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之歌》教案(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夜莺之歌教案”。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小夜莺”在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的形象,学习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明确课文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教学重点:
感受“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形象,学习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小夜莺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的内心,明确文章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把视线再次投向广袤的俄罗斯,满怀着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英雄们的敬意,满怀着对在德军的炮火下仍然奋勇抵抗的孩子们的崇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那是一场激烈的阻击战刚刚结束,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从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战争的残酷,从哪里看出来?——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
三、学习课文
(一)师:听,不远处,却传来了夜莺的歌声,这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同学们,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几次出现夜莺的歌声,找到后,把它画下来。
(指名答,读出五处来。)
师:那我们下面就走进这五次歌声,看看每次歌声结束后,小夜莺的表现是怎么样的?
(二)我们来看第一次歌声的响起
1、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第一次夜莺的歌声”?(1-19)默读这部分,问题:为什么这歌声越来越劲?如果没有劲呢? 交流汇报:想吸引敌人的注意,是武器。
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个别读——齐读,读出歌声的有劲。
2、这部分只要写人物的什么?(语言——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对话),通过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德军中尉与小夜莺的对话。下面你们就以同桌为单位,一个扮演德国军官,一个扮演小夜莺,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师生配合读:师——中尉
生——小夜莺
A、“这玩意儿你做得还不错。”中尉点了点头,他那阴沉的脸上露出一种冷笑,“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中尉这样的目的是什么?(想打听本地的情况,也想拉拢小夜莺。)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小夜莺这样回答的目的是什么?(装傻,引开敌人的话题。)
B、“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中尉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想打探情况,想找向导。)
“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小夜莺为什么这样回答?(装傻,故意打岔,体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避免敌人对他的怀疑。)
师:小夜莺知道德国军官在问什么吗?那他为什么还这样回答呢?(让德国军官认为他傻,对他失去戒心。)因此,在德国军官眼中,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夜莺?(天真,有点傻气。)
C、让我们看看描写德军神态的句子,那这又是一群怎么样的德国军官呢?你有什么发现?他们有什么样的嘴脸(谨慎,多疑)
师:是的,敌人的狡猾的,是阴险的,是谨慎多疑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小夜莺才要装得——傻气,天真。
师:同学们,面对这样狡猾、阴险、多疑的德国军官,小夜莺更必须把谎说得更圆些,使敌人对他失去戒心,以免中尉怀疑他。
D、师:德国军官阴沉着脸走到小夜莺面前,试探性地问: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生: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师:德国军官不达目的不罢休,于是又问: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生: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师:德国军官又凶狠地问道: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生答: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
倒是只有我一个!
师:同学们,小夜莺不但不害怕,不畏惧,而且用了一个这样的句式回答了德军的提问,同学们,快,送给小夜莺一个赞美的词吧,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夜莺?(板书:机智勇敢)
师:德国军官被蒙在鼓里,于是又追问: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生: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了吗?“野兽”指的是什么呢?(指德军侵略者)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呢?(揭露敌人的凶残,表达小夜莺对敌人的仇恨。)
师:那他为什么不直接骂德军呢?如果他说“德军来了,德军来了”,好不好?为什么?(这样会引起敌人的怀疑,他就无法迷惑敌人,就无法完成任务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痛斥敌人而又让他们无法发作的目的。)
事实证明,由于小夜莺的机智,敌人有没有怀疑他?从哪里看出来?——“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是的,同学们,通过这次对话,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E、“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小夜莺这么爽快地答应,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到此,第一次歌声结束了,第一次歌声引出了德国军官,可同学们通过小夜莺语言的品味,我们认识了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小夜莺。
(三)我们来看第二次歌声的响起 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20—22)
快速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文章哪句话与插图一致? 生答,齐读。
师:这段话主要描写人物的什么?(动作)请把小夜动作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
从后文我们可以知道,学夜莺和杜鹃叫的目的是什么?可此时到游击队的埋伏圈了吗?还没到埋伏圈,那他为什么要学夜莺和杜鹃叫呢?——以免到真的需要传送情报时学夜莺和杜鹃叫而引起敌人的怀疑。
他又甩胳膊,又打树枝,又踢球果,他难道此时心里很轻松吗?那他为什么表现得如此轻松呢?——麻痹敌人
“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难道他真的忘了吗?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麻痹敌人,从而你体会到什么呢?
指导朗读:带着轻松自在,读读这句话。
拓展:小夜莺还会做哪些动作来表现自己的轻松自在呢?交流 或者„„或者„„ 再齐读这句话
同学们,第二次歌声结束了,刚刚我们通过品味小夜莺的动作,再一次感受到他的机智勇敢和沉着冷静,也才把敌人引进了游击队的埋伏圈。
(四)我们来看第三次第四次歌声的响起
师:现在老师把游击队员的对话呈现出来,自由读读。
指名读。这个同学这样读行吗?那该怎么读?小声读、语速快——真实、生动地再现紧张、危急
师范读,对比。配夜莺的声音再读。
你们发现了情报的内容是什么?
从三十二这个数字,你读出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如果报错数字会怎么样?(板书:认真负责)
师:到此,我们的第三第四次歌声结束,我们品味到了一个认真负责的小夜莺。
(五)我们来看第五次歌声的响起。
1、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谁来说说,小夜莺又干什么了?
(提示:上一次执行任务是第一次吗?在多次执行任务中,有没有可能个别敌人逃脱了?敌人逃脱了意味着什么?——他的身份可能暴露,他可能会遭到敌人的报复或杀害,他的处境十分危险。)
3、处境如此危险,那为什么不隐蔽起来而还要来执行任务呢?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夜莺呢?——热爱祖国。
4、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就小夜莺一个小英雄吗?
(小夜莺只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典型,千千万万个小英雄也像小夜莺一样,为了保卫祖国英勇抗战,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5、作家为什么要把五次歌声穿插在课文中?——是课文的线索,体现了夜莺的品质。
四、总结
同学们,学完课文,让我们再来看看课题,想想这到底是怎么样的歌声?(赞颂、胜利、凯旋)
播放音乐,师:同学们,听,这个歌声又响起来了,它诠释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心愿,这歌声仿佛在唱„„
出示诗歌。配乐朗读
啊,夜莺的歌声,你是我的希望 啊,夜莺的歌声,你是我的欢快 这歌声代表着一个心意 愿亲爱的祖国巍然屹立!
板书设计:
夜莺之歌
机智勇敢
语言认真负责
动作热爱祖国
„„7
《夜莺之歌》说课稿教材简析:《夜莺之歌》一文叙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自称‚夜莺‛的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前黄坝头中心小学 庄月平教学目标:1.懂得本课与本单元其他两篇叙事文章的命题、内容的异同。2.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揣摩事件的表达顺......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夜莺之歌》是一篇描写战争的课文,在众多的写战争的文章中属于非常经典的一篇,它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称作为“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
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的特点。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的安排和教学资源的准备,以及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小编整理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教案......
《夜莺之歌》说课稿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夜莺之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夜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