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对外开放上课教案”。
第12课 对外开放
方山一中 武利军
课标: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理解对外开放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那改革是?(对内改革)开放是?(对外开放)并且 板书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2课《对外开放》,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一、引进来。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做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学生:建立经济特区。(2)建立特区的目的。a.吸收侨资、外资,b.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c.进行现代化建设,并为更大规模的开放提供经验
(3)经济特区,“特”在什么地方?(为了让目的更好的实现,有更好的优惠条件才能让外国人,华侨来中国投资)
(4).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
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5)为什么在这些地方建立经济特区?(6)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史料1 经济特区是体制改革的试验场。198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是个试验,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在邓小平同志眼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办经济特区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来”。史料2 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教师: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讲完第一部分后,既然对外开放这么好,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那么我们就应该?(扩大开放)
那么我们通过一张图结合课文来学习对外开放的扩大过程。1.中国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从试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扩大开放领域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到沿江、沿边、扩大内陆省会城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师总结: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学生: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用图片解释什么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面结合)
二、走出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进一步推动国内的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加入WTO,使得中国对外开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进一步开放的大趋势已经形成。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影响?
学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挑战是什么 ?
三、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通过回顾唐朝兴盛和清朝衰落的原因,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也说明我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让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四、对外开放我们有的是大好机遇同时也有挑战。
通过雄安新区的建设和中美贸易战让学生体会。
五、课后作业
教师: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
学生1: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学生2: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无法独立自主;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学生3: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学生4: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案 [课标要求] 主要帮助学生感受当今开放的世界形势,理解坚持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意义,认识对外开放中应该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
对外开放党中央、国务院于1984年4月批准南通进一步对外开放后,南通根据中央指示,确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挖掘潜在的优势,加快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步伐,很......
为什么要对外开放: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2010年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总结2010年,我旗继续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全旗上下按照旗委、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部署,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
《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教案刘小川导入新课:(案例)由“胡锦涛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引入主题。凸显时政,彰显国家意志。由此提出“三个创新”的问题,点燃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