜祥434000 [教材分析] 天气和气候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之一,它是自然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也直接影响到人文地理的各项要素。《全球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季节性移动规律,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与特点。能力目标: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图上理解并识记......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