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的见证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文明的见证”。
第一课 古文明的见证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流域的两个古文明遗址以及有关的考古发现,理解长江也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原因,感受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及富于智慧的品质,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中国政区图上指认河姆渡和三星堆古文明遗址的大致位置,想象古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感受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认同感。教学过程
一、图片感知,纵览母亲河
1.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大河是哪条河?
2.(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找找长江在哪儿?(课件点击显示长江)
3.(课件出示文字:奔腾不息的长江1)长江,从青藏高原的各拉丹东雪山出发,奔流6300千米,投入东海的怀抱。它是一条名符其实的“长河”,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4.关于长江,你们知道些什么呢?(预设学生回答: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三峡很美丽;三峡工程;上海在长江的入海口„„)今天,就请大家来到长江边,饱览这奔腾不息的长江水。(课件出示奔腾不息的长江2,在“长江之歌”歌声中自动播放ppt3-14)
5.长江,她足迹所到之处,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气候温和,无数生命生生不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古老的长江,寻找文明的足迹。(课件出示课题:古文明的见证)
二、信息交流,走近河姆渡
过渡:长江尽管总长超过了黄河,但由于长江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以前并不为人所知,人们一直认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直至1973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才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与黄河流域共同孕育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课件出示鱼米之乡——河姆渡)
1.寻找河姆渡。(课件出示文字信息:河姆渡文化的年代)自读信息,根据信息内容在地图上找到河姆渡遗址。(课件出示河姆渡遗址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2.了解河姆渡。河姆渡文化中有着令人骄傲的六个第一,请大家把书翻到50页,说说这六个第一。
(1)学生看书说出“六个第一”。(课件出示河姆渡文化中的六个第一)
(2)面对这六个第一,你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选择学习内容的顺序) 稻谷
(1)你知道原始人吃的东西是怎么来的?(预设学生回答:打猎、采摘„„)
(2)(课件出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图片)你们看,这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稻谷。(点击课件中的录音按钮介绍)
(3)你能想象一下,河姆渡先民学会种植水稻前后,生活有什么变化?(预设学生回答:有了米饭,一日三餐基本有了保证„„)(4)小结:江南气候适宜水稻生长,河姆渡居民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农耕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至此他们的生活更安定了。 耜
(1)(课件出示耒耜图片)这是种稻的工具。猜猜它是做什么用的?(2)(点击课件录音按钮介绍)想一想河姆渡人发明和应用耜进行农耕,对种稻有什么好处?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好处?(预设学生回答:有了合适的工具,种起稻来更顺手,稻子能种得更多,人们能吃得更饱„„)
(3)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预设学生回答:聪明、勤劳、创新„„)
(4)小结: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耜的发明和应用,使河姆渡先民们能够大规模生产稻谷,它成了定居的重要保证。这也是河姆渡人创新意识的一种表现,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杆栏式”建筑
(1)(课件出示“杆栏式”建筑图片)这是最早的“杆栏式”建筑:看图能想到为什么叫它“杆栏式”建筑?
(2)联系生活,想想河姆渡人的房子为何会造成这样?(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上想;还可以从防止洪水、防止野兽的袭击等方面考虑)(点击课件录音按钮介绍)
(3)小结:从住山洞到住房屋,人们的生活更安定了。这些房屋建筑都是聪明的河姆渡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建造的,实践出真知。这也是古代建筑业开始萌芽。直至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可见它的实用性。 独木舟
(1)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河姆渡人在水上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还发明了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课件出示世界上最早的船桨图)你们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船桨。(点击课件录音按钮介绍)
(2)有桨必有船,同一遗址还出土了一只陶舟形器。(课件出示陶舟形器图,点击课件录音按钮介绍)
(3)想一想,船的问世会对河姆渡人的生活有哪些影响?(4)小结:独木舟形器的问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假设真有独木舟的话,人类活动的范围就能扩大,可以跨越江河湖海去开拓新的天地。
最早使用的“漆”碗
(1)(课件出示最早使用的“漆”碗图,点击课件录音按钮介绍)从给予你们的信息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结: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漆品是中国漆器艺术的标志性器物,由此揭开了中国漆器制造史第一页。它们在中国漆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最早使用的牙雕艺术品
(1)(课件出示我国最早使用的牙雕艺术品——“双鸟朝阳”象牙雕图)仔细看图,上面雕了什么?
(2)再来猜猜图形上的线条是用什么雕刻出来的?
(3)小结:早在金属雕刻工具尚未出现之前的石器时代,先民们
以极其简陋的工具雕刻出如此生动的形象,不能不令我们惊叹和钦佩,原始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是河姆渡先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又一体现。
3.总结:(课件出示河姆渡人的生活图,自动播放ppt26-30)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更证明了早在6000—7000年以前,长江下游已经有了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化,它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
三、自主质疑,探究三星堆
1.(课件出示三星堆图)同样在长江的上游还发现了三个神秘的黄土堆,人称三星堆。它同样证明了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课件出示:神秘诡异的三星堆文化)
2.知道为什么叫三星堆吗?(课件出示文字信息:三星堆的传说)3.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地方吗?(课件出示三星堆地理位置示意图)
4.想知道人们在神秘的三星堆里发掘出了什么,引起世界考古学界的轰动?
(1)(课件出示青铜立人像图,点击课件录音按钮介绍)——这是“东方巨人”。
(2)(课件出示青铜神树图,点击课件录音按钮介绍)——古代蜀人采用极其高超的青铜工艺和造型艺术铸造这件充满了神奇想象力的青铜神树,究竟是作什么用的呢?
(3)(课件出示金面铜人像图,点击录音介绍)
5.三星堆轰动世界的青铜器不止有这些,你们看。(课件播放介绍三星堆文物录像)
6.看了这些出土的珍品,你一定对三星堆有很大的兴趣。现在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自由提问)
7.三星堆的文化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传说中的古蜀国。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在挖掘过程中没有发现古蜀人有文字。你猜猜古蜀人如何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产生文明的?
8.小结: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
各国的考古专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仍有许多千古之谜至今难以破译。(课件出示:三星堆七大千古之谜)希望你们能在不久的将来,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去破解三星堆之谜。
四、交流感受,体会古文明
1.河姆渡人创造了不起的文明,三星堆又出土了神奇精美的工艺品,此时你们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吧?
2.长江流域还不止有这两个文明呢。(出示相应课件)长江上中游还有宝墩村文化、金沙遗址等。(出示相应课件)下游地区还有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湖南屈家岭文化城址距今4800年、商周时期中原王朝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南方的江西、湖北和安徽、而通向东南亚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在南方、贵州有“古夜郎文化”。
3.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长江流域注入了活力,上海作为长江的入海口,(出示相应课件)也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记得我们四年级时学过的崧泽文化吗?(课件出示崧泽文化介绍)
4.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明白用勤劳智慧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长江流域还发现了很多古迹,并将会有更多的发现;那里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5.长江流域历史悠久,古文明灿烂,关于这个内容,下节课我们还可以从她周围的一个个城市来感受。
浅谈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摘要】 古希腊的早期文明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两大东方文明的照耀下诞生的新型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泉。从历史......
《追踪古文明》读后感从小看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长大,也听了许多,对历史有着不可诉说的喜爱,在这次征文活动中我看到了一本名为《追踪古文明》的书,心中雀跃不已,忙买回来阅读,不......
《追踪古文明》读后感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四年7班 蔡熙祯指导老师:郑清井暑假里,爸爸带我到泉州市海博图书馆借来了一堆好书。我每天都可以沉浸在书海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校 史 概 述湖南省安乡第一中学创建于1942年秋。六十年以来,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五个历史时期,共办初高中482个班,培育出近三万名各级各类人才,遍布海内外。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写下的对书籍的评价和思考。读书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我想我应该写一份读后感了吧。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