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教材简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脉络清晰。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本文反映了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
文中含义深刻的几个句子:(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伯父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对“我”读书不认真的批评。这简短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也透出鲁迅先生风趣、含蓄、幽默的性格特点。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这句话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先生为了唤醒民众,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鲁迅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根本没有言论自由。“碰壁”是指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顽强斗争的精神。
(3)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这句话可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上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感悟,课后拓展阅读的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另外,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式,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本文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 ”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3、情感与价值
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难点:
1、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讨论式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片。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了解鲁迅
1、出示课件:鲁迅图像
2、同学们,这就是——(生: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为什么称“伯父”了,还要称“先生”? 【利用图象、课题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了解了题意。】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意识。】
2、出示生字词课件:追悼 吊唁 咳嗽 敷药 女佣 水浒传 殡仪馆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1)请同学们正确认读这些生词。
(2)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或哪个字形?
(3)你理解哪个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4)请你从以上四字词中,选一个词语应用说话。【关注词语教学,让教学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四、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
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
(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
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
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适当的资料补充,再现了当时出殡时的情景,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受爱戴。】
3、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你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还看到了——
(可以是不同的人群,可以是人们在送葬时的不同表现。)【创设情景进行说话训练,凸现鲁迅先生受爱戴。】
4、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朗读: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5、读着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生;沉重、悲痛)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五、课堂小结,拓展设疑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2、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迅,了解鲁迅。
六、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
(一)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1)“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2)“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3)“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5.议论: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6.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二)谈“碰壁”。1.默读课文部分内容。
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1)“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2)“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3)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三)救助车夫。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1)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2)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1)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2)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1)“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2)“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深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四)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自由回答。)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通过重点字词句让学生感悟人物身上的品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师:同学们,鲁迅先生是我们中国人永远的骄傲,透过他不顾自身危险而勇于斗争的勇敢,透过他不记个人烦劳而热心助人的品质,透过他除了心忧百姓仍是心忧百姓的叹息,鲁迅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再一次用深情的朗读回答我!
(生齐读)的确,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师:是的,鲁迅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一直为别人着想着。如果用课外的一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的一生,我觉得这句话更恰当——(让我们齐读)(大屏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同学们,今天,鲁迅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长存。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当年人潮汹涌的追悼礼堂,用一句最精练的话寄托我们迟到的哀思。(点击:葬礼视频,《哭砂》音乐)谁先来?
6、拓展: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通过交流介绍,丰实人物特点。】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课在写法上给了你什么启示?
2、小结写法:学习用几个具体事例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引进世纪伟人,延伸作业。
总结:有位作家说过二十世纪中国出现了两位伟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就是鲁迅。这两位世纪伟人,无论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的敌人,都不得不被他们折服和钦佩。毛泽东以他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鲁迅则以他毕生的精力,在文化战线上为革命者高声呐喊,推波助澜,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成为现代文学第一人。今天学了这课,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的一些事迹,大家是不是想对他有更多的了解?那就请同学们至少选择下面的其中两项作业认真完成。
(大屏出示)
1、搜集鲁迅有关先生的名言警句。
2、认真阅读教科书中的“阅读链接”,谈体会。
3、写出你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解。
4、推荐课外阅读:《少年鲁迅先生》、《朝花夕拾》。
【关注拓展,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内阅读点燃的星星之火,到课外阅读中去熊熊燃烧。】
九、教学反思:
1、让学生课前搜集鲁迅的资料及他的作品,并进行阅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便加深对鲁迅的了解,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另外让学生自己熟读课文,自主感悟,以便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2、“自学存疑”,强调学生自学、自悟、自得。
3、“质疑答题”,强调教师的点拨、点破、点化。
4、“激疑拓展”,强调求实、求活、求新。
5、教师的点拨不要过于直接,讲得过多,启发孩子的太少,甚至担心学生回答不上来而直接引出答案,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拘泥于一个狭窄的范围,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另外,问题的设置要更加细致到位,才能契合孩子的思维模式与思维习惯。
十、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受爱戴
(果)
谈《水浒传》
为自己想得少
笑谈“碰壁”
为别人想得多
救助车夫(因)
关心女佣
学校: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办事处美宜小学设计者:六年级 黄冰华日期:2015年12月2日7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批注。2、学习课文2——5段,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