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案北师大版_辽宁丹东解析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8:42: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案北师大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辽宁丹东解析”。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关作者的作品,进行读书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具有勇于创新、不瞿艰难、坚定改革信念、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而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教学准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课前五分钟式

8分钟)

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导入新课(承接、引领式

2分钟)

辛亥革命后,虽然中华民国成立,但是民主共和的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使民主共和成为一句空话。面对混乱的国家形势和复辟分子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次空前的浪潮。

三、探求新知(直观讲述、合作探究、对比归纳式

20分钟)

(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10分钟)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首先,要向学生简单介绍当时的背景,指出:为什么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时候,中国会出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但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民主共和制没有真正实现,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一些先进的知识分于在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之后,认为中国也要有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斗争,以解放人们的思想。然后,要让学生了解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都有哪些主要的领导者?他们有哪些主要的成就?他们发起这场运动的战场?他们的旗帜?陈独秀——《新青年》;胡适——《文学改良刍义》;鲁迅——新文学巨匠。《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民主、科学。2.陈独秀与《新青年》:

首先,通过读书让学生找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和发起者。新文化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1915年9月,他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这是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是希望这本杂志如同青少年一样,给社会注入一股新鲜直液,振奋人心,鼓舞人们参与这次的运动。

其次,让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四点,请同学们看课文,找一找,有哪四点?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要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提出这两个口号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两个口号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具有什么性质?反对专制与愚昧,反对旧道德,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以及“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代表封建专制制度和旧礼教、旧道德的孔子学说,批判为复辟开路的尊孔复古逆流。这里所谓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这里所谓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陈独秀认为,迷信和宗教,历史愚弄人民,维护专制,扼杀群众的创造精神。要求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解放,就必须打破封建迷信和宗教崇拜,而科学和民主则是不可缺少的两件武器。充分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在前期的性质,它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世界资本主义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它冲击了封建思想对人类的束缚,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以及进化论观点为指导,是资本主义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后期新文化运动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宣传马列主义为中心的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最后,简单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重点强调它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陈独秀提倡在内容上更深入地进行文学革命。他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废除反映旧思想的旧文学,提介平易的反映现实的新文学。他号召打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这里所说的“贵族文学”,即所谓“代圣贤之言”的封建文学。这里所说的“国民文学”,实际上是指反映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文学。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文学改革。

(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5分钟)

首先,简单介绍胡适其人及其主要思想:胡适(1891年-1962年),初名嗣,学名洪驿,字适之。绩溪县上庄村人。胡适出身于官宦兼茶商之家,父亲胡传曾经担任过台湾的知州和统领。1904年,胡适从故乡前往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梅溪学堂和中国公学,接触了严复翻译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赴美留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就学于哲学家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这一段求学生涯对胡适影响甚大。他回忆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结论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 然后,详细讨论分析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被诩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1918年他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在“五四”文学革命前后,他创作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终身大事》为第一个白话散文剧本,“文学革命”的口号是胡适最先提出来的。他还最先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另外,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与整理方面,在中国古典小说的考证及古史研究方面,胡适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一生除获得一个正牌博士外,还获荣誉博士学位多达35个,这是中外罕见的。

(三)新文学的巨匠——鲁迅(5分钟)

首先,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简单整理鲁迅的主要简历。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然后,指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反映这一成果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

四、归纳升华(问答式

5分钟)以板书为线,师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阵地?旗帜?内容?意义?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十分深远,它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落后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自救民的新出路。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很快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

五、达标测评(学生完成5分钟)

P49自我测评、《创新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背景

时间:1915.9 标志:陈独秀《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狂人日记》 主阵地:《新青年》、北大 旗帜:民主与科学 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意义: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精编教案北师大版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探究预习提纲: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

【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北师大版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民......

【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破解彩陶之谜教案 北师大版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破解彩陶之谜教案 北师大版一、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了解到在半坡和河 姆渡聚落出现了陶器,并看到一些图......

【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新人教版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新人教版、活动目的:1、通过学生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2、通......

【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教案 新人教版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识记重点字音和字义。 ②掌握诵读要领。 ③想像“山市”奇景。2、过程与方法①......

下载【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案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案北师大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