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复1教案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必修1unit1单元教案”。
必修1
第一单元 复习提纲(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识记。
2、默写部分的识记。
3、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4、体会两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5、理解诗歌的形式美与意象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熟读课文,1课时。
二、字词积累(要求会读、会写)
橘子洲头
百舸争流(gě)
怅寥廓(liáo)
峥嵘岁月(zhēng)(rïng)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â)
彷徨(páng)(huáng)寂寥(liáo)彳亍(chì)(chù)颓圮(tuí)(pǐ)篱墙(lí)
长篙(gāo)青荇(xìng)荆棘(jí)虱子(shī)纽扣(niǔ)
钵(bō)团箕(jī)箕踞(jī)(jū)蹂躏(rïu)(lìn)凌辱(líng)叱骂(chì)斥骂(chì)咒语(zhîu)忸怩(niǔ)(ní)巷道(hàng)小巷(xiàng)
携手(xiã)
镌刻(juān)
隽永(juàn)
隽秀(jùn)(同“俊秀”)漫溯(sù)墁地(màn)
帷幔(màn)
蔓延(màn)
蔓生(wàn)
斑斓(bān)(lán)
春意阑珊(lán)波澜壮阔(lán)
笙箫(shēng)(xiāo)
潇潇风雨(xiāo)海啸(xiào)
落木萧萧(xiāo)
云彩(cǎi)
风采(cǎi)
兴高采烈
彩彻区明
悄悄(qiāo)
悄然(qiǎo)
堤堰(yàn)揠苗助长(yà)
偃旗息鼓(yǎn)
宴席(yàn)
筵席(yán)晏子(yàn)掐死(qiā)
露馅(xiàn)
谄笑(chǎn)
陷阱(xiàn)贝壳(kã)
花生壳(kã)外壳(kã)
甲壳虫(qiào)地壳(qiào)
土炕(kàng)
沆瀣一气(hàng)(xiâ)
伉俪(kàng)(lì)引吭高歌(háng)
吭声(kēng)
力能扛鼎(gāng)扛起(káng)
数不尽(shǔ)
数落(shǔ)
数见不鲜(shuî)
数量(shù)
埋葬(mái)
埋怨(mán)漂泊(bï)淡泊(bï)湖泊(pō)水泊梁山(pō)
三、默写部分
1、请默写《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背诵并默写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背诵并默写毛泽东诗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怕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背诵并默写《雨巷》《再别康桥》。
四、想象扩展训练
复习方法提示: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讲授参考答案。
1、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中有一段写景的文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请展开你的想象,改写成散文诗。100字左右。参考答案:
站在橘子洲头,眺望远方,两岸群山层层叠叠,火红一片。碧绿的江水流向远方,无数的船只竞相扬帆进发。雄鹰在搏击长空,鱼儿在浅水里自由的游动,啊,在这秋霜时节,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展现自由的自我。
2、你读了戴望舒的《雨巷》,请依据这首诗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150字左右。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提示:抓住丁香姑娘的几个特点,愁怨、白颜色、芳香、彷徨、彳亍独行、惆怅、冷漠等。参考答案:
撑着雨伞彷徨在雨巷之中,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姑娘:白色的大襟衫、黑色的齐膝裙、齐肩的短发、整齐的刘海,她时而抄着手,时而背着手,时而低下头,时而仰起脸,她冷漠的脸庞上挂着惆怅,默默地彳亍像我一样;她从我的身边飘过,像一片白云,留下了沁人的芬芳。啊,丁香一样的姑娘!
3、大堰河——一个普通中国妇女的形象。她高尚的品德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为这位伟大而普通的妇女写一段颁奖词。请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100字。提示: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来写。她的贫穷、勤劳、善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等。参考答案:
大堰河,一个没有名字的农村妇女,用乳汁养育了“我”,一个地主的儿子。她用宽厚的手掌将“我”拥抱与抚慰,她为儿子们缝补扯破的衣裳。她为自己深爱着的乳儿切冬米糖、贴关云长。她带着人世生活的凌侮、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儿子们没有长大成人的遗憾含泪而去。你是这世上的一棵野草,中国社会下层妇女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心中永远流淌着的一条河!
五、表现手法的使用与作用的理解
复习方法提示:读课文,反复阅读解析内容,体味解析方法。
1、回环往复之法
请问:在《雨巷》和《再别康桥》中均使用到了这种手法,请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
(1)《雨巷》中的首尾两节形成了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首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尾节在首节的基础上改变了一个词变“逢着”为“飘过”。首尾两节的语意相似,都表达了“我”内心的惆怅和希望,只是尾节的希望的情感更加强烈。这种表现手法的使用在内容上看,它营造了一种幽深的意境,使诗人的情感得以外化,又显得含蓄蕴藉;从结构上看,一唱三叹,强化了作者内心惆怅、无奈的情感。
(2)《再别康桥》的首节与尾节同样使用了这种手法。“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语意相似,都表达了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但是相思中又有不同,首节的两个“轻轻”在末节改成“悄悄”,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末节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比首节又进了一层,让人惆怅不已。
这种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在内容上,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创设了深邃的意境。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与景物和谐融合,诗人将自我热烈的情感深深地压抑起来,以淡淡起头,以淡淡结尾,却包含了很多复杂的情感,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结构上,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之情始终萦绕在心头。
2、《雨巷》一诗中的重复和反复手法的运用又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本诗中多处运用了重复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了“逢着”“飘过”外,其他的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复和反复,构成了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歌从头到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六、诗歌的形式美与意象美
复习方法提示:读课文,反复阅读解析内容,体味解析方法。
1、理解《再别康桥》的形式美。
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的主张: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1)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节构成2、4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2)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之中见整齐。
(3)绘画美:表现为世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的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是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2、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意象特点
参考答案: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雨巷》中的意象“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
这首诗几乎通篇运用的是描述意象,它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一幅的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必修1 第二单元 复习提纲(教案)复习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词语,背诵重点的段落。2、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3、句式的把握。......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教案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阐释课文中难句的含义。 二.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三.学习爱国......
必修①第二单元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理解“以、而、焉”3个词语。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4、......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时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型】:复习【课时】:1......
《再别康桥》教案第 周 第 课时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