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我爱妈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爱妈妈教案”。
1.中班语言活动:《 我爱妈妈》 邹平县九户镇中心幼儿园 赵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妈妈的辛苦,激发他们表达爱妈妈的几种方式。
2、复习巩固对三八节、母亲节、妈妈的生日的了解。
3、引导幼儿特殊的日子里对妈妈说一句完整的祝福语,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妈妈做各种家务的有关课件;《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每个孩子准备一件礼物;每人准备一幅送给妈妈的画;另一位老师扮妈妈;一张床、被子、饮水机、杯子、电话机一部,一盆洗脸水、毛巾。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1)播放音乐《小乌鸦爱妈妈》引导幼儿讨论: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它为什么要爱妈妈?那老师们再问你们,在家里最疼你们的是谁?(回答:多数都是妈妈)。
(2)看妈妈做各种家务的有关课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妈妈都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洗头,洗澡,洗衣、做饭,铺床叠被,去幼儿园接送孩子,给孩子买水果、买玩具等等)。
小结:妈妈给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是代表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应不应该爱妈妈呢?
2、激发幼儿想一想自己要怎样爱妈妈。那你们应怎样爱自己的妈妈呢?孩子们纷纷回答:(1)给妈妈买好吃的。(2)给妈妈买好看的衣服。(3)给妈妈捶背。(4)给妈妈跳舞、唱歌。(5)给妈妈画画、做贺卡等等。师:你们的想法很好,现在你们还小,没有钱给妈妈买吃的和穿的,等你们长大了能挣钱了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了。现在你们只能做自己能做到的,比如说给妈妈捶背、跳舞、唱歌、画画、做贺卡等这些都能做得到,是不是,小朋友?把这些事做好了,妈妈就会很喜欢、高兴的。
3、引导幼儿想应该在哪些节日最能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引导幼儿幼儿复习巩固对三八节、母亲节、妈妈的生日的了解。教导幼儿在平时孝敬妈妈的同时,还要记住在这几个重大节日里给妈妈一个惊喜,最能体现自己对妈妈的爱。
4、情景表演:要求:另一位老师扮妈妈,幼儿扮孩子,随着上课老师的讲述进行角色表演,孩子要根据对妈妈做的事对妈妈说出一句完整的话:(1)妈妈下班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家,孩子会对妈妈做什么?(给妈妈倒上洗脸水或是递上毛巾让妈妈擦擦脸,或者给妈妈倒上一杯水说:“妈妈请喝杯水吧!”。)(2)妈妈腰疼得厉害,甚至疼得大叫!(孩子给妈妈揉一揉或是让妈妈躺下休息一会或者打电话请医生。)(3)妈妈的生日到了,孩子应怎样做?(送上自己帮妈妈做的礼物或是给妈妈献节目,并对妈妈说一句:“祝妈妈生日快乐!”)(4)全体幼儿表演:老师说:“今天是母亲节,老师想做你们的妈妈,你们愿意吗?妈妈最喜欢你们画的画,想听你们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你们能把自己最美丽的画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吗?”孩子立刻响应(引导幼儿送给妈妈最喜欢的一幅画,并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完整的话如:“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我画了一幅画给您,祝您节日快乐!”或者说:“妈妈祝您节日快乐!送您一副画希望您喜欢!”。)老师抚摸着围在身边的孩子对大家说:妈妈今天真高兴,因为你们都长大了、懂事了,知道爱妈妈了。妈妈能有你们这些聪明懂事的好宝宝,太幸福了。
活动延伸:教育孩子用同样的方法爱自己的妈妈。过几天,老师要进行家访,看看你们在家里是怎样爱妈妈的?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的小手本领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1-05-30 15:26:51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的,小手,本领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
2、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本领大。
3、简单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手的图片
2.动物大指偶5个小指偶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
3.操作材料:(1)夹珠子(筷子、木珠)(2)穿珠子(3)绘画(涂色:“我的小手”)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
老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和材料,请幼儿操作,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来做这些事的?”
(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小手本领很大。
提问: 1.刚才你做了什么? 是用什么做的?
2.除了刚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还会做什么?(个别回答,与旁边的幼儿交流)
老师小结: 小朋友的小手本领真大,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本领为什么会这么大呢,手上有些什么呢? 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地看一看。
(三)、观察认识手
1.幼儿观察手
提问: 你的手上有什么?(手指)
2.认识手指名称。
(1)介绍手指名称。
出示图片,分别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让幼儿伸出大姆指表扬表扬小朋友,也表扬表扬自己,最细最小的叫小指,让幼儿伸出小指;中间最高的是中指,让幼儿伸出中指;中指和大姆指中间的叫食指,请幼儿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间的叫无名指,幼儿伸出无名指。
(2)巩固认识手指。
a.老师分别将动物指偶戴在五个手指上,幼儿说: 老师将* *戴在* *指上。
b.游戏:“戴指偶”老师说一个手指的名字,幼儿取一个指偶戴在相应的手指上。
3.认识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长在哪里?(手掌)
(2)手还可以怎样分?(手心、手背)
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
(四)、幼儿讨论: 如果没有手会怎样? 怎样保护手?
1、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2、老师小结: 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不玩刀和其它尖的东西,以防触伤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护肤品等。
五、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的本领更大,教育幼儿多动手,勤动手。
提问: 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本领更大? 启发幼儿想想: 如果什么事都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我们小手的本领会不会还这么大呢?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大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活动总结:
教师针对幼儿的今天的表现,给予及时适当的评价,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同时教师要留意那些能力相对较弱幼儿的情绪,增强其自信心。
五、活动延伸:
1.让幼儿继续操作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儿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
认识“>”和“<”
发布者:www.daodoc.com 阅读:12965 次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 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三、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引出数字小兔。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找出后,比较大小,填上“>”或“<”。
四、游戏:击鼓传包
玩法:教师摇动铃鼓,幼儿传猫头包,鼓声停止,包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各从包里抽出一张卡片,比较大小,如“8”和“6”,大数幼儿先说:“8大于6”,小数幼儿说:“6小于8”。游戏依次进行。
五、戴小猴头饰,幼儿做小猴子,学习把不等式边等式。
教师告诉幼儿:“我们要做一个《小猴学样》的游戏,游戏之前先要学样本领—把不等式变等式。”启发幼儿说出“4小于3”,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并说:“猴妈妈说,两边的小猴子不一样多,太难记 了,我想让两边的小猴子一样多,把“>”变成“=”该怎么办呢?小猴子动脑筋想一想。”想出4-1=3、3+1=4两种办法都行。
六、听音乐做“小猴学样”游戏。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多变的图形
作者:史彦丽 来源:寿光市文家街道西城幼儿园
[内容分析]
《幼儿创新智慧游戏》是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让幼儿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新课程。教材本身内容来源于生活,特别是来源于幼儿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即注重让幼儿多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通过幼儿自身尝试和体验,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品质。此活动《多变的图形》来源于教材本身的设计,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孩子们生活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大胆改良,培养了孩子大胆想象的能力,而且鼓励孩子们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
[幼儿分析]
中班的孩子正是对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感兴趣的时期,语言表达不是很完整,也没有什么主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他们也能将事情做的很好。因此,在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一些蕴涵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设计思路]
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长方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了开展分类、排序等探索活动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联想和创造;幼儿还需要在各种操作时间中进一步学习、发现,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拼图添画的兴趣。
2、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出其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箱子一个、图形示范几张、图形拼插玩具每人一份、带有图形的纸张每人一份、彩笔。
[活动流程]
1、导入:听音乐“找朋友”入场。
2、授课:游戏“奇妙箱”。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阿?
A、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了,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图形(圆形):这是什么呀?幼儿:圆形。
教师接着把此“圆形”粘贴在黑板上,讨论:那你还看着是什么?幼儿发散思维想象:大苹果、太阳等。
B、师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小朋友摸出图形后,如同上进行讨论。(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
3、师:咱们再来玩个“超级魔术师”的游戏。
拿起一张圆形,变变变,“变出不同的脸”,把什么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学会添画,变成另外的图形)
4、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创新。小朋友们,你们也想不想象魔术师一样来变魔术呢?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图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来开始设计、创造。咱们来比比看看谁能设计出和别人不一样的。
5、将部分幼儿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并进行评析,鼓励幼儿的设计。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的进行,幼儿对图形掌握的很好,一看到图形就能立即能说出该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对拼图添画很感兴趣,想象的丰富,能把想象的某个物体说出是什么图形,拼图完成的较好,添画有的幼儿完成的不是很好,在这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我爱妈妈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爱妈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我爱妈妈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我爱妈妈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我爱妈妈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我爱妈妈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