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教案_故乡的榕树学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5:58: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故乡的榕树》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故乡的榕树学案”。

故乡的榕树黄河浪

教学目标:

1、体会游子对故乡和亲人们的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念、眷恋之情(乡思、乡恋、乡情、乡愁)

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咏物抒怀的间接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语言的诗意(情韵悠长、描写细腻)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诗般的意境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乡愁》邓方 乡愁起时是

远方农舍升起的一缕炊烟 小桥底下流水潺潺的低洄 夜深风平雨打天窗的 倾诉…… 乡愁浓时是 杯中香茗的热腾 乡音话家常的甘畅 魂牵梦萦的深情 乡愁深时是 炊烟散尽的空无 雨停更深的寂寞 流水长行的孤独

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作者简介(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教师补充总结)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 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就酷爱文艺,擅长丹青,他的许多画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上获奖。

1960 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其中诗歌《两代人》等被译成英文和法文

1975 年赴香港定居,从事绘画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香港的和内地的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香港式的烦恼》等

《故乡的榕树》于1979 年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黄河浪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画家,因而他的散文常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和情致,画一般的色彩和意境.2、解决生字词(在检查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更正,补充)注音:

鬈()曲 兀()立 汩汩()镌()刻 苍虬()凹()槽 皮癣()饭甑()温馨()荫()庇()蓊()郁 粗犷()摇曳()泯()灭

袅袅()虔()诚

淳()朴

脸颊()

黝()黑 笼()罩 安然无恙()战战兢兢()凉飕飕()释义: 1.蓊郁:形容草木茂盛 2.摇曳:摇摆的样子

3.庇荫: 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包庇或袒护.4.汲水:到河里打水 5.兀立:高耸突出 6.镌刻:雕刻 7.虔诚:恭敬诚恳

8.皮癣:因感染霉菌而引起的皮肤病

9.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10.安然无恙:平平安安地没有遭受任何损害;恙,疾 病,也指灾祸。11.悠然自得:形容闲适从容悠然,闲适自在;自得,自己感到舒适。12.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3、理清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榕树?你认为据此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层次?(分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成果)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

大陆故乡榕树…… 回忆基本思路 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

文章很明显以香港和故乡两地的榕树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回忆性散文常以“眼前(现实)——回忆——眼前(现实)”的方式结构全文

2、本文的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文章是怎样过渡的?你能不能找出明显的过渡句?(追加问)(是什么引起了我对故乡榕树的怀念?)(诵读点拨法)①第三段是过渡段其中,“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看到……”这些词句,像一座桥,把眼前景物与思想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由小儿子吹着榕树叶玩耍的场景,想到自己在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

②“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一句,总结了上文,表明了回忆的结束

③“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一句,和上面的夏夜描写承接,衔接自然、巧妙

三、体会乡土之情,欣赏故乡风土人情美,学会借物抒情 分组,四人一组在快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写了榕树下的哪些事? 事:树船的乐趣

“驼背”的传说 烧香求树神

用汁液治癣

折枝祭祖先

纳荫乘凉

愉快的夏夜

2、作者借写榕树下的事写到了哪些人? 人:伙伴 女人

母亲,祖母

农人

3、作者回忆这些人,抒发了什么情?这些情感具有什么特点? 情:伙伴——天真无邪的友情

女人、母亲、祖母——细腻深厚的亲情

农人——淳朴、悠闲的乡情

作者叙述了许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普通的百姓、天真的童趣、细腻的亲情、淳朴的风土人情,是作者割不断的故乡情结榕树,成了作者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艺术特色——寄情于物

4、本文中,榕树不仅仅是一棵树,还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一特殊形状奇理想的启迪者放飞者(伙伴)友情

传说奇道德的寄寓者教化者(爷爷)

株 功用奇爱心的传达者实现者(母亲、祖母)亲情

两一般农人的庇护者慰安者(乡亲)乡情 株 夏夜的造境者催眠者(我)

5、你认为本文一定要以《故乡的榕树》为题么?

如果换成《忆故乡》或《故乡的怀念》为题,你觉得怎样? 不可换的原因:

(1)寄情于物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2)榕树是本文的线索,在文章结构方面起了重要作用(3)榕树下的回忆,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4)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解读乡土情结,游子思乡之愁

1、榕树的民俗意义 图片加解读 榕树的简介

1、榕树的形态特征

桑科椿属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生气根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但是,在形形色色的植物界中也有例外的情况,榕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榕树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的常绿大乔木榕树的树冠之大,在植物界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有的榕树的树冠,可以覆盖1公顷左右的土地,足足有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榕, 树不仅枝叶茂盛,而且树枝能够向下生出许多气生根榕树的一些气生根悬挂在半空中,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大多数气生根形成支柱根,每根支柱根之间的距离很大,往往可以畅通汽车一棵大榕树,支柱根可多达4300多条正因为支柱根林立,所以树冠可以不断地向四周扩展,远远望去,真像一片森林

生长地位于村边或山林中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南部、云南、贵州

2、故乡榕树的民俗意义

福州又名“榕城”,南方一些村落,常在村口种上椿树,作为“风水树”,以作庇荫乡人在福建、台湾一带,当地老百姓视榕树为最有灵气、最有情感、最能造福荫庇乡人的树,人们视它为吉祥、长寿、兴旺的象征逢年过节,不仅喝榕树水以求长寿,还用榕树水喷洒房间以驱邪恶如果家中有喜,丧事或有人患病,则习惯在门环上挂两束榕枝叶,意思是告启邪魔“谢绝入内”这是一种独特的崇榕文化

本文选取“榕树”作为载体,围绕着榕树下发生的许多事情,升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样写,把故乡的风貌人情浓缩在榕树下,使文章更加精练文章中写到的拜祭、治癣等事情,看似迷信活动,但正是这些带有风俗的事情,才是故乡的最好再现

2、乡土情结 《乡土情结》柯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miǎo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chéng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sè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薄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fāngxīngwèiài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19.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答:

20.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答:

21.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答: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答案:【 】【 】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人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参考答案

19.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

20.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21.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22.AC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找出本文中你认为语言具有诗意美的句子或段落,并作分析

3、课外阅读有关乡愁的作品 乡愁四韵(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乡愁(余光中)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并放背景音乐《故乡的云》

二、读一读,品味文章诗意的语言(情韵悠长、描写细腻)(小组讨论形式)

作者是诗人,擅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摹事物、抒发感情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善于绘声绘色,饱含感情,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

(一)说说你最欣赏的语段,为什么?并带着感情读一读,试读出感情。

1.①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P17第1段 “青翠”是形容榕树叶颜色和质地的,在这里充当动词“摇曳”的宾语,偏离了通常的话语组合“摇曳”的本是“榕树叶”,正常语句应是“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的树叶”,但这样写就一般化了,难给人留下隽永的记忆和韵味课文是用借代辞格来超常搭配的,借“青翠”指代“青翠的榕树叶”,创出了一种新奇的语言表达效果,通过加强“榕树叶”的“青翠”特征,与“水泥楼房”的“铅灰色”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的审美联想

“清凉”也是一种从心理、生理出发的感受,是抽象的,无形的东西,用动词“注”和数量词“一潭”来变异搭配,就增添了“清凉”的形象色彩,让“清凉”像有形的事物一样具体可感,“清凉”的再也不单纯是榕树绿阴了,而是像一潭凉丝丝的清泉,沁人心脾

再如,课文中的下列语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P19第10段倒数第5行 ③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P19 第11段第2行 ④洒落一地阴凉P 课文里还有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构成一种异常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也营造出某种特有的语言艺术氛围如:

⑤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P19 第8段最后一句(可不讲)“苦涩”本是故乡人那段痛苦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用来描写本没有感情色彩的“日子”,是借移用兼移情的修辞手法,寓情于物,暗含了作者对劳苦而纯朴的乡亲们的关切之情

⑥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P19第11段倒数第5行

用“生命”来修饰“船”,有悖于逻辑的理解,其意并不在把“船”赋予生命的活力“生命的船”是运用了修饰喻(又称缩喻)的修辞方式,“船”是喻体,作中心语;“生命”是本体,作修饰语,构成偏正结构的形式,可以理解为“生命像船一样”这样的明喻它表面上形成语言的超常修饰,其实是在简洁凝练的比喻中,把作者自己飘泊在外的无奈和对故乡深深的眷念之情化为可感的物象,形成形象思维所需要的表象,让人回味

2、第3段:“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分析:这一段是由眼前景象到回忆的过渡“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小鸟”之喻,充分表现了心情的轻快、愉悦和联想的迅捷“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照应自己千里万里远离故乡的实际,并借助飞鸟的“飞”与“停”,巧妙地引出了故乡的榕树,文笔自然,不露痕迹这里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一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拟人,紧紧抓住了故乡榕树的主要特征,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之情,“浓得化不开”,给人以“凝碧”之感如果说这个分句主要写榕树的形的话,“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比喻,“碧玉”,色泽鲜亮;“晃动如耳坠”形状优美绘色绘声地展现了榕树的美(两个看到有什么不一样?)前“看到”是从整体着眼,用粗线条勾勒;后“看到”是从局部着眼,用工笔描摹这一段文字虽短,却渗透着浓烈的乡情,奠定了全文基调

3.第4段写了故乡榕树周围的景色,尽情铺叙故乡的景象,选取感情色彩浓郁,形象优美、能牵动情思的事物写景抒情,景物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还有,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

“我怀念(从故乡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不用括号里的定语成分句子也通顺,那么为什么要用呢?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声有色、是景语,又是情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

我们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诗人用诗意的语言,那我们可以学一学他的表达方法A、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第4段,又如《弯弯的月亮》,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如第3段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再如下面第7段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C.可以充分想象,如第5段写小时候梦里划船时所作的美丽的梦,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使得梦是那样的真切美丽,且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减

4、第7段写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和“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的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榕树的记忆联系着对亲人的记忆祖母的形象着墨不多却生动感人那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善良,使人难以忘怀

5、第9段,作者缘物生情,直接抒怀,通过拟人的手法,赞颂榕树的崇高品格对榕树的赞美,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劳苦而纯朴的乡亲们的关切之情

6.“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搁浅在乱石滩上……”第10段 分析:这一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描写富于生活情趣从卧具来说极为简单:一床被单,席地而卧;几块床板,搁在长凳和桥栏杆上人与自然紧紧融为一体仰望黝黝树影,“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没有烦恼,没有苦痛,身心愉快写那睡意朦胧的感情,尤为精彩月色朦胧之中,睡意朦胧之时,嫦娥悄然飞过,桂香轻轻飘洒,流水静静唱曲,催人沉入梦乡,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描绘,意境优美,想象丰富,刻画细腻,美丽迷人,正是一首对故乡风情永难忘怀的乡恋之歌“早上醒来”,才发现枕头不见了,“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这些文字里不见任何懊恼,相反情趣盎然,令人忍俊不禁,特有的故乡风情尽在其中

“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题中的叠字,如“悄悄”、“轻轻”等在表达上能起什么作用?“悄悄”、“轻轻、”静静”、“慢慢”等形容词的叠用,能表现出音韵美;同时把动作表现得轻柔,衬托出环境的静谧,准确地刻画出“似仙境”、“似梦境”的境界

7.第6段 “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老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也相信他的话”这样的表达好在哪里?这是作者稚拙的童真之情的流露,也表现出作者对榕树爱得真、爱得深,以至有些爱树及人

8、段,呼应开头小儿子的话打断沉思,再写叶笛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把听觉感受到的当着视觉感受到的,更为形象

最后以设问结尾,把思乡之情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表达了作者永远不忘故乡养育之恩,永做故乡儿子的一片诚挚之心,以“故乡的榕树呀……”几个字独立成段作结,寓含了不尽的情思

三、仿写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语句

四、小结散文贵“形散神不散”

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材料;写出如此丰富的文章,是运用了联想是联想把与榕树有关的人、事、物,以及传说、梦幻都粘系在榕树的周围,才构成了有着榕树标志的故乡的绚丽多彩的风景画面和生活画面,也只有这样,才足以表现作者浓郁、真挚的乡情在这个意义上讲,无联想就无文章;硬写出来,也是“瘪三儿”。

至于那些琐屑的生活掠影,并不使人感到冗乱腻味,而倍感清新入胜,则是“神统其首”的结果,“神”就是作者久居异乡而积郁于心的对故乡的爱恋这爱恋之“神”,统率着那些琐碎、零散的材料,把爱恋之情注入每个材料,使材料皆着“神”的感情染色,使文章达到了“形散神不散”因而材料虽多,但并不觉得散乱正因为这些材料“皆着神的感情染色”,所以作者笔下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一人一事,以及风土民情都变得多彩、多情那清澈的小溪,彩色的卵石,汲水的少女,欢笑的鸭子;那苍老魁梧的古榕,那鲜嫩、透明的碧叶,以至那怪诞的传说,迷信的遗风,神奇的梦幻,等等,是那样古朴淳真,然而又那样可亲可爱,都是作者的笔满蘸着“情”写出来的,使文章达到了“情景交融。”

另外,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景叙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是本文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⑴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现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表达方式(板书):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文艺表现方法(板书):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⑶篇章结构(板书):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指导与练习》上面的题目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乡的榕树教案,仅供参考,大......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故乡的榕树》教案教学目的一、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

故乡的榕树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故乡的榕树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故乡的榕树》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故乡的榕树》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执教者: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何玉林[教材分析] 本文为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自读课文,篇幅较长,是篇触景怀乡、回忆往事的抒情散文。文章充满了生活情趣和乡......

下载《故乡的榕树》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故乡的榕树》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