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教案林海教案”。
林海
学目教标:
1、学习课文“岭、林、花”,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2、会用不同方式改换句式,完成作业本4、6小题。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科学,长大后去建设祖国。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多媒体课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
来,齐读课题:
19、林海。
让我们,先一起去领略大兴安岭的美景!
看完课件,大兴安岭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是啊!大兴安岭群山起伏、连绵不断;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大海。)
二、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1.文中的大兴安岭又是怎样的呢?请打开书,快速默读全文,找找文中哪些自然段集中描写了大兴安岭的景物?
2.齐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的景物的?
三、讲读2自然段:
1.引入: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文中几自然段是描写的岭?(一起告诉老师)
请大家自由朗读2自然段体会岭的特点,用词语把特点在书边儿上批注。
师巡视,相机指导学习方法及批注方法。
2、学生反馈,师板书:
(1)岭有什么特点?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的?(2-3人)
(2)从这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岭有什么特点?
板书:多、温柔
3、教学点一:“岭”形态多。
(1)请看,老师觉得这句最能体现“岭”多,谁愿来读?
(2)注意句中几个“的”字,听老师范读。
(3)谁再来读?(表扬)
(4)小结:这句话不仅直接告诉我们岭数量多,还写出了岭的形状多。
老舍先生用6个带“的”句式,使我们有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岭的千姿百态。
(5)全班齐读,一起来体会体会。
4、教学点二:体会温柔
(1)谁来读写岭“温柔”的句子。(抽一优生)
(2)学着这种语气,像她那样,读出这种温柔。
(3)小结:大兴安岭与秦岭的美,风格各异。秦岭是险,而大兴安岭是柔。
5、教学点三:体会作者的情。
(1)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作者直接抒发了对大兴安岭这种柔美的喜爱,是哪句?
(2)相机指导。(最多两遍)
6、小结:看不完是因为岭多,看不厌是因为岭姿态万千,又那么温柔。
让我们带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朗读2自然段,再一次去感受这亲切舒服的美!
四、讲读3、4自然段
1、引入:岭是如此的美,林又有什么特点?哪些自然段是描写林呢?
同样的,这一次先自己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出林的特点,用词批注。然后,可以同桌交流。
师再次巡视,适时指导。
2、学生反馈,师板书:
(1)师问:你体会到了什么特点?从哪儿体会到的?
(2)抽3人答,师归结共同点。
板书:绿 多(美)
3、相机解决三个教学点:在这部分中,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你喜欢、最想读给大家听的句子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A.教学点一:绿颜色
(1)出示
(2)齐读,注意几个“的”字;
(3)这句话是说什么“多”?
(4)为什么会呈现出“深浅明暗”不同层次的绿颜色呢?还告诉我们什么多?
(5)小结:这句话不仅仅是在写绿颜色多,还告诉了我们树的种类也相当多?
大家再来读这一句,进一步体会。(师相机接:是啊!这么多绿色,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来!)
B.教学点二:为什么称为林海?
(1)齐读,读好这一句。(1、2、3任意一句)
(2)学到这儿,你想提出什么问题?(3-5人,问尽量展开)
(3)问得好!大家是否留意了文中这几个地方:“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海边的浪花”?
根据这几点,想一想它们的联系和岭的特点,我们重点讨论一个问题: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作“林海”?几点原因?
(4)生讨论,反馈(3-5人)
(5)师小结表观点:根据刚才大家的回答,老师认为有三点原因,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说的训练)
一、落叶松长满了群山峻岭,是它主要组成了林海;
二、岭温柔起伏,形似波浪;
三、银白峭丽的白桦点缀森林,不正是浪花?
C.教学点三:写法
齐读4自然段,让我们感受这壮丽的绿色海洋吧!
4.小结:老舍先生,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林海的壮美,表达了心中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叹。
五、学5自然段
1.总结学习方法:
学“岭”和“林”,我们通过读书、抓特点、书上批注,最后体会感情的方法来学习的。
用这种方法,自学5自然段。
2.生自学、反馈。(花的特点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板书:多、美
3.理解“总写句”:
(1)这段有句话写得非常妙!我们来读读。
(2)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放手让2-3人说,不行就再读
再体会,以手势提示)
师相机小结:在作者眼里,大兴安岭就像一位温柔的小姑娘。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顺势以板书、全课总结:
作者先分别从岭、林、花三方面描述。
然后,再在5自然段中,用一句话对大兴安岭作了整体的描写和赞美;这样把大兴安岭写活了,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在学习完这部分后,再次有感情朗读2-5自然段,再次深深地体会吧!
板书设计
林海
岭:多 温柔
林:绿 广
花:多 美
青石中心小学 董彬冰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综合利用”、“盛气......
林海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大兴安岭的景色及看到景色后的联想)1、通过读文大兴安岭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美2、......
林海(第二课时)科目:语文 主备教师:昙华中心学校 陶时翠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后洋涧港 戴小燕【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抵二段的2~5自然段,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
《林海》教学设计授 课 人:单位:授课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感知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