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6:57: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示范教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设计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与向往。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本单元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作出的努力。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即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经济政策。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有利于弄清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古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的表现。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难点是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本课内容分三目,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成长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诠释。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则从耕作方法、耕作制度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则重点描述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本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辅导资料,对以上三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它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向学生解释一些农业生产现象,阐释一些农业生产名词,剖析一些农业生产问题。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难点

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表格进行归纳总结。为使教学过程更有形象性,避免枯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经济发展的过程,以图示法演示相关图片。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预先查找能说明中国农业发展的生产工具,并了解其用途。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课件展示十二生肖图片

提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十二生肖,那么你们知道十二生肖中哪些动物与农业有关吗? 回答:牛、马、羊、鸡、狗、猪。

过渡:由此可见,十二生肖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一定的联系。那么,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历史中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清代,人口数量激增,其中中国古代农业又起着什么作用?此外,我们在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又是建立在哪一经济基础之上的?这些问题都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一一解决。

情境导入

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片断(音乐、视频均可)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这段戏曲吗? 回答:(齐声)喜欢。过渡:在听歌时,我留意到其中一句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这是对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从这句歌词中,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我国古代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生产形态。当然,一句歌词不能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的详情,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本课的导言及历史纵横

问题情境1:请说出与中国古代农业有关的神话传说。

师生互动:神农氏的传说等(学生充分发挥)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多媒体展示资料及神农氏插图:

《庄子·盗跖篇》曰:“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有巢氏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易·系辞下》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过程评价:中国古史中“神农氏”,正是原始种植业发生时的人物。中国农业从其产生之始,就是以种植业为中心的。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对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试验,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来。从“尝百草”到“播五谷”和“种粟”,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反映;而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则反映了这个过程的艰难和充满风险。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为了使农业经济得以确立,要有相应的工具的创造,反映在传说中就是神农氏创制斤斧耒耜,“以垦草莽”。所谓“神农氏”的传说,正是这一时代中国农业的反映。原始农业最先是简单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长过程,进行播种和收获。

(板书)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过渡: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原始农业产生后,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是什么时候定型的?

师生互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5。(板书)1刀耕火种

问题情境2:有谁知道成语“刀耕火种”的意思吗?

师生互动:刀耕火种指的是古代山地的耕种方法,亦泛指原始农业的耕种方法。

过渡:那么,古代山地的耕种方法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考察一番。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片。

云南独龙族人在砍伐森林,准备火耕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境 回答:这两幅图片再现了古代刀耕火种的情境。即:古代人先用石斧之类的工具砍伐树木,清除山地上的杂草,然后把砍下来的树木、杂草进行焚烧。最后,人们就在清理出来的山地上播种。

总结:不错,是这样。人们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所要面临的就是土地的选择。刀耕火种一般不施肥,也不中耕,所以种植二三年之后就要另觅新地重新砍烧种植,农史学家称之为“游耕”。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得到印证。相传“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烈山”就是放火烧山,“柱”实际上是挖洞点种的尖头木棒——后来发展为木耒。这正是原始农业中两个相互连接的主要作业,不过被传说人格化了。

但从新石器时代所出土的一些实物来看,中国一些地区的原始农业似乎在六七千年以前,就脱离了早期的刀耕火种阶段,随着耕作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我国农业进入了所谓的“石器锄耕”或“耜耕”阶段。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板书)2石器锄耕 多媒体展示图片:

解析:耒、耜就是我们祖先在“耜耕”阶段用于松土的农具。耒就是削尖的木棒,后来发展为双尖的木叉,再后来单尖的耒又发展为一种形状类似于铁铲的木耜,接着又有了骨耜和石耜。

问题情境3:“耜耕”相对于“刀耕火种”有什么优点呢?

学生回答后总结:“耜耕”相对于“刀耕火种”的明显优点是土地挖得深一些,土翻得松一些,栽种的粮食收成好一些,山地耕种利用时间长一些。尽管如此,“耜耕”也没有解决人们不断迁徙、寻找新土地耕种的问题。

问题情境4:什么时候人们不必四处迁徙寻找新的土地耕种呢?为什么?

回答:到商周时期,出现了比木石农具坚硬的青铜农具,农业生产水平开始得到提高。虽然青铜农具在农业上应用还很少,但由于懂得了施肥技术,因此肥沃的土地可以连续耕作,贫瘠的土地也可以在休耕一两年后轮耕。

同时人们还掌握了灌溉、除草和灭虫等技术,农作物种类也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走向定居。

但是,石器锄耕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很快就被铁犁牛耕所取代,那么铁犁牛耕技术在我国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板书)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板书)1铁犁牛耕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牛耕技术也是在春秋末期出现的,战国时期开始推广,也就是说铁犁牛耕技术在我国已有两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问题情境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完成下表。(教师逐步展示表格内容)

时期 战国 西汉 隋唐 工具名称 铁犁 耦犁 耧车 曲辕犁

特点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构造比较简单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即简便又轻巧

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1 铁犁

图2 耦犁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图3 耧车

图4 曲辕犁

问题情境6:铁犁牛耕耕作方式的出现,对我国古代农业有什么重大意义吗? 师生互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它使古代人们有能力耕种更多的土地,能提高土地的产量。

多媒体课件展示: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阶段 石器锄耕阶段

特点

①从简单模仿到人为放火烧荒后播种 ②由于地力下降不得不经常迁徙

①耒耜发明,但缺乏施肥、中耕和灌溉,仍需迁徙

②商周时期农耕中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已懂得灌溉、除草、沤肥、治虫等技术 ③出现连续耕种和休耕

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 ②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推广

③铁犁牛耕技术成为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阶段

(板书)2耕作技术进步

问题情境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完成下表。(教师逐步展示表格内容)

时期

春秋战国 西汉 魏晋南北朝

耕作方法 垄作法 代田法 耕钯耱技术

特点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耕作方法。

图1 代田法

图2 区田法(板书)3灌溉水平提高

问题情境8: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完成下表。(教师逐步展示表格内容)

时期

战国 汉朝 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工程或工具 都江堰

漕运、白渠、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播放介绍《都江堰》的视频资料。

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灌溉工具。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图1 翻车

图2 筒车

图3 高转筒车

图4 风力水车(板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问题情境9: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7。

师生互动:

第一组问题: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是否意味着“小农经济”等同于“自然经济”?

第二组问题: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小农经济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第三组问题:小农经济为什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小农经济为什么发展又极为艰难?(详见活动设计栏目)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也使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板书设计

活动设计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下面请同学们以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回答。师生互动:

第一组问题: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合作学习:①小农经济是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②小农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过程评价:小农经济是指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最本质特征是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中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普及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之后。

合作探究:教材指出“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是否意味着“小农经济”等同于“自然经济”?

合作学习: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即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为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自然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①它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②它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③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而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由上述对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概念与特征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两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联系逐渐加深。

过程评价:由此,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因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生产工具原始落后,农耕通过集体劳动,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所以不是小农经济。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属于自然经济。②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两者出现了交集。③法国大革命后的小农经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小农经济,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它们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富农经济。它们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和市场相联系。但由于它经营规模小,相对于资本主义大农场而言,故叫小农经济。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小农经济被集体农庄所取代。在中国,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所代替。④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所以,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中国的农民仍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以前的土地是私有的,而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小农经济土地仍是公有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它和传统意义上处于封闭状态的小农经济相比,已是大相径庭、面目全非。当今的农民已被卷入或融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其社会化程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正是基于此,在实践中,我国正在探索社会组织与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国家提出了加强对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的政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师生互动:

第二组问题: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小农经济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合作学习:

1.(秦汉以后)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及不仅促进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也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2.发展的条件: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④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师生互动:

第三组问题:小农经济为什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小农经济为什么发展又极为艰难? 合作学习:①小农经济适应古代中国的国情,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模式。因为这种生产经营模式,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能够能动地去改造自然,而且个体农民自身的经济力量薄弱,扩大生产规模不太可能,一般也只能在小块土地上,用多投入劳动力和改进生产技术的方法,尽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解决一家的生计问题。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又因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植,小农经济得以生存和发展。②但是,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剥削加重,致使农民纷纷破产流亡,又使小农经济举步维艰。

过程评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也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和小农经济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因素。

拓展探究:小农经济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成为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变的重要原因。时至今日,小农经济是否对现在的中国仍然存在着影响?这种影响对于我们当今的经济发展来讲是有利还是有弊?

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

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解题关键:自然经济背景下的家庭生活。思路引领:从自然经济的表现形式来考虑。答案提示: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本课测评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解题关键:小农经济。

思路引领: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答案提示: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学习延伸 略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重点讲解】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中国......

李老师教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编写:李祖铨 审核:王怀彬 终审:徐成志【学习目标】基础知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能力培养: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阶段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发展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考察,我国古代农......

高中历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

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题及答案【重点讲解】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

下载示范教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示范教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