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分段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分段函数教案”。
一、知识点概述
同学们,上一讲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状物文章中的状物方法”。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讲《变了一个指头以后》的故事:“变换手指”是美术史上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五代时期的西蜀有位画家叫黄筌,他从小喜爱绘画,十七岁就当了西蜀画院里的画师。他向当时不少名家学习,吸收各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大胆创新,因而在绘画上有很大成就。
有一次,西蜀后主王衍叫他去宫里欣赏吴道子画的钟馗(kuí)。吴道子是唐代画家,被后世推崇为“画圣”。他画的钟馗用右手食指在挖一个小鬼的眼睛,活灵活现,威严有力。王衍端详了一会儿,对黄筌说:“用食指挖鬼的眼睛不如用拇指有力量,你按我讲的画一幅吧。”黄筌接受任务,认真地画了一幅送到宫里。王衍看见画上的钟馗倒是改用拇指去挖鬼的眼睛了,但黄筌把钟馗的整个身体姿势也改变了!和吴道子的原画大不相同。王衍立刻拉下脸孔,严厉地责问道:“我只叫你改动一个手指,你为什么连姿势也改了,这不是有意违抗我的命令吗?”看见“皇帝”变了脸,周围的人都替黄筌捏了一把汗。谁知道黄筌神色自如,从容答道:“吴道子所画的钟馗,眼神、意思全在那个食指上,现在,我画的钟馗,眼神和意思都在拇指上了……”王衍虽是个荒淫无度的家伙,但却懂得一点艺术,听了黄筌的话,马上明白了:一个指头的动作和全身的动作有密切的关系,只改变一部分而其它部分不动,那么,画就不完整,不会有力量了。他把吴道子的画和黄筌的画放在一起,比较一番,连连点头,说:“有理,有理!”的确,任何优秀的艺术品都是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写文章是这个道理,阅读别人的文章也要明白这个道理。文章中的每个段落、层次,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只有弄清了每篇文章的内在联系,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分析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如何给文章划分段落。
文章总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写下来的。能把每一部分区分开来,就可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一般说的段,主要指自然段,就是在文章中,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书写,在形式上独立存在的段落,也称小节。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重要的段,那就是文章的意义段,就是在意思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又称结构段或逻辑段。我们所讲的“分段”,就是指划分文章的意义段。
你会给文章正确分段吗?给文章分段,可以帮助你了解文章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弄清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文章的结构,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时,分段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思路,学会组织和安排作文材料,提高作文能力。
正因为给文章划分段落,可以使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弄明白文章的层次结构,掌握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读懂全文,我们就有必要学习分段的方法。有的文章本身就有段落划分的标志,有的用空行间隔来表示,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用序数间隔来标明,如《小英雄雨来》。但是,在课本中标明了段落的文章并不多,那往往都是些篇幅很长的文章,其他的文章还得要求我们自行分段。
划分段落虽无固定模式,但也有可以遵循的规律,要把段落划分得准确,就需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认真进行划分段落练习。
划分段落一般有四个步骤:
一读,就是通读全文;
二想,就是想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归,就是把内容同一或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归并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意义段;
四查,就是检查各段段意与全文中心联系起来看是否吻合,再把各段段意连起来看是否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划分段落的方法有纵向分段法和横向分段法。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与讲解 纵向分段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1、按照时间的推移划分。
这一类文章,作者在每个段落的起止处往往都交待了时间。划分段落时,要抓住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作为分段的依据。出现了几个不同的时间就分为几段。但要注意,并不是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就把课文分出一段,应以较大的时间变化为标准。有些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语句写得不够明显,还应理解语句的意思,从中看出时间的变化。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将全文分成四段。但从时间这条线索,也比较好划分。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这次战斗的目的;接着写天还没亮的情景;然后写中午发生的情况;最后写黄昏时候,我军把敌人全部歼灭的情况。因此,按时间的推移,可以把文章分为四段。文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划分段落。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是:“天还没亮”“中午的时候”“黄昏时候”。
还有许多写景的文章也是按时间的推移描述的。如《观潮》一课先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按照时间的推移全文可分为四段。又如《第一场雪》这篇课文,先写下雪前天气的变化;再描写下雪时的景色;然后写雪后的景象;最后写作者的联想。可以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这样的顺序把课文分为四段。再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因此,也可按时间的推移划分段落。
我们再来读读《有志者事竟成》这篇短文: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陀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陀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陀拜了师,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心侍候他们吧!”华陀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此,在三年里头他懂得了不少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三年过去以后,师傅要他学些医书、药典。从此,华陀便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一天,华陀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华陀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笑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责怪华陀不懂医道。就在这时,师傅忽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陀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本领的。”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陀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陀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文章通过华陀学医这一典型故事的叙述,阐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一深刻的道理。围绕华陀学医,例文写出了六年时间里的变化。表明时间的词语有“有一年”“三年过去以后”“暑去寒来,又是三年”这三处,它们分别出现在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的开头。按时间先后顺序的提示,我们可以把短文相应地划为三段。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情节比较集中、故事性强的记事文章,一般来说,事件的过程,也就是起因、发展、高潮及结局大都写得比较完整。作者在写作时对事件几个部分之间的过渡,也都会有个安排,或是时间,或是地点,或是人物,或是景物。只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就不难把握。
例如《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先写泸定桥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然后写红军与敌人抢时间,赶在敌人援军之前到泸定桥;接着写红军夺下泸定桥;最后写红军通过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这件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因而可以把文章分为上面这么四大段。
我们再来阅读下面的短文《亲口尝一尝》:
红军来到一座草木茂盛的山脚下。大家采了许多灰灰菜。这是同志们在长征途中经常吃的一种野菜。∥
灰灰菜要下锅的时候,贺龙来到事务班。他抓起几棵灰灰菜,仔细地看了看。
“事务长,这种野菜吃得?”贺龙问。
“吃得,吃得。吃过多次了,没有毒。”
“还是小心一点好,先别下锅。”贺龙说着,拿起一棵灰灰菜亲口尝一尝,感到特别苦。他咽了下去后,又拿起几棵灰灰菜来,仔细地观察,终于发现了这种菜与以前吃的灰灰菜叶子很相像,但根部多了一些细毛毛,不仔细是看不出来的。贺龙怕这种野菜有毒,又吩咐道:“先别下锅!”∥
这种野菜果然有毒!过了半小时,贺龙就呕吐起来,脸上的颜色也变得难看。“贺老总吃野菜中毒了!”同志们急忙找来了卫生员。好在贺龙吃得少,没有过多久,他就渐渐恢复正常了。∥
幸亏贺龙亲口尝了尝这种野菜,使部队避免了一场食物中毒事件。从此,事务长把检验野菜的关把得更紧了,经常亲口尝一尝。∥
例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作者首先交待了事件的起因:部队采了许多灰灰菜,准备煮了吃;接着写了事件的发展:贺龙担心这种野菜有毒,便亲口尝尝;然后再把事件推向高潮:贺老总中毒了!这种野菜果然有毒。最后写出事件的结局:部队避免了一场食物中毒事件。因此,文章可分以上四段。
横向分段法一般说也有两种:
3、按空间的位置转换分段。
按空间的转换来安排材料,这也是作者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来说,采用这种写法的,在每个部分的开头往往交代了地点。有些文章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稍加留心,也不难看出。
这种按照空间位置的变化划分的方法适合于地点、场景变化为线索的游记、参观访问记等文章。如《长城》这篇课文,先写远看长城的样子,接着写近看长城的构造,又写站在长城上看到长城样子及作者的联想,最后是作者对长城的赞美。按照观察点的不同可以把文章分为四段。又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交代了游洞的时间和目的,然后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来记叙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因此,按地点位置的变化可将本文分作六大段。
按空间位置转换分段,就应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找出来,看看哪段地点变化了,就另分一段。凡各段中都有或者隐含标明地点的词语的文章,可用这种方法分段。例如《电子娃娃乘车记》:
星期天,我上阿姨家去玩。忽然想起叔叔送我的电子娃娃,对!把她也带去,让阿姨看看。这个电子娃娃个儿很大,活像一个小毛头。它肚子里装着一盘录音带。嘴上叨了个奶头,奶头一拔掉,就会哇哇大哭。我可喜欢她啦!可是,我已经是个大孩子啦,抱着娃娃在路上走,怪不好意思的,于是,我找了一条纱巾,盖在娃娃的身上就出门了。∥
我抱着娃娃挤上21路电车。车厢里乘客多极了,大家挤来挤去,一下子,娃娃嘴里的奶头掉了。
“呜哇,呜哇……”娃娃放声大哭起来。我吓得连忙弯下身子,寻找娃娃嘴里掉下的奶头。
“谁让个座位给抱孩子的小妹妹坐?”售票员阿姨亮开嗓门喊。这时,有几位乘客立即起立让座。我刚捡起奶头,就被一位阿姨拉到她的座位上去了。
“你妈也真是的!”阿姨不满地说,“让你这么一个孩子抱着小毛头出来挤车子,出了事怎么办呀?”
“是呀,她妈妈胆子也太大了!”
我不好意思地说:“这不是个小毛头,是一个电子娃娃!”说着,我掀开纱巾,把奶头塞进她嘴里,娃娃这才止住了哭声。周围的人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车厢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到了阿姨家,我把车上的事说给阿姨听,又让娃娃表演了一番。阿姨乐得合不拢嘴,笑呵呵地说:“快让我抱抱这个小客人吧!”∥
这篇文章围绕“电子娃娃乘车”写了三个不同地点:自己家、车上、阿姨家,根据空间位置的转换,可分为三段。
4、按事物性质、特点分段。
这种按内容来分段的方法适合于通过几件事来写一个人或说明一个问题的文章。例如《将相和》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赞扬了廉颇和蔺相如的美好品质。文章可按三个小故事划分段落。又如《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大海的景色;第2自然段写海边早晨的景象;第3自然段写沙滩上的贝壳和捕鱼船队的归来。这3个自然段从三方面描写了海滨的美丽景色,因此,归为一段。第4自然段写小城庭院的树多,第5自然段写小城的公园美,第6自然段写小城的街道美。这3个自然段从三方面描写小城的美丽景色,因此,也归为一段。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这篇课文可分为两段。
状物的文章,多半都要写到某一物体的色彩、形态、性能和用途等几方面;写人的文章,常常要刻画人物的多方面的性格特点。这两类文章,可以按事物的各种性质、特点来划分段落,文章写了几方面的内容,一般就可以分为几个段落。让我们来读下面的例文《马》:
这是一匹身架匀称、结结实实的小公马。
它长高了,原来那种柔和的线条不见了,它的躯体变成一个三角形:前胸宽宽的,臀部很窄,它的头瘦削,头前部突出,两眼间距很大,嘴唇紧缩而富有弹性。
不过所有这一切,它还无心顾及。∥
只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支配着它,那就是酷爱奔跑。
它常常领着一帮同龄的儿马,纵情驰骋。它一马当先,像颗金色的流星似的,急驰而去。有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驱赶着它,使它不知疲倦地奔上峻岭,冲下山坡,越过怪石嶙峋的河岸和陡峭的隘(ài)道,穿过丛林和谷地。
哪怕到了深夜,当它在星空下酣睡的时候,它仿佛还梦见,大地在它脚下飞驰而过,风卷着鬃毛在耳边呼啸,马蹄又急又快,像铃铛那样,清脆悦耳。∥
这篇文章写了马的两个方面:躯体形态和酷爱奔跑。根据这两点内容进行归类,文章可以分成相应的两个段落。
在给文章划分段落时还应注意过渡段的归属问题。过渡段在文中兼起两方面作用:承上和启下,究竟应该属于哪一段,这就要看它主要是为了给上文作小结,还是给下文起头。《马》中就有一个过渡段:“不过所有这一切,它还无心顾及。”“这一切”,是指马的躯体形态,这是承上;为什么“无心顾及”呢,是它酷爱奔跑,这是启下。就这句话来说,主要是用转折的语气对上文作小结,因而应属于第一段。
5、按文章特定的结构分段。
有的文章的结构很清楚。如用“总分”结构写的一般可分为三段或两段。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法: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写了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桂林山水甲天下”;第2、3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第4自然段总起来描写桂林的山水。因此,按总——分——总的方法可将全文分为三段。又如《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也是采用的“总——分——总”的写法:课文先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建立在共产主义事业之上的,然后分别讲恩格斯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帮助马克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亲密合作,最后总结全文,讲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因此,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四段:开头总起为一段,中间的分写为第二、三段,最后的总结部分为第四段。
也有的文章是以回忆式、倒叙式结构写的,例如《灯光》,一般可分为三段或两段;还有的作者已经在写文章时分好了段落,用一、二、三……表示,比如《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还有的用小标题表示,或者空行表示,比如《夜莺的歌声》,这类文章实际上已经帮读者分好了段落。
以上所讲的分段方法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课文,灵活运用。有时同一篇文章可用不同的方法分段。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既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又可以按时间的推移分段。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被捕前——被捕——法庭上——被害以后)给课文分段,也可以按时间的推移(那年春天——可怕的一天——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给课文分段。
RD辅导Feel good Feel dream Feel hope 心存美好 心存梦想 心存希望主题一 函数分段函数专篇在新课标中,对分段函数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考察分段函数......
幼儿兴趣班幼儿感觉阶段4—5岁学习年限:1年左右,以汉字绘画游戏为主,激发幼儿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根据低幼儿童特点,通过对汉字的识字视听教程的运用,让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结构与思路的区别:文章的结构与思路是两个彼此对立有相互联系的概念。结构是外在的,思路是内在的。结构的内容反映着意义,意义的序列构成思路。文......
第一章、应用写作概述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发展沿革(产生和演变)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后期—应用写作萌生二、商周时期——应用文雏形最早应用文:甲骨刻辞《尚书》最早且完整的文......
小学语文分段课外阅读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各学段的阅读要求,遵循儿童青少年年级特点,我们要求所选的读物,内容必须是传统经典作品与现代美文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