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致橡树教案教学设计”。
致 橡 树
舒
婷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5、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
难点 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学生间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在西方,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让我们倾听女诗人的心声,倾听新
1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一)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二)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
(一)初识诗歌
1、走进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
2、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杨炼、梁小斌等。
3、解 题
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明确:木棉致橡树 木棉的自白
(二)鉴赏第一部分
2(1)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爱情诗?爱情哲理诗?作者又是如何把抽象的主题形象地表达出来的?
明确:爱情诗。借助了一系列的意象。
(2)第一部分写了那些意象?对这些意象诗人是持什么态度?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诗人持否定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要否定(因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爱情观:①极力攀附②单方痴恋③一味奉献 ;这种爱情,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
具体分析: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3)作者写到“日光”、“春雨”两个意象时,不像前边有完整的句子。如果让你补充完整,这两个句子该怎么写? 参考写法:
甚至也不止日光,用慷慨的光热,使你容光焕发 甚至也不止春雨,用无声的甘露,为你洗去一路风尘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干涸的心田。
3(4)如果去掉前面这六个意象,诗歌的表达效果会如何?
明确:不形象,无法使人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更失去了耐人寻味的效果。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的意象,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奋发、向上的,同学们在朗读时要读得刚劲有力,慷慨激昂。(5)学生齐声朗读。
第二课时
(三)鉴赏第二部分
(1)在前一部分,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 请一名同学读第二部分。要求其余同学们在诗中划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分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并指出其象征意义。明确:
橡树: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坚毅刚强、敏锐有力——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木棉: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美丽热烈、真挚柔韧——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
(2)诗人在诗中倾诉了怎样的理想爱情(向往)?请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相互依存,紧密结合;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精神默契,感情交融,灵犀相通,心
4心相印。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相互平等,彼此各有一方土地,各有一片蓝天。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同甘共苦,既独立,又相依。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指事业和国家。古人云:择偶须偕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爱一个人,更要爱对方的事业和理想,爱对方的民族和国家。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新时代的爱情理想,但伟大的爱情不仅只爱对方,更要爱对方的事业,爱对方生活的土地,这才是爱情的升华,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是平缓的,从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柔,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木棉在清风中摇曳。请大家仔细品读、体味。(4)请同学们带着上述感情品读诗歌的第二部分。小结:
(1)作者以橡树和木棉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2)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
(3)周恩来总理说过:“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5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要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茂密的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果过早地涉猎这个禁区,那只会品尝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将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4)欣赏新诗,体会其特点。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一种错觉。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六、课文总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的爱情。一改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求显露,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和回味的余地。但也使得许多诗失却了传统的明朗色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附:板书设计
致橡树
内容 态度 结构
6主题
凌霄花、鸟儿
源泉、险峰 依附、衬托、牺牲 橡树 否定 破 追求地位的平等
日光、春
雨
心心相印的爱情
木棉----------对等---------橡树
七、作业
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肯定
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致橡树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致橡树》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致橡树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致橡树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
《致橡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字词、作者相关常识及文中的修辞手法。2、理解诗中“橡树”与“木棉”的象征意义。3、背诵全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意象......
致橡树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