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教案(整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2学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提问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选择到职校读书?
学生回答后归纳:我们是针对自己的学习实际和社会需求实际作出的选择。提示课题。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二、揭示课题;
板书:
三、新课讲授;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初中毕业后作出哪些选择?为什么?作出不同的选择说明了什么?得出结论。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用P2王莉事例说明;
(1)人生路是自己选择的结果;(2)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用读高中和职校两种选择说明。
(3)青年人的选择力求做到科学、正确,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组织学生讨论:同一村寨、相同条件的家庭在生产和经济上有的成功赚钱,有的失败,其原因是什么?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举P3小赵例说明。
(1)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
简单介绍P4相关链接;
(2)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P5 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实事求是的含义:P5 引导学生思考P6钱学森事例分析得出: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客观实际包括:
(1)人生具体的客观社会历史条件;P6(2)个人的主观条件;P7(3)人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情况和问题。P7-8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 组织学生讨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明了什么?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客观基础; 解释可能性、现实性与两者的关系;P10(2)任何事物的可能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根据和条件,才能转化为现实。用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情况说明。
组织学生讨论:中职学生怎样将“大国工匠”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2.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用P8阎海和阎峰的创业之路说明。
组织学生讨论: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这些不同的东西有没有共同之处?得出结论:
学生齐读P11张立勇例说明: 3.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1)要根据客观实际,在人生发展多种可能性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2)从客观出发,对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进行详细分析,积极创造条件,使人生发展当中的最好可能性转化为人生发展的现实。
(3)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会找到发展的可能,就会有路可走。
四、小结;
板书: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1)人生路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2)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青年人的选择力求做到科学、正确,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客观实际包括:
(1)人生具体的客观社会历史条件;P6(2)(2)个人的主观条件;P7(3)(3)人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情况和问题。P7-8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客观基础;(2)任何事物的可能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根据和条件,才能转化为现实。2.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3.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1)要根据客观实际,在人生发展多种可能性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2)从客观出发,对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进行详细分析,积极创造条件,使人生发展当中的最好可能性转化为人生发展的现实。
(3)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会找到发展的可能,就会有路可走。
五、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宋代诗人苏轼在 “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A.物质 B.意识 C.社会 D.精神
答案:1.C 2.B 3.D 4.A 5.C
(二)解答P14体验与探究。
六、课后作业
1.教材体验与探究:第 1题,第 2题。
2.我们国家有很多成语, 请同学们查一查以下一些成语的意思和出处: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请列举说明这几个成语的出处和意思,指出这几个成语的异同,并谈谈这几个成语与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的关系。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 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教学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一、复习旧课: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
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路?
二、引入新课:
板书: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三、学习新课: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用P15中职生冯思勇创业事例说明。组织学生讨论:无论看得见,摸得着,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归纳结论:都是以运动的形式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1)行动是人所特有的运动形式;
(2)运动的含义和基本形式;P17相关链接;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不可分;P17两方面:(4)四维时空含义:P18相关链接;(5)人的行动;P18 2.人的发展不能光说不动;组织学生讨论《明日歌》说明。(1)不行动努力,任何目标和理想都不可能实现;
(2)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举古代一人吃大饼因懒而死事例说明。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P19)。(1)立即行动,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2)敢干行动,不怕失败;(举爱因斯坦发明灯泡事例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3)善于行动才能成功。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P20)。
1.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举四季变化和苹果落地例子说明)
(1)规律的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与规则的区别(P22相关链接);(3)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P22;(4)认识和利用规律让理想变为现实。
2.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用P20人们保护鹿群的例子说明)。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1)人生行动要以把握客观规律为前提;
(2)要想取得成功的行动,我们应该怎样做?(P23)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目标。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准备。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顺序。第四,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
(3)人生行动是做人和做事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解决P25体验与探究。
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
2.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教学重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教学难点】
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启发教学法。
一、巩固复习:提问:1.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何?
2.何为四维时空?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学生观看提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三、进行新课:提示课题; 板书: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一)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1.自觉能动性的特点及其作用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组织学生讨论P27人有多种方法的原因说明)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P28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P28 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P29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例如: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
(2)人是自觉能动的过程;(自觉能动性与人的发展的关系;)P30三方 2.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组织学生讨论:“你忙我不忙,八月一路黄”;“要穷穷到底,国家好料理”;谚语所蕴含的道理说明)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自强自立,创造人生。(用P31小李事例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的人生?(1)要学会独立生活;
(2)要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组织生讨论P31巴玛例子)
(二)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
组织学生讨论:P33郑心意身上体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你感悟到什么? 1.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用P33两位创业大学生例子对比说明)(1)人发挥自觉能动性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P33(2)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实现人生理想。2.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解答P34拔苗助长问题;是人们自觉能动性;达不到目的的原因是违背客观规律。
(1)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P34—35两方面。
(2)发挥自觉能动性受主观因素的制约。举修桌椅和水管例子说明。3.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走好人生每一步。指导学生看教材P36—37思考:作为中职学生,如何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2)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做到自信自强;(3)坚持不懈,自强不息;
(4)勤于实践,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四、课堂小结(略)
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巩固本课知识。
五、课堂练习:解决P39体验与探究
《哲学与人生》教案 说明部分:一、《哲学与人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德育课,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人生,哲学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充满了哲学,用哲学来指导人生,使人少走弯路。这......
《哲学与人生》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哲学与人生》教案,仅供......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哲学与人生》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学课题:实现理想要有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做人要有理想和人生目标,而理想信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2.拥有坚强的意志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人的奋......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