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教案_电功率的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5:21: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电功率》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电功率的教案”。

《电功率》教案

设计理念

从生活实际中用电耗能的差异性──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电能表的转动快慢不同,提出电能消耗快慢的度量问题,引入电功率的概念。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学习电能的计算,认识节能的不同方法,可以采用功率小的用电器,也可控制用电时间,体验科学问题与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探究用电过程中电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探究认识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用电器中的电流的关系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学会认识电器上标出的功率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2.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P=UI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2.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电能表,灯泡(15W,100W),卡口灯座,电取暖器,导线若干。教学课时:2时(1电功率、电功率的计算,2电功率的测量)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1.电能用什么来测量?

2.电能表如何读数?

二、引入新课

不同的家庭,每个月用电量--消耗的电能是不同的。这说明电能的消耗有还有个快慢的问题,本节课就来研究电能消耗的快慢问题。认识怎样衡量电能消耗的快慢。

二、电功率

三、进行新课

演示分别拿一只15W和一只1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

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用P表示。

由前面的演示知道,功率越大的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

2.电功率的单位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功率大的工农业机械,常用较大的单位千瓦来表示,符号是kW

1kW=103W

学生阅读课本P42小资料,形成一般用电器电功率大小的直观印象。交流自己收集的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值。

多数用电器的铭牌上都标有功率值,大型用电器也可以从说明书中查得。见P43图8.2-2。

3.功率的公式:P=W/t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所用的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

例:某用电器在1min内消耗了3000J的电能,它的电功率是多少?

P=3000J/60s=50W

如果电灯泡的功率是25W表示什么意思?电炉的功率是550W又是什么意思?它们都工作1h,各自耗电多少?

前者表示它1s消耗电能25J,后者表示它1s消耗电能550J,的确是电炉耗电更快。

4.“千瓦时”的来历

由于功率等于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也就是P=W/t,把这个式子变形后得到W=Pt,W就是t这段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式中W、P、t的单位依旧是焦、瓦、秒。

如果P和t的单位分别用千瓦、小时,那么它们相乘之后,就得到电能的另一个单位--千瓦时(度)。

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5.电功率的计算

[例题]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W,每天使用3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

解 P=250W=0.25kW

t=3h×30=90h

由P=W/t得 W=Pt

一个月消耗的电能是

W=Pt=0.25kW×90h=22.5kW・h

在这个问题中,如果电工率的单位用瓦、时间的单位用秒,所得的单位是什么?能不能换算成千瓦时?试一试?

计算时只要单位配套使用即可,计算日常生活中用电时消耗的电能用第一种方法更简便。

6.思考

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要节能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根据W=Pt,可以在不改变用电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用电器的功率,也可以在不减小用电功率的情况下,减少用电时间,如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能不用空调机的情况下就不开空调机。当然可以双管齐下。

四、小结

电功率的意义,公式及有关计算。

五、作业

每个家庭都需要照明的电灯,目前市场上既有白炽灯,又有电子节能灯,究竟哪一种灯更好呢?某中学的同学在课外调查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到了如下情况:25w的白炽灯与11w的电子节能灯发光效率相当,他们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研究,收集了表中的数据。项目额定电压/V额定功率/W寿命/h 单价/元

当地电费/元白炽灯2202510001.50.52电子节能灯22011500030.000.52 请根据表中所列的数据,说明你应选择何种电灯更经济?(要求计算后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六、板书设计 电功率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用P表示。

2.电功率的单位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功率大的工农业机械,常用较大的单位千瓦来表示,符号是kW

1kW=103W

3.功率的公式

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

公式:P=W/t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所用的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4.“千瓦时”的来历

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

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能力目标:

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我们周围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实验,教材在出现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知识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有趣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照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给出其关系后,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教法建议

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2)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演示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3)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4)本节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课内教学也不要在这些名词上多费唇舌,否则将适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和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法:学生参与实验 教具:

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准备乐器.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 → 乐音

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 → 噪音

方法1:[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方法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应有两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的三要素.(二)新课教学

(1)、音调

方法1: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

[实验1]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实验1]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方法2: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2)响度:

1. 响度的概念: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大小不同.方法1: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

(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鼓、鼓锤和镲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

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归纳总结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方法2: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演示] 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实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总结结论.2. 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参考书37页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3)音色:

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三)总结、扩展

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板书设计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功率》教案,欢......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学目的:1、认识电功率的概念;2、指导电功率的相关公式和单位;3、认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4、会测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过程:复习电能表的用处:测量电路中消耗电能......

电功率教案

第二节电功率教案贾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体......

《电功率》教案

第二节 电功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 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UI进行简单计算。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合集14篇)由网友“不想内卷”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电功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篇1:《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学设计     河北省武安市实验中学 李子......

下载《电功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功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